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钟芳,儒家
第二天一大早,太阳刚升起没多久,素素就已经醒来了。
起床穿好衣服,打开阳台门,感受着早晨的阳光和空气,素素感叹道:“难怪这么多人喜欢冬天来琼州,这里的天气确实舒服。”
这时,素素听到了下面传来的水声,低头望去,就看到李叔叔正站在水里在教扶苏游泳。
素素看着那光着上半身的俩人,不由惊呼道:“你们还真有腹肌啊!”
泳池中的俩人听到这声音,不约而同的抬头望去,就看到素素正一脸惊喜的看着俩人。
“是啊,怎么样,好看吧。”李源硕还故意做了几个健美的动作。
“好看,继续保持啊,这对你们以后找老婆可是加分项。”
扶苏站直身体看着素素问道:“别贫了,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起来。”
“昨天晚上睡的太早了吧,所以今天就早起了。”
“那正好,你赶紧去吃饭,叔叔阿姨们刚好做好早饭没多久。”
“你们都吃了?”素素看了看时间,才6点。
“嗯,就剩你和姐还有姐夫了。”
等素素洗漱好下楼,就看到自家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已经在客厅整理今天要出门带的东西了。
白奶奶看到素素下楼,笑道:“素素,刚才就听到你和扶苏他们在院里说话声音了,还想你什么时候下来吃饭。”
“奶奶,今天是要去哪里啊?”
“今天打算去崖州古城走走看看,所以早上吃饱些,不要到时走到半路又累的肚子饿。”
“我爸妈还没有起来吗?”
素素的外婆说道:“你先吃,等会时间到了他们要是还没起来,我上去叫他们。”
……
素素望着眼前高耸的城墙,看到那写着文明门的城门感概道:“琼州虽然是古代流放之地,但不得不说,流放到这里的都不是普通人,用这个名字也算贴切。”
白爷爷解释道:“毕竟古代都推崇儒家文化,取《周易》的“文明以建”之意,也是体现了他们对儒家文化的尊崇。”
扶苏好奇道:“流放到这里的文人很多吗?”
“这么说吧,仅唐代,被贬到这里的人就有近70人,其中宰相就不下15人,之后五代宋元明,史书记载的贬官就不下130人,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苏轼了。”
扶苏听到白爷爷这解释,脸上露出了诧异的神色,这唐朝斗争这么激烈的吗,单单是贬到的宰相这里居然就有这么多。
至于苏轼,扶苏表示已经是老熟人了,关于贬的问题上,他都不知道听到苏轼的名字第几次了。
“走吧,别站在门口感叹了,进去瞧瞧。”白奶奶对这对爷孙俩和扶苏说了声,便跟着其他人一起往里面走去。
“少司徒?”素素看着牌楼的名字,转头看向白爷爷。
其他人也是看着白爷爷,等着对方的讲解。
毕竟身边就有个历史专业的大佬,不让他讲解,让谁讲解。
白爷爷也习惯了,毕竟以前一家子出去玩,这种情况都会多多少少有点。
“这里这个少司,指的是明朝时生于崖州的钟芳。”
“这钟芳的古人很厉害吗?”素素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不解的问道。
“人家可是十岁中秀才,二十五岁中举人,三十二岁会试及第,而且他不仅自己有本事,连儿子也教的好,他的大儿子后来也中了进士。”
“要知道古代秀才的录取率大约在1%至5%之间,更不用说是在琼州这边缘地界教育资源稀缺的城市了,而且他们家还出了两个,你说厉不厉害。”
“好厉害,不过怎么都没怎么听过这个人的名字?”素素被这人的学识给惊到了,这可是十岁秀才啊,小说里面都不敢这样写。
“历史上厉害的人多了去了,怎么可能各个全国闻名,不过他在其他省份,可能没什么名气,但是在这,他是上接丘濬下启海瑞的“岭海巨儒”,他不仅学识博而精,而且对律法、历史、医药、卜算等书籍,无不贯通。”
“这么厉害,居然还能和海瑞齐名。”
“应该说海瑞还能和齐名才对,先不说海瑞比他出生的晚,单单是能力方面,钟芳的能力可是比海瑞更加全面,他不止政绩上有所作为,军事和学术方面也是有不小成就的,而海瑞则是以清廉和断案能力著称,在全能这方面还是比钟芳略略逊一筹的。”
“而且钟芳与王阳明还是同一个时期的人,他们俩人还在交流过互相的思想。”
“等等,这钟芳和王阳明交流思想?这钟芳不是号称“岭海巨儒”吗,爷爷,你说的确定是交流,而不是对骂?”
