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六脉轮转 窍启玲珑

“哦?”

段誉枯槁脸上掠过一丝意外,浑浊双眼微动,看向裘图。

他确实没想到,对方最中意的会是这门功法。

然而裘图心中自有算计。

他早已掌握了吸星大法的膻中气旋秘术和易筋经的丹心秘术,二者相辅相成,效果与北冥神功已相差无几。

至于凌波微步,原著固然赞其“休迅飞凫,飘忽若神,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意指内力深厚时能御气如飞鸟,步法诡异难测无规律可循,更能于行走间修炼内力……

但若要二选一,裘图仍毫不犹豫选择六脉神剑。

原因有三:

其一,他水上漂轻功已达第四境御风行,已然能够凌空不坠,御风滑翔。

若再进至第五境太虚游,短暂滞空飞行也指日可待。

其二,他深信所谓闪避在于眼力快、身法快。

高手过招,身法变幻全无定式,本就毫无规律可循。

加之他领悟独孤妙理后,观敌破绽再行闪避,更显从容。

其三,凌波微步附带的内力修炼对他无用。

他修的是极阳内力,与逍遥派中正平和的内力路数截然不同。

强行修炼,只会令内力驳杂,实力不增反降。

而六脉神剑则不同。

裘图需要琢磨其内力外放,且威能不减反增的技巧,待融会贯通后,便能尝试融入自身武学体系。

但见其双手合十,如同虔诚的信徒,缓步向段誉走近,腹语声音沉闷却带着悲悯温和道:

“那北冥神功,乃夺人内力、损人利己的邪道法门。”

裘图步入灯光范围,面色显得圣洁祥和,隐现慈悲之色,继续以腹语道:

“裘某正潜心参悟慈悲寂灭之道,追寻那明心见性的无上境界。”

“此等邪功,断不愿沾染分毫。”

“明心见性……”段誉低声重复着这四个字,枯槁脸上显出一丝复杂难明之色,“也对……乱世将至,亦是……机缘将至之时……”

裘图闻言,面上露出一丝恬淡笑意。

他对此早有判断。

乱世意味着百姓疾苦,这正是少林积蓄庞大实力却闭锁山门的缘故。

估摸着是打算待神州陆沉后,再遣弟子下山。

一来传播佛法,二来盼有人能因洞悉众生皆苦,生起大慈悲心,寂灭末那六欲,使末那与意识同频,从而明心见性。

对禅宗而言,若因此出现一位达摩般的人物,确是幸事。

但见裘图缓缓在段誉身前盘坐,一手竖掌胸前,一手捏拈花指,姿态恭敬如同聆听教诲的佛子。

段誉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旋即缓缓开口,声音低沉道:

“老衲这便将六脉神剑心决告知,你且听好。”

“气纳九渊,脉导洪流。”

“一窍通玄,六脉封侯。”

“闭户守精,开阖如舟。”

“剑由心发,光射斗牛。”

.......

“指端日月,窍启玲珑。”

“凝气成霜,化虚为锋。”

“倏忽电射,无影无踪。”

“六脉轮转,天地贯胸。”

......

或许是年代差异,这六脉神剑的开篇总纲,篇幅远超裘图以往所见的任何武学。

总纲念罢,段誉也不管裘图是否记住,继续念诵正文道:

“夫六脉神剑者,非指端化刃,实乃以经脉为鞘,内力为锋。”

“其要义在于纳沧海于一息,聚洪流于一线。”

“气发丹田,若大江出峡,势壮而路宽;及至指梢,如急流入窍,道狭而劲锐。”

“故欲修此道,必先固本培元,拓经淬脉,而后可习那闭户通衢、一指惊鸿之术。”

“经脉犹江河,当以温淳内力,岁岁涵养,使之宽韧通达,川流不殆。”

“意守丹田,引内息暖流,自气海始,如春泉融雪,徐徐润泽周身正经。”

“首重拓宽并固守丹田要冲及诸脉初程,此为百川之源,必使其渊深浩荡。”

“气流循行,以意导之,令经脉渐行渐敛,犹长江大河,源阔而流长,至于末流则水道紧束。”

“此举贵乎自然圆融,不可强为,重在使经脉柔韧相济,堪承洪涛。”

