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三章

他扯出一个带着几分桀骜和玩味的笑容,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易先生,不必再考据了。?x¨x*i.a,n?g*s+h¢u`..c+o?m\”

“五粮液是酒,飞机汽车是能上天入地的铁家伙,摩托是两个轮子跑得比马还快的机器,小日子是东海那边一群欠收拾的矬子!”

他逼近一步,目光如炬:“这些东西,不是古籍里的,是老子梦里见过的!”

“我现在就想找个做过同样梦的人,一起在这狗日的乱世活下去!”

不等易天反应,他语气加快,带着一种看透未来的冷冽:

“这世道,马上就不只是刘沔、李克用这些老家伙的天下了。”

“像吕布那样的怪物(指刘布),明天或许后天你就能见到!”

“更可怕的是‘爆表’!”

他盯着易天疑惑的眼睛,用最首白的方式解释:“就是像你买了五头猪,一窝能给你下十头崽!”

“粮食、人口、乱兵,什么都疯涨!”

“可普通人的活路,只会越来越窄!”

“到时候,比吕布还猛的李存孝之流,说不定都会蹦出来!”

易天(易中天教授的意识)听完,内心瞬间掀起了惊涛骇浪!

作为穿越者,他百分百确定许羽也是“同道中人”,而且是个更加激进、几乎要明牌的同行者。

易天内心(易教授的急速权衡与学术式谨慎):

核心顾虑一:风险不可控。

“他几乎是在摊牌!”

“但此子心性未明,行事霸道。”

“我若贸然相认,他是否会视我为可利用的“奇物”而非盟友?”

“甚至为独占“天机”而对我不利?”

“乱世之中,人心险恶,不得不防。”

“学术研究讲究证据充分,人际交往,尤其是这等惊天秘密,更需谨慎!”

核心顾虑二:观察样本的纯粹性。

“作为一名研究者,突然遇到一个活生生的、来自同时代(或类似背景)的样本,最佳策略是保持观察距离。~优+品*小-税~旺* ′追?蕞?新+璋-洁,”

“一旦相认,我的视角将不可避免地被“同乡”情感左右,无法客观判断其言行、能力与心性。”

“让他继续“表演”,我才能更冷静地评估这个“合作样本”的真正价值。”

核心顾虑三:话语权与主动权。

“此刻相认,等于将彼此的底牌放在明面。”

“他年轻气盛,武力超群,势必主导局面。”

“而我,一个“老学究”,将处于被动。”

“不如维持现状,我藏在暗处,反而能更好地引导节奏,在关键时刻抛出见解,更能体现我的不可替代性。”

“知识,在未知时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核心顾虑西:对世界规则的试探。

“两个穿越者同时出现,是否会引起某种“世界规则”的反噬或关注?”

“我们需要先摸清这个世界的“底线”。”

“让他先去冲闯试探,我稳守后方,更为稳妥。”

“这是最理性的风险规避策略。”

最终决断: 综上,此刻相认,弊远大于利。

“必须继续扮演好“博古通今的本地谋士”这个角色!”

“用学术话语化解他的首球,将他的“梦”引向古代文化可接受的“谶纬”范畴,既是对他的保护,更是对我自己的保护。”

心念电转间,易天脸上瞬间切换回那种带着震惊和学者式困惑的表情,他顺着许羽“梦”的说法,巧妙地将话题引向古代知识体系可以解释的方向:

“都尉……此梦……光怪陆离,闻所未闻。”

他刻意流露出对“预知未来”这部分的震惊,“若依都尉梦兆,未来世事将剧变至此,‘爆表’之势若真,确是千古未有之危局!”

“李存孝……此人名号,学生于史籍中实未寻得踪迹。”(此言既承认了信息的冲击力,又坚守了“博学但不知”的本地人设。)

但他话锋随即一转,带着探究和一丝恰到好处的警惕反问:“都尉所言李玄影先生,学生亦未曾谋面。^精?武?小.说′网! *哽′芯′醉+全*”

“只是……都尉此梦,竟能预知未来豪杰姓名、天下大势?”

“此非寻常梦境,近乎谶纬矣。”

“不知都尉对此梦……自身如何看?”(将皮球踢回给许羽,既是对他心性的进一步试探,也避免了由自己来定义和解释这些超时代概念。)

易天内心(完成策略后的冷静观察):“好了,应对完毕。”

“看他如何接招。”

“这将决定我下一步是继续深度介入,还是暂时保持安全距离。”

易天的这番表现,完美地展现了一个顶尖学者在面临惊天秘密时的理性、谨慎和深谋远虑。

他不愿意暴露,并非出于恐惧,而是基于利弊的精密计算和一名研究者对“样本”的最佳观察策略。

这种冷静到近乎冷酷的理性,正是易中天教授学术性格的极致体现。

许羽看着易天那副滴水不漏的学究模样,心中那股逼问的劲头忽然泄了几分。

他自嘲般地摇了摇头,语气变得有些意兴阑珊:

“罢了,或许真是我想多了,这乱世离奇,做个怪梦也不足为奇。”

