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续 优势在我

他转身,走到谷地中央一块稍高的石头上。*天*禧¢晓!税.网^ _已·发¢布+罪^歆+漳′结/

赵铁柱、山猫等人见状,立刻招呼所有人都围拢过来。

男女老少,近百双眼睛都聚焦在他身上,目光复杂,有敬畏,有期盼,也有一丝不安。

许羽扫视着这一张张菜色未褪、却因为刚刚的胜利而焕发出些许生气的脸,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全场:

“仗,暂时打完了。谷,是咱们的了。”

众人屏息凝神。

“但我想告诉大家,这不算完!外面的官兵,不会甘心!周围的土匪、节度使,都可能是敌人!咱们想活下去,光靠我一個人不行,光靠运气更不行!”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要想活,就得有规矩!从今天起,在这野人谷,立三条铁律!”

“第一,粮食,是咱们的命根子!所有粮食,统一上交!集体吃大锅饭!吃什么,吃多少,按劳分配!干活出力多的,打仗拼命的,多吃!偷奸耍滑,躲懒怕事的,少吃甚至没得吃!老人孩子,会有基本口粮,但也不能白吃!能动的,都得干活!”

这话一出,人群微微骚动。

但没人敢反对。

乱世,有口吃的就不错了,按劳分配,也算公平。*x·i?a,o·s+h/u,o.n_i!u\.`c~o.m\

“第二,咱们都是苦命人,聚在这里是为了活命!从今往后,谷内,禁止私斗,禁止随意欺辱他人,更不准滥杀无辜!谁要是仗着有把力气就欺负自己人,我许羽第一个不答应!”

这条规矩,让那些老弱妇孺眼中顿时有了光,多了份安全感。

“第三,每个人,都要做事!男人要操练,要守谷,要出去找吃的!女人要做饭,要缝补,要照顾伤患!老人孩子,力所能及,也不能闲着!谁被安排了活计,就必须做好!做不好,就别吃饭!”

三条规矩,简单首接,却是在这乱世建立秩序的第一步。

核心就是:集体生存,按劳分配,内部团结。

许羽看着众人,最后沉声道:“规矩立下了,就要守!谁犯了规矩,别怪我翻脸无情!同样,只要守规矩,出力气,我许羽有一口吃的,就绝饿不着大家!”

“现在,铁柱,带人把粮食统一清点入库,派专人看管!山猫,安排警戒和岗哨!狗娃,带几个机灵的,把谷里能用的地方都收拾出来!其他人,该治伤的治伤,该休息的休息,明天开始,所有人,按新规矩办事!”

“是!头领!”赵铁柱等人轰然应诺,立刻行动起来。_躌′4,看+书. +无.错-内·容-

人群虽然疲惫,却仿佛有了主心骨,开始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

许羽看着渐渐有了些生气的山谷,轻轻吐出一口浊气。

迷茫依旧在,但至少,他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先把这个小小的根据地经营好,活下去,然后……再去想那波澜壮阔却危机西伏的天下吧。

他摸了摸咕咕叫的肚子,决定先去找点吃的——立规矩的头领,也得吃饭啊。

一碗热腾腾的粟米饭下肚,混合着几根咸菜,许羽感觉空荡的肠胃终于有了着落,连带着体内的那股神力似乎也温顺充盈了几分。

他放下碗,看着周围或蹲或坐、同样在狼吞虎咽的手下,心中那根弦却始终紧绷着。

“铁柱,山猫,你们觉得,刚才那伙人败了回去,下一波兵,大概什么时候会来?”许羽开口,声音打破了饭后的短暂宁静。

赵铁柱抹了把嘴,瓮声道:“头领,那帮软蛋被您吓破了胆,我看没十天半个月,不敢再来!”

山猫却比较谨慎,摇摇头:“不好说。他们死了个校尉,吃了大亏,那个什么杨节度使肯定脸上无光。”

“为了颜面,也会尽快派兵来找回场子。”

“快则三五天,慢则七八天,必有大股官兵到来。”

众人一听,刚刚放松的心情又提了起来。

许羽沉吟片刻,站起身:“把那个周平带过来。”

很快,副官周平被带到了许羽面前,他脸色依旧苍白,但看到许羽吃完饭后神情似乎没那么杀气腾腾,稍微镇定了些。

“周平,”许羽看着他,“你是个明白人。我问你,依你看,杨知至下次会派多少兵来?什么时候会到?”

周平身体一颤,偷偷抬眼看了看许羽,又迅速低下头,艰难道:“英雄……小的……小的不敢妄加揣测节帅之意……”

“揣测?”许羽冷笑一声,“我要听的是实话,基于你们军中惯例和眼下局势的判断。”

“说对了,或许能给你条活路。”

“说错了,或是隐瞒……”

他目光扫过旁边血迹未干的地面。

周平冷汗涔涔而下,他知道这是关键时刻,一咬牙,道:“英雄明鉴!小的……小的以为,短期内,节帅恐怕……无力派遣大军前来。”

“哦?”许羽和赵铁柱等人都是一愣。

这答案出乎意料。

“为何?”许羽追问。

周平组织了一下语言,尽量说得清晰:“英雄有所不知。”

“眼下己是咸通十一年元月,去岁(869年)年末,南诏大军寇边,围攻巂州(今西川西昌一带),声势浩大。”

“朝廷震怒,严令山南西道、东道乃至剑南诸镇出兵援救。”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家杨节帅(山南东道节度使杨知至)驻节襄州,虽非首当其冲,但亦受枢密院调遣,需筹措粮草,派遣偏师以为声援,至少也要严防南诏兵锋北窜。”

“此刻节帅麾下主力,精力必被西南战事牵制。”

许羽心中一动,这和他模糊的历史知识对上了,晚唐时期南诏确实是西南大患。

周平见许羽听得认真,稍稍放心,又道:“此其一。”

“其二,如今己是年关刚过,天气严寒,道路不便,大规模调兵耗费巨大。”

“其三……英雄神勇,陈校尉一都兵马(五百人)近乎全军覆没,消息传回,节帅府在不明谷内虚实的情况下,绝不会再轻易派遣小股兵马前来送死。”

他总结道:“故而小的判断,节帅即便要报复,也需等西南战事稍缓,或从各地谨慎调集兵力,并探明谷内情形后,方会行动。”

“这个过程……快则一月,慢则两三月,也属正常。”

许羽听完,心中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