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海瑞,王阳明
走在队伍最后一直听祖孙俩谈话的扶苏,疑惑的看向身旁的李源硕问道:“这王阳明和海瑞很厉害吗?”
“他们可是明代数一数二的人物,海瑞虽然是明朝难得的清官,但真正让他闻名天下的是他骂皇帝的事情。”
“骂皇帝?”
李源硕笑道:“对,而且在骂之前他还给自己买好了棺材,然后上书把嘉靖皇帝给骂一顿,也因为这件事情,让他在当时名动天下。”
素素听到身后俩人的对话,笑道:“海瑞确实是这件事最出名,不过他这骂的也够狠,嘉靖嘉靖,家家皆净,就应该这样狠狠骂一顿这个昏君,就是可惜了,当时怎么没有把嘉靖给骂死。”
“要是骂死了不就是诛九族的弑君之罪了吗,我觉得嘉靖十个月死后也算不错了。”李源硕对海瑞这样的清官感观还不错,所以也不希望对方会遭这样的罪。
“真是便宜这嘉靖了,还能多活十个月。”素素觉得明朝的皇帝,除了几个有能力的,其他皇帝还不如没有,一个个副业做的这么好,干嘛还当皇帝,占着茅坑不拉屎,还拉天下百姓一起受罪。
扶苏听到海瑞拿皇帝的年号来骂人有些惊愕:“这海瑞这么猛的?这么骂他都不怕自己全家被牵连?”
“据说在骂嘉靖之前,他就遣散了家里所有人,还把妻儿交托给其他人,自己也买了棺材,显然是没打算活命,至于嘉靖到时会不会牵连他家人,就看嘉靖还想不想在昏君的名头上再加个暴君的名声了,要知道越是往后的朝代,君王越在乎名声,不是谁都能像秦始皇这样不畏暴君之名。”
“不过拿嘉靖和始皇比,确实也有些侮辱始皇了。”素素说完看到前面一排排名人介绍,好奇的走上前去,看看琼州还有什么有名的古人。
“额……也不用贬低成这样吧,好歹也是皇帝。”扶苏有些错愕的看着去看墙上文人介绍的素素,也不至于拿他父皇做比喻都是觉得侮辱他父皇吧。
“有的皇帝是不配当皇帝的,嘉靖还算可以,起码人家前期还是不错的,不过他后期干的事情,确实让人讨厌,像其他有的皇帝,说真的,有时候在上面放条狗,都比他们有用,所以扶苏,不要因为皇帝这个称呼,就觉得当上皇帝的人都配的上这个称呼。”
李源硕看着前方正看着名人墙的素素,感概道:“说真的,就以素素这昏君的讨厌程度,假如国家现在允许考古队可以挖掘昏君的帝陵,我想素素一定会高兴的疯掉,然后毕业后加入其中,高高兴兴的把这些昏君的墓挖掉。”
“真是爱恨分明啊。”扶苏听到这个假设,抽搐了下嘴角,以素素的性格,这种事素素还真有可能干的出来,他是不是应该还要谢谢素素没有把所有皇帝都算进去。
“那王阳明呢?”扶苏不再继续刚才的话题,不然总觉得聊天的内容会往越来越奇怪的地方发展。
“这位可就更就是传奇人物了,自小立下成为圣贤的志愿,长大后他真的如儿时所言,成为了“心学”的集大成者,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而且除了思想上之外,他还能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被人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的圣贤。”
“还有他的“心学”我建议你可以去看看,“致良知”,“知行合一”这些思想哲学肯定会给你很深刻的启示。”
扶苏听到李源硕引用的这两个词,对王阳明的兴趣更深了,尤其是还能和孔子孟子并称圣贤的人。
素素对不远处还在聊的俩人喊道:“李叔叔,你们快过来,我们要继续往前走了。”
春秋
孔子对于王阳明的心学升起了浓厚的兴趣,单单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这七个字就让他感触颇深。
就是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方面的思想,他也想见识见识看看。
