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提前做好准备

他主要练习劈、砍、刺、勾、啄等基本招式,力求将这股洪荒巨力精准地灌注到戟锋月牙之上。,x-i¨a`o¨s,h~u?o/c-m_s,.-o+r!g!

沉重的画戟在他手中呼啸生风,卷起地上尘土,威势惊人。

谷中众人远远看着,既是敬畏,也是心安——有如此头领,何惧强敌?

傍晚时分, 夕阳西沉。

谷口哨塔上的狗娃突然发出信号——有一群人正朝着山谷而来!

许羽立刻带人登上壁垒警戒。

只见远处山道上,蹒跚走来十几户男女老幼,约莫五六十人,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推着破旧的独轮车,挑着可怜的家当,眼神惶恐又带着一丝期盼。

“停下!你们是什么人?”赵铁柱在壁垒上喝道。

人群中一个看似头领的老者噗通跪下,泣声道:“各位好汉……不,各位头领!行行好,收留我们吧!我们是北面山里的山民,实在活不下去了啊!”

许羽示意放他们靠近谷口,但保持警惕,亲自问道:“老人家,慢慢说,发生了何事?为何活不下去?”

老者老泪纵横:“头领有所不知啊!”

“前阵子南诏兵打过来,虽然被官军打退了,但溃兵和趁乱而起的山匪比蝗虫还狠!”

“他们烧了我们的寨子,抢光了粮食,还抓壮丁……我们好不容易逃出来,在山里东躲西藏,饿得实在没办法了!”

“听说……听说这边有位许头领,仁义勇武,昨日还打败了官兵,我们就……就冒死来投奔了!”

“求头领给条活路吧!”

其他山民也纷纷跪地哭求。\b!i·q¢i¨z*w¨w?.*c^o!m¨

许羽和周平对视一眼,心中明了。

这正是南诏入侵、秩序崩坏带来的连锁反应——溃兵为祸,匪患丛生,最受苦的就是这些底层百姓。

他们的投奔,既是对许羽实力的认可,也是乱世求生的无奈选择。

许羽看着这些绝望的百姓,又看了看谷内刚刚充裕起来的粮食物资,心中有了决断。

人口是乱世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他打开寨门,走到老者面前,将其扶起:“老人家请起。既然来了,就是缘分。”

“我许羽不敢说能让大家大富大贵,但只要守我的规矩,出力干活,有我一口吃的,就绝饿不着大家!”

“谢头领!谢头领收留之恩!”

山民们喜极而泣,磕头不止。

许羽转身对赵铁柱吩咐:“铁柱,安排他们进谷,登记造册,分派临时住所。”“

让后厨立刻煮粥,先让大家吃顿饱饭!”

“是,头领!”

乱世如同一面筛子,正在将那些无法在旧秩序中生存的人,筛到他的麾下。

危机与机遇,总是并存的。

许羽握紧了。

咸通十一年,元月初十,夜。

新收容的五十多名山民吃过一顿难得的饱饭后,情绪稍稍稳定,但谷内也显得更加拥挤和杂乱。.第*一,看.书\惘^ !蕪,错-内~容~

许羽深知,人口暴增是好事,但管理不善就是灾难。

他立刻在刚刚挂上“聚义厅”木牌的中央大洞(原黑云寨议事堂)内,召集了所有核心人员:赵铁柱、山猫、狗娃、刘莽、周平,以及几位负责后勤的妇人头领。

“铁柱,山猫,你们立刻带人,连夜重新清点现在谷内所有人口,分开青壮、妇孺、老人、孩童登记造册。”

“重点问清楚每个人原来靠什么手艺吃饭? ”

“是种地的、打猎的、木匠、石匠、甚至读过几天书的,都要记下来!”许羽下令,这是高效利用人力资源的第一步。

“是!”两人领命而去。

许羽又对狗娃和刘莽说:“你二人负责重新规划住宿。”

“将青壮男丁集中安排在东侧那片干燥的联排洞窟,便于紧急集合”

“妇孺老弱安排在西侧背风向阳的窝棚区”

“新来的山民暂时在南边空地搭建临时草棚,明日再统一规划”

“务必保证防火、通风,划分好净区和污区(厕所远离水源和居住区)。”

“明白!”

“周平,你协助他们,维持秩序,防止混乱。”

安排完这些,许羽将目光投向新来的山民中那几个看起来有些见识的人。

一个名叫孙老栓的老者被推举出来,他原是北面一个较大山寨的账房先生,略通文墨,会记账算数,因山寨被溃兵攻破才流亡至此。

还有一个叫石头的青年,沉默寡言,但曾是寨子里的营造头目,懂得如何依山势建造稳固的房屋和工事。

“孙老栓,石头,”许羽对他们说,“以后谷内的物资登记、房屋营造修缮,你们多费心,协助几位队长。”

“做得好,自有安排。”

“谢头领信任!小老儿(小的)定当尽力!”两人感激涕零,在这乱世,能被赋予职责就是莫大的信任。

处理完人事,许羽走到聚义厅角落,用木炭在一块平整的石板上画了起来。

他画的是山寨防御工事的改进草图,尤其是谷口那道简陋的土石墙。

“我们的墙太矮,也不结实,一冲就垮。”许羽指着草图,“需要一种更坚固的材料来加固。”

周平等人围过来,面露疑惑。

石头开口道:“头领,寻常筑墙,无非是夯土、垒石,最多用米浆或石灰混土勾缝,要想坚固,需耗时日久,层层夯筑。”

许羽点点头,又摇摇头:“你们说的法子太慢。”

“我知一法,或可速成坚墙。”

他顿了顿,说出那个让众人陌生的词:“水泥。”

见大家不解,他解释道:“简单说,就是找到一种青灰色的石头(石灰岩),用大火猛烧,烧成生石灰。”

“然后将其碾碎,与细沙、水按比例混合,便能生成一种浆体,干固后坚硬如石,可粘合砖石,亦可首接浇筑成墙!”

孙老栓若有所思:“头领所言,似是‘蜃灰’之法?古人用以筑墓,甚为坚固。但取材烧制,颇为不易……”

许羽知道他说的是古代石灰的应用,肯定道:“原理类似,但我们要大规模制作!后山我曾见过裸露的青灰岩,取材不难。”

“明日便抽调人手,专门负责开凿石灰岩、垒窑烧灰、筛取河沙!我们先试制一小批,若成功,便全力生产,先将谷口外墙用水泥加固,抹平,让它变成一道真正的铜墙铁壁!”

众人虽觉此法闻所未闻,但见许羽言之凿凿,且昨日神威犹在眼前,不由信了七八分,纷纷领命。

(注:历史上,现代水泥(波特兰水泥)是19世纪发明。但类似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古罗马己有使用。中国古代很早就掌握了烧制石灰并用石灰、砂、土混合成“三合土”的技术,用于建筑和墓葬,具有相当的强度和耐久性。许羽提出的可以理解为对古代“三合土”技术的优化和规模化应用,符合穿越者的知识降维打击,也基本符合历史技术背景,并非凭空变出水泥。)

许羽看着斗志昂扬的众人,心中规划清晰:整合人口、发掘人才、加固防御。

这三件事,是应对即将到来的风暴的基石。

“都去忙吧!时间不等人!”

许羽挥手。

聚义厅内众人迅速散去,各自执行命令。

谷内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充满了乱世中难得的生机与忙碌。

许羽走出聚义厅,望着夜空。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很快就会到来。

而他要做的,就是在这之前,将野人谷打造成一个真正的、能在这唐末乱世中存活下去的坚固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