“默运玄功,观想经脉如千锤百炼之精钢,外合绵柔,内蕴刚劲。”

“须知脉不固,则气未发而脉先伤,譬如堤溃蚁穴,不可不防。”

“万川归流,一脉独通。”

“此乃驭气枢机,心念当如磐石,不可有纤毫散乱。”

“神念微凝,内观丹田气海翻涌,然通衢诸脉皆闭,唯余目标指端一径独开。”

“旁支别络,尽以意念化铁锁重闸,轰然封绝。”

“体内恍若结成一条孤绝真空之隧,万物皆寂,唯气可行。”

“闭脉既成,全神贯注此一脉。”

“但觉内息如龙入窄壑,无旁泄之虞,无涣散之患,唯有一往无前,贯注指尖。”

“蓄之愈久,发之愈烈。”

“闭脉功成,便是石破天惊之际。”

“蓄势已满,丹田骤然鼓荡,若洪涛决堤,沛然内力倾泻而出,沿那孤绝之道疾走如电。”

“气自宽阔丹田,贯入渐敛之脉,速力骤增。”

“此时,经脉之韧性与那由阔入隘之构方显其妙,将浩瀚真气炼为一道凝练如丝的锐劲。”

“及至指端穴窍,穴如名剑归鞘最后一扣。”

“化无形内力为有形剑气,破空而出,无影无声,却可削金断玉。”

........

诵念口诀之声,字字沉浑,于空寂经阁内层叠荡开,撞上四壁斑驳经橱,复又折返,似梵唱低回。

梁间浮尘受其牵引,于幽光中无声浮游,久久不坠。

“此功至刚至险,于内力修为、经脉强度、心念纯一要求极苛。”

“若非内力已臻圆融如意之境,切不可贪功躁进,否则经脉尽毁,功力尽销,悔之何及。”

念罢,段誉重重咳嗽了几声道:“你......可记住了。”

“记住了。”裘图双手合十,腹语肯定回应道。

段誉微微颔首,并未显得太过惊讶,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赞许道:

“果然天资聪颖,世间鲜有过目不忘之才。”

“既已得此功,阁下便请吧,留老衲最后清净片刻。”段誉当即下了逐客令。

然而裘图却摇了摇头,脸上换上一副虚心请教的神情道:“小僧还想请教大僧,有关当年虚竹禅师之事,不知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段誉沉默片刻,目光略显飘忽,缓缓道:“老衲记不太清了,约莫是七十余年前的事了……”

“起初,都只道是寻常上乘武功流传于世罢了。”

“在这江湖倒也不算何等新鲜事。”

“可谁知……大金武林出了一位天资卓绝的后辈,与群雄争锋,夺得了那本经书。”

“而后,他又前往南宋武林,一路所向披靡,但也只是小辈间争勇斗狠罢了。”

“后来不知何时,南北武林便逐渐开始流传那《九阴真经》乃天下武学总纲之言。”

“偏生那人武功愈发大涨,无一败绩,让旁人皆以为是那《九阴真经》之故,因此引得天下豪杰尽皆趋之若鹜……”

.........

“待那人退去之后,二哥却是已油尽灯枯,于禅堂枯坐一夜,便坐化了。”

待段誉将这段陈年旧事娓娓道来。

“哦——”裘图脸上显出恍然之色,腹语沉闷,“是他啊。”

“看来,他当年便已明心见性。”

段誉微微颔首道:“应是不假。”

“因此,少林菩提院也开始看重此道,希望有人能以达摩祖师所留禅宗之法,觉悟此境。”

裘图双手合十点了点头,忽然道:“还请大僧将六脉神剑的口诀,刻在这案几之下。”

闻言,段誉脸上露出不解之色。

但见裘图稚嫩脸庞露出祥和笑意,腹语嗡鸣道:“小僧怕大僧使诈。”

段誉闻言,嘴角牵扯了一下,似笑非笑,也不知是觉气恼还是无奈,“你倒是……谨慎。”

他不再多言,枯瘦手指运力,指尖凝聚劲气,在案几下方快速刻写起来。

裘图倒也不全因谨慎,实是他记不全所有口诀,又不好让油尽灯枯的段誉反复念诵。

这般让他先念一遍,再刻下,想来他也不会故意错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