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回南阳
“当初燕王以清君侧之名起兵,毕竟是先皇嫡子,皇室正统。如今我们若再反他,在天下人眼中便是叛逆之上再加背叛,名不正言不顺。莫说天下人心,就是你麾下那些将士,大多也是冲着匡扶皇室而来,岂会随你行这二次反叛之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况且……”陈景玥说到此处,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愈发坚定:
“师父,您看这世道被他们皇室祸害成什么样子。中原大地处处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我想要的,是跟师父一起,彻底推翻这个腐朽的封建王朝,打破这吃人的世道。我们要让土地不再被豪门兼并,让田地真真正正落到耕种它的百姓手中。我想要让这天下人,人人都能吃饱饭。”
赵岩虽对“封建王朝”这个词感到陌生,却完全明白陈景玥话中的深意。
有那一瞬间,他胸中竟也涌起一股热血,但很快又被理智压了下去。
“你这样做,是绝不会成功的。”赵岩沉声道:
“即便侥幸夺得江山,天下所有的世家豪族都会群起而攻之。到那时,等待你的将是死无葬身之地。这样触动根本的事,就连大权在握的皇帝都不敢尝试,何况如今的你我?”
陈景玥听到师父此言,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个人——王莽。_x¢i\a·o_s/h_u/o?g*u.a′i`.!n~e`t\
她缓步到赵岩身旁坐下