“也不是所有的巨儒都是老古板的那种,还是有几个能接受王阳明的思想的,虽然不是全部。”
素素一听到最后一句话:“就知道,一般儒家人都很少接受王阳明的思想,这种在儒家颇有盛名的巨儒了,他们怎么可能会接受其他批判儒家思想的思想,更不用说还是被理学腌入味的明朝儒家人。”
“心学虽然有批判理学的思想,但在学派方面说起来,它也是属于儒家思想的重要分支,是儒家哲学中一个流派,所以支持和推崇心学的儒家人也有不少的。”
素素听到心学也被定义为儒家的分流,一脸无语的说道:“唉,我觉得其实可以不用什么新学派都要硬扯上儒家的,朱熹的理学,王阳明的心学,明明和儒家有很大区别了,为什么就不能自己单独创立一个学派,就算也借鉴儒家思想,但也已经和儒家思想有很大不同了。”
春秋
孔夫子现在也和素素一个想法,他觉得就算后人借鉴了他的思想,但如果已经有很明显的区别了,就应该自立学派,他不介意的。
要知道他最初的思想也是借鉴了道家学派,要是按后世的说法,那儒家也只是道家的一个分支。
秦朝
李斯看到素素对儒家的态度,嘴角勾的别太明显,他瞥了瞥身旁的淳于越,笑眯眯的说道:“看来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这个道理在哪里都适用啊,不过淳于仆射,我还是建议你们儒家还是先好好整理下自己的文献吧,不然别到时又一个不小心被后辈给串改了,从而最后给儒家留下这样的污名。”
淳于越被李斯这话给听得,心里的火气不断上涌,却又没有办法反驳,毕竟这是他儒家自己后辈造的孽,被说也只能自认倒霉。
不过他也下定决心,回去就好好召集其他地方的大儒,好好商讨下这件事,他绝对不能让孔夫子的名声因为后世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给玷污。
宋朝
程颢和程颐兄弟俩面面相觑,他们真的很想看看流传到后世的理学到底是怎么样的,为什么素素姑娘一谈起它就各种的不满。
“看来我们写自己的思想时,要仔细清楚的记录啊,不然都不知道会被歪解成什么样。”张载无奈的叹了口气,他对文人的心思还是很清楚的,想想孔夫子的在民间被乱用的思想就知道了。
“表叔,我觉得就算我们详细记录了,还是会被修改,要知道利用思想统治百姓的不是儒家,而是皇帝。”程颢想到明清两朝那严酷的文字狱,心中升起了一股浓浓的无力感。
明朝
钟芳没想到今天还会专门讲到自己,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听到了素素对理学的不屑。
他想到理学里面有的理论被人故意曲解从而给女子和百姓思想上的不好影响后,深深的叹了口气:“其实理学没有后世人想的那么坏的,只不过被有心人曲解了而已。”
要是真的是什么不好的思想,也不会流传这么长久持远。
王阳明听到素素让自己自立门派,笑着摇了摇头:“心学与理学均以儒家经典为理论源头,怎能算是一个新学派,我不过是在儒家的思想上做了一些反思,其根本并没有脱离儒家。”
不过王阳明还是很高兴,自己的学派能一直被流传,毕竟在大明,不少人对心学的态度可不是那么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