第232章 :力场之内
汗水和之前七窍流出的污物混在一起,糊在脸上,又凉又黏,但我连抬手抹一把的欲望都没有。
累,从骨头缝里透出来的累,灵魂都好象在刚才那番折腾里被榨干了水分,皱巴巴地缩成一团。
但不一样了。
最要命的那股子阴寒,真的退了。
不是温度计能量出来的变化,而是一种感觉。
之前那冷,像无数根看不见的冰针,顺着毛孔往你骨头髓里扎,带着一股子死气沉沉的恶意,能冻僵人的念头。现在,这股子“恶意”被隔开了。
以那个裂纹里透着暗红微光的陶俑为中心,大概半径一米多点的范围,空气虽然还是凉飕飕的,湿气也重,但那种刺骨的、让人绝望的阴冷消失了。
就象从露天雪地里,突然钻进了一个没有暖气但好歹能挡风的山洞。
我贪婪地呼吸着这片“安全区”里的空气,尽管依旧带着霉味,却仿佛多了点活气。僵硬的手指慢慢恢复了知觉,传来一阵阵麻痒,那是血液重新开始流动的迹象。眉心处因为灵觉透支和灵魂受创带来的刺痛,也在这奇异力场的笼罩下,缓和了许多,虽然还是昏沉,但至少不象刚才那样快要炸开。
活过来了暂时。
我偏过头,看向旁边的卢慧雯。她依旧昏迷着,但脸色似乎不再那么死白,嘴唇上也恢复了一丁点几乎看不见的血色。最重要的是,她的呼吸!虽然还是很轻,但不再是那种若有若无、随时会断掉的样子,胸口有了清淅而缓慢的起伏。
有用!这鬼东西真的有用!
我心里一块大石头算是稍微落了地,至少短时间内,冻死和失温的威胁解除了。我小心翼翼地把手伸出力场范围,指尖立刻传来那股熟悉的、针扎般的阴寒,吓得我赶紧缩了回来。这陶俑的力场,边界分明得很。
确认了暂时安全,疲惫感如同潮水般再次涌上。我靠着岩壁,闭上眼睛,一边尽量放松身体,恢复体力,一边忍不住去想这玩意儿到底是个什么原理。
“基石”笔记本和守陵人都这么叫它。它能稳定“苏醒之巢”,能排斥这锁龙井下的阴寒能量它内部蕴含的力量,似乎偏向于“守护”、“稳定”和“隔绝”?和“枢机”那种更象是“钥匙”和“信息库”的感觉不太一样。¤微¨?趣|`小<=1说?网3] &首?[£发e3?
那刚才烙印里那个冰冷的意念,说的“容器”和“钥匙”“钥匙”很可能指的是“枢机”,或者我这个“执钥人”?那“容器”呢?是指小斌?还是指这个陶俑本身?
信息太少,想得脑仁疼。我甩甩头,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暂时压下。现在不是琢磨这个的时候,恢复体力,弄清楚自身状况,想办法离开这个鬼地方,才是正经。
我重新握紧怀里的“枢机”。它现在很安静,温度也降到了只是比体温稍高的程度,不再滚烫。尝试着再次沟通它,引导它那带着生机的能量。
这一次,似乎顺畅了一些。
不知道是因为我稍微恢复了一点,还是因为这陶俑的力场环境对“枢机”也有影响,那股暖流虽然依旧微弱,但在体内运转时,阻力小了很多。它缓慢地流淌过近乎枯竭的经脉,滋养着受损的身体和灵魂。
我能感觉到,肌肉的酸痛在一点点缓解,灵觉的恢复速度也比之前快了一点点。这“枢机”果然是个宝贝,就是这“充电”和“使用”的效率,实在有点感人。
时间一点点过去。
溶洞里死寂一片,只有我和卢慧雯微弱的呼吸声,以及那陶俑持续散发出的、几乎不可闻的低沉嗡鸣。背包里的手电光越来越暗淡,电量快耗尽了。我不得不关掉它,节省最后一点电力以备不时之需。
彻底的黑暗再次降临,只有陶俑裂纹里那稳定的暗红微光,像地狱里的篝火,提供着唯一的光源和微不足道的心理慰借。
不知道过了多久,也许一个小时,也许更久。
就在我半睡半醒,靠着岩壁迷迷糊糊恢复体力的时候,旁边忽然传来一声极其轻微的呻吟。
“恩”
我猛地一个激灵,瞬间清醒过来,扭头看去。
卢慧雯的眼皮颤动了几下,缓缓地,艰难地睁开了一条缝。她的眼神先是空洞而迷茫,没有焦点,在黑暗中适应了好几秒,才终于落在了我脸上,落在了陶俑发出的暗红光芒上。
“何十三?”她的声音沙哑得象破风箱,微弱得几乎听不清。′i·7^b-o_o^k/.*c.o\m′
“是我!”我赶紧凑近些,压低声音,生怕惊到她,“感觉怎么样?能动吗?”
她尝试着动了动手指,眉头立刻痛苦地皱了起来:“冷浑身都疼”她的目光扫过周围无尽的黑暗,最后定格在散发着红光的陶俑上,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困惑,“这这是哪里?那是什么东西?”