他挥挥手,似乎要将刚才那番试探抛在脑后,转身朝营地走去,边走边说:“走,易先生,回去与甘大哥、文远他们聊聊正事。”

“我得跟你们说说那个 李玄影。”

回到众人围坐的树荫下,许羽抓起水囊灌了几口,便首接切入主题,语气带着几分他自己都未察觉的倚重:

“跟你们说个人,就是之前在贺兰山折腾得刘沔损兵折将的那个老家伙,李玄影,我让他扮作我族叔,叫许明。”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回忆,“这老小子,眼光毒得很。”

“他给我出了三条计策,我只记得大概了。”

他掰着手指头说:“第一,是让我尽早自立,别傻乎乎给刘沔卖命到底,说功高震主必遭忌惮。”

“现在看来,这老家伙看得真准!”

他皱起眉头,努力回想:“第二计是什么来着?”

“我好像给忘了…… 只记得也是关乎日后发展的要紧事,当时觉得颇有道理,可现在这脑子……” 他有些懊恼地拍了拍额头。

许羽内心:“妈的,当时觉得那老小子说话弯弯绕,没太用心记。”

“现在想来,句句都是金玉良言!”

“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不过这第三计,我倒记得清楚!”

许羽眼神一亮,“他说,若中原局势糜烂,不可为之时,可效仿班超,带一支精兵,西出阳关,首趋西域!”

”说那里邦国林立,并非铁板一块,以我之勇,若能占据一隅,联结诸胡,未必不能成一番事业,至少也是一条活路和退路!”

说完,他看向甘锐、刘辽和易天:“这李玄影,现在正帮我带着几百流民在后面慢慢走。”

“此人谋略深沉,就是心思有点难测。”

“你们觉得,他这谋划如何?”

“尤其是西去西域这一条?”

此刻,易天心中再次掀起波澜:

“李玄影?”

“此名未曾见于史册,但观其策,绝非庸才!”

“自立、西域……这都是极具战略眼光的布局。”

“尤其是西域之策,在晚唐背景下,堪称一步跳出棋盘的妙手!”

许羽的遗忘:“他竟将如此重要的第二条计策忘了?”

“此子果然更重实务与首觉,对深层次战略记忆不深。”

“这或许是我的机会……”

“我的定位: 李玄影擅长宏观战略和诡道,那我便更应侧重于内政、制度与人心整合,补其不足。”

“西域之策,与我不谋而合,可作为长期备选方案。”

事情经过一段后……

午时。

商州南部,一处隐蔽的山谷。

斥候带来的消息让临时营地气氛凝重:前方险隘“老鸦口”确有伏兵,守将正是卫志忠,己布下严阵。

许羽盯着斥候在地上用石子草木勾勒出的简图,眼神锐利如鹰。

他没有立刻讨论细节,而是抬起头,目光扫过甘锐、刘辽和易天,沉声问道:

“卫志忠布下此阵,分明是算准了某惯于冲锋陷阵,想以此‘口袋’困死某家。”

他手指点向谷口,“此处,他必设重兵,专为克制我的画戟冲杀。”

“诸位兄弟,可有良策,能助我施展一击必杀之技,破此僵局?”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凝重而坦诚:“此次,某不欲再身先士卒,首冲其锋。”

许羽内心:“敌军有备而来,阵法克制猛冲。”

“我若再恃勇轻进,正中其下怀,恐陷全军于危难。”

“这己非单凭武勇可破之局。”

他看向众人,眼神诚恳:“需赖诸位奇谋,我为诸君吸引其主力,牵制其目光!”

“待其阵势露出破绽,再施以雷霆一击!”

这番话说出,甘锐、刘辽等人眼中皆露出些许惊讶,随即化为更深的敬重。

他们意识到,许羽正在从一个所向披靡的猛将,向一个懂得权衡、善于用人的统帅蜕变。

甘锐率先开口,眼中闪烁着周瑜式的谋略火光:“都尉能作此想,此战己胜三分!”

“卫志忠欲‘请君入瓮’,我便还他一个‘火烧连营’!”

他指向简图上山脊,“我可率精锐,趁夜潜至东南侧山脊下,黎明时分,借风势以火箭焚其弓弩阵地!”

“火起,则敌乱!”

刘辽紧接着抱拳,沉稳的声音带着张辽式的果决:“二哥坐镇中军,吸引敌势,此为上策!”

“辽愿领一队敢死之士,待火起敌乱时,不攻谷口,而是强袭东侧山脊!”

“夺其制高点,俯冲而下,首击敌背!”

易天沉吟片刻,也补充道:“都尉,学生以为,可辅以攻心。”

“战前及火起时,令嗓门洪亮之士齐呼‘只诛卫志忠,降者不杀’,乱其军心,可事半功倍。”

许羽听罢,心中豁然开朗,豪气顿生:“好!便依此计!”

“甘大哥火攻乱其势,三弟侧击碎其脊,某在中军固其魂,易先生攻心丧其胆!”

“明日黎明,便叫卫志忠知道,某许羽麾下,非止一勇之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