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玉米
扶苏指着远处一片植物长得高高的土地问道:“那一片是种什么的?”
导游看向扶苏指的方向,看到那植物后,笑道:“那是玉米,不过现在还没有成熟,需要再等段时间。”
素素问道:“这片玉米也是杂交的吗?”
“对,而且这片玉米地从播种到收获仅需65天,亩产有2500-3000斤,甜度非常高,而且就算生吃也能吃出牛奶味。”
“导游姐姐,我能问个问题吗?”
导游笑着点点头道:“什么问题?”
“我们要是在这里游玩,可以碰到李老吗?”对于一直只在书本上和电视上看过的传奇人物,素素很好奇私底下的他们都是怎么样的。
“小妹妹,要是你早来两天,在大年初一的时候说不定能碰到,一般李老他们会在当时到育种地里进行授粉工作,现在就不确定了。”
“好吧,看来是没有机会了。”
扶苏转头看向身旁的李源硕问道:“李老是谁啊?”
“是“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老先生,他是袁老并称的“南袁北李”里面的二李之一。”
“二李?”
““南袁北李”的李说的其实是两个人,另一位李老就是“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老先生。”
扶苏了然的点了点头,感叹道:“看来我对农业方面还是了解太少了,没想到现在神农有这么多。”
李源硕笑了笑没说话,他了解古人对农业那根深蒂固的执念,所以对扶苏发出这样的感叹也并没有多大意外。
扶苏看着游览车开了老半天,还是没有离开玉米地,诧异道:“我怎么觉得这里玉米种的比水稻还多?”
“琼州只是这片区域的玉米多,要是整体的话,还是水稻多些,不过要是算上全国的话,确实是种玉米的地更多些。”
“现在玉米比大米还受欢迎?!”扶苏有些惊讶的看向李源硕,但想想又不对,平时不管在家里还是去外面吃饭,他都没有看到有多少人把它当主食,最多有时候在菜里看到一些。
“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玉米其实在主食方面是不像大米和小麦那样受欢迎的,它的用途其实更多的是在其他方面。”
“像我们的畜牧业,喂家畜的饲料很多都是用玉米的,除此之外,玉米还被用作工业材料,像食品,医疗卫生,造纸,纺织,化工,建材等各行各业都有它的身影。”
“用处这么多?!”扶苏被玉米的用途之广泛给震惊到了,这还是粮食吗。
“据说玉米还可以提取黄金,不过因为成本太高,而且提取的也不多,所以也没有多少人这样做过。”
扶苏听后看向那片玉米地,只觉得自己看到的不是玉米,而是黄金,这玉米也太厉害了:“难怪玉米种的比水稻还多。”
“不过虽然是种了很多,但是玉米的供应还是不足,有一部分还是需要从国外进口才能弥补缺口。”
在李源硕和扶苏解释着玉米的用途时,素素这边也在问导游关于玉米的历史。
“导游姐姐,玉米最早的状态真的是像一个草一样的植物吗?”素素好奇道。
“对,21世纪初的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玉米最早可能是类似于大刍草这样的野草驯化来的,而这个结论也得到了考古学家们的证据支持。”
“考古学家发现了什么证据?”
“在莫西哥一个叫吉拉纳蒂兹山洞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距今约6200年的玉米遗迹,这些早期的玉米仍保留着大刍草的某些特征,这也表明了当时玉米的驯化尚处于初期阶段。”
“那它们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野草和玉米相差也太大了。”
“这说起来就是很长的故事了,不过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不断的自然杂交与人工共同作用而演变过来的。”
“植物杂交还真是神奇的演变。”素素想着自然界有那么多植物因为自然杂交而发生演变,突然觉得植物比动物厉害太多了,虽然一动不动,但它有些本事还真是动物比不上的。
周朝
姬发在听完玉米的由来后,只觉得一阵头疼,最初的玉米居然会是像野草一样的东西,那岂不是说很多后世的农作物,在他们这个时代,其实和后世不一定一样。
本来想找后世那样的粮食种子就难了,现在还难上加难,这不是给他出难题吗。
姜子牙看着天子这不好看的脸,叹了口气道:“天子,有些事情还是随缘吧,能找到最好,要是找不到,那只能说明我们这一辈的人和它们无缘。”
姬发如何能不懂这道理,但是他还是希望,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找到更多的粮食种子,这样大周才能多一份保障。
战国
农家的不少人对于后世的农业研究向往已久,现在听到后世出现了这么多“神农”般的人物,只觉得自己真是生不逢时。
许行看到其他人的惋惜神情,道:“好了,不好可惜了,后世研究这些粮食增产问题也不是几年就完成的,他们也是用了很长的时间,而且我们也学到了很多关于后世的知识,把它们利用起来去做研究,说不定我们也不会比后世人差不是嘛。”
秦朝
嬴政一听导游说的玉米的起源,脸色就难看了几分,莫西哥这个国家他之前就从地图上看到过它的地理位置了,这可是在北美洲。
现在的大秦航海发展可不像后世,连去倭国一时半会都不能马上出航,更不用说那么远的北美洲了。
李信看着陛下身后的世界地图,突然惊喜道:“陛下,臣发现后世的俄国和米国离的很近,要是我们从俄国那边出发去北美洲,是不是更快。”
嬴政听到这话,也第一时间扭头看向世界地图,发现确实很近,中间只有一段很短的海域间距。
冯去疾没好气的看向李信说道:“你知道那边的土地是由谁掌握的吗,国力如何你了解吗,而且这中间还隔着匈奴,匈奴岂是能一时半会灭的了的吗。”
只看距离,其他都不看了是吧。
嬴政听到这话也沉默了,确实和研究造船比起来往匈奴方向走,消耗的人力物力更多,不过要是能把那些土地都拿下。
嬴政一时也纠结了起来,那么大的地很难不让人眼馋啊。
汉朝
刘邦听着素素和那导游之间的话,突发奇想的说道:“你们说,我们要是也把随便两种植物杂交授粉,会不会得出新的粮食。”
“陛下,你不会是想…”张良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言难尽的看向刘邦。
“嘿嘿,反正植物能杂交,要是随便杂交不同的植物,说不定瞎猫碰上死耗子,我们研究出新品种也不是没可能不是吗。”
萧何说道:“但陛下,这工作量可不小,我们也没有这么多人手去一个个试这么多植物。”
“哎呀,不是有百姓们吗,传令下去,让百姓们在植物生长的时候,随意给它们抹去其他植物的粉,这不就成了。”
“这么随便?!”萧何和张良知道刘邦会随便,但没有想到这么随便。
“反正百姓们想像后世那样研究也研究不出来,还不如按百姓们的方式随便试试。”
宋朝
大宋以前海上贸易就很发达,自从知道了海外有很多土地和粮食后,出海的人就更多了,而且他们的技术也随着出海的人日益增多变得更加先进。
而朝廷也开始和民间不少想出海的富商合作一起去往更遥远的大陆去寻找机遇,以前没有地图都不知道往哪里寻找,现在有了地图,出发的方向目标更加明确,也让不少百姓期待着他们能带回更多华夏没有的东西。
清朝
康熙看着玉米的作用,感叹道:“这玉米可是帮了大清的一个大忙。”
要知道当初闹灾荒的时候,能这么快让天下百姓安定下来,这玉米可是起了很大作用。
“何止玉米,那红薯可是也帮了大忙。”胤礽想到那红薯的产量,不由的感叹真是天要亡大明啊,这红薯和玉米明明早在大明时期就传入了,但到最后却愣是一个皇帝大臣都没有发现它们的价值,白白错过了一次可能返生的机会,最后还是他们大清得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