“从小立志成为圣贤,长大后就真的成为“真三不朽”的圣贤,这人好生厉害。”子路满脸震惊的看着天幕。
汉朝
刘彻听到李源硕的假设,没好气的看着天幕:“分什么昏君明君,最好都挖掉。”
反正自己的墓都被挖了不知道多少次了,才不在乎后世人会不会再挖他的墓。
桑弘羊听到自家陛下这破罐子破摔的话,眼睛一亮,正想开口说些什么,就被一旁眼尖的张汤一个眼疾手快的拉住对方的衣袖。
这家伙有没有脑子,还真把陛下这话当真了,这只是陛下的一时气话啊。
桑弘羊一个踉跄,差点没坐稳,瞪了眼身边的张汤,就听到对方在自己耳边说道:“你想找死就上去说,看陛下会不会加大陪葬品的数量。”
桑弘羊想到自家陛下那唯我独尊的性格,默默的闭上了嘴巴。
唐朝
李世民听到海瑞那句嘉靖嘉靖,家家皆净,睁大了眼睛,还有臣子居然敢这样骂皇帝的,这简直就差对皇帝说出“畜生不如”四个大字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看向魏征,他突然觉得和这海瑞相比,魏征对自己劝谏的时候说的话实在是太温柔,太给他脸面了,要是让海瑞这样的人劝谏自己,自己说不定能当场被他气死。
魏征此刻对海瑞那是敬佩不已,虽然他多次让陛下下不了台,但他自己知道,他在陛下做错事的时候,知道怎么用好听的话劝谏,而这海瑞,直接开骂,这方面他不如这海瑞。
李世民看着魏征那时不时点头的样子,心中一个咯噔,魏征不会是想学海瑞吧。
“玄成,你……”李世民张了张嘴,一时不知道该怎么问。
魏征看到自家陛下这表情,无奈道:“陛下,放心,臣还用不着做到海瑞那地步。”
海瑞是因为他的皇帝是昏君,而自家陛下,虽然有的方面他确实看不惯,但不得不说,和后面的皇帝比起来,那真是他的幸运。
李世民听后狠狠的松了口气,不会就好。
宋朝
宋仁宗有些不自信的看向一旁的刘太后:“大娘娘,朕应该不算昏君吧。”
之前素素说到自己的时候,只随口一句好人概括,他一时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后人对自己的嘲讽。
刘娥看了眼身旁的赵祯,心中微微叹了口气,自家这便宜儿子和陛下还真不愧是父子,这懦弱的性格真是如出一辙,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性格,身为皇帝,刘娥觉得对方就算不算明君,但也不到昏君的程度。
“官家,放心好了,你绝对到不了昏君那地步,而且如果你能让大宋摆脱后世那弱宋的评价,你说不定能和太祖齐名也有可能。”至于为什么不说唐太宗,因为刘娥知道,赵祯根本做不到那样的成就,拿太祖相比都已经是她对这便宜儿子的鼓励了。
一旁的范仲淹听到这对母子俩的谈话,脸色有些变化,官家自己是不可能成为李源硕口中连狗都不如的皇帝,但不要忘了,他们大宋有靖康之耻,就那三个皇帝,在后世看来,说不定真的连狗都不如。
明朝
年迈的王阳明想着把朝堂治理的井井有条的嘉靖帝后期居然昏庸到这个地步,被朝臣说成家家皆净,不就是说这皇帝是个一无是处的昏君吗。
刚登上皇位没多久正想着以后如何大展身手的嘉靖,听到了以后会有一位海瑞的官员对自己痛骂的事情,还有素素和李源硕对自己的评价,脸色顿时变得阴沉。
本来他这皇位就是因为明武宗没有子嗣,通过首辅杨廷和与张太后根据“兄终弟及”的祖训才得以上位。
现在他还在和大臣据理力争尊奉自己生父兴献王为皇考的事情,但有了后世定论的昏君名头,不要说封生父为皇考了,就单是他这皇位能不能稳固都是一个问题了。
天下百姓绝对不会想要一个昏君上位,想到这里,嘉靖对天幕就更厌恶了,为什么好好的出现上面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