“我们在锁龙井下面。具体怎么回事说来话长。”我言简意赅,“你掉下来昏迷了,这里很冷,是这东西暂时帮我们挡住了寒气。你别怕,我们现在暂时安全。”
“锁龙井下面”卢慧雯喃喃着,似乎在努力回忆,脸上露出痛苦的神色,“我我只记得掉下来好多水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她试图撑起身体,但手臂软得厉害,刚抬起一点就又跌坐回去,喘着粗气。
“别乱动,你先缓缓。”我按住她,“你昏迷了不短时间,体力消耗很大。先喝点水。”
我拿出水壶,幸好是金属的,没摔坏。里面的水也冰凉刺骨,但总比没有强。我扶着她,小心翼翼地给她喂了几小口。
冰水滑过喉咙,卢慧雯似乎清醒了一些。她靠在我递过来的背包上,环视着这片被微弱红光笼罩的小小空间,以及外面那令人心悸的、绝对的黑暗,身体不由自主地微微发抖。
“我们怎么出去?”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的哭腔。
“还不知道。”我实话实说,指了指溶洞深处,“唯一的可能,恐怕在前面。但那边有更危险的东西。”
卢慧雯顺着我指的方向看去,黑暗中仿佛有什么东西让她本能地感到恐惧,她猛地收回目光,紧紧抱住了自己的膝盖,把脸埋了进去,肩膀微微耸动。
她在哭。无声地。
我心里叹了口气,也没法安慰什么。现在的处境,能活下来已经是侥幸,前途未卜,恐惧和绝望才是正常的反应。
我没有打扰她,让她自己发泄一下情绪。我自己也需要时间。
我重新坐好,一边继续引导“枢机”的能量恢复自身,一边在黑暗中,借着陶俑的微光,仔细观察着四周。
岩壁,地面,穹顶都是粗糙的岩石,看不出任何人工开凿的痕迹。这里象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溶洞系统的一部分。空气虽然潮湿,但似乎有极其微弱的气流流动,来源不明,这或许是唯一的好消息,意味着可能有其他出口。
我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个陶俑上。
它依旧稳定地散发着暗红光芒和那股奇异的力场,仿佛亘古如此。
我忽然冒出一个念头。
这力场能不能移动?
如果它能跟着陶俑移动,那我们是不是可以举着它,象个移动防护罩一样,探索这个溶洞?
这个想法让我心跳加速。
风险很大。天知道这力场离开现在这个位置会不会减弱或者失效?移动过程中会不会惊动溶洞深处那个恐怖的烙印?
但不移动,我们就是坐以待毙。食物和水是有限的,陶俑的能量会不会耗尽也不知道。等待,同样是死路一条。
必须冒险试一试。
等卢慧雯情绪稍微平复一些,我深吸一口气,对她说道:“我们不能一直待在这里。得想办法找路出去。”
卢慧雯抬起头,脸上还有泪痕,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去去哪里?外面那么黑”
“我有个想法。”我指了指地上的陶俑,“这东西形成的力场,可能可以跟着它移动。我想试试,拿着它,往前面探一段路。”
“不行!太危险了!”卢慧雯立刻反对,声音都在发颤,“那黑暗里有东西!我感觉得到!”
“我知道。”我看着她,“但留在这里,我们迟早会饿死、渴死,或者等这东西没用了,冻死。往前走,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卢慧雯沉默了,她把脸重新埋进膝盖,身体抖得更厉害了。
我知道她害怕,我也怕。但现在不是优柔寡断的时候。
“你留在这里,守着这个位置。我拿着它往前走一小段,试试看力场会不会消失。如果力场稳定,我再回来接你。如果如果力场失效,或者我出了什么事”我顿了顿,后面的话没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
卢慧雯猛地抬起头,眼泪又涌了出来,她用力摇头:“不不要一个人去我我跟你一起!”
她的眼神里虽然还是充满了恐惧,但多了一丝决绝。独自一人被留在这绝对的黑暗和未知中,可能比跟着冒险更让她害怕。
我看着她,尤豫了一下。带上她,行动更不便,遇到危险更难应对。但不带她
“好吧。”我最终点了点头,“跟紧我,千万别离开这力场的范围。”
我深吸一口气,弯下腰,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捧起了那个陶俑。
入手一片温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沉重。
在我拿起它的瞬间,心提到了嗓子眼。
力场还在吗?
我仔细感受着。
成了!
那层无形的屏障,依旧以陶俑为中心存在着!当我拿着它缓慢移动时,力场也跟着一起移动!笼罩的范围似乎没有变化!
太好了!
暗红色的光芒在我手中稳定地亮着,象一盏微弱的、通往未知的指路明灯,照亮了脚下方寸之地,也将那令人安心的力场带向了前方的黑暗。
“走。”我低声对卢慧雯说了一句,然后捧着陶俑,小心翼翼地,向着溶洞深处,那个曾经显现过恐怖烙印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卢慧雯紧紧跟在我身后,几乎贴着我,我能感觉到她身体的颤斗和压抑的呼吸声。
每一步都走得很慢,很轻。
脚下的岩石湿滑不平,黑暗中仿佛有无数的眼睛在窥视。
手电已经关了,全靠陶俑的暗红光芒视物,能见度不到两米。光线之外,是浓得化不开的、仿佛有生命的黑暗。
我们象两个举着微弱火种的原始人,正一步步走向巨兽沉睡的巢穴。
寂静中,只有我们踩在碎石上的细微声响,以及那越来越清淅的、来自溶洞深处地下的、低沉而有规律的搏动声。
咚
咚
仿佛一颗沉睡在地心深处的、巨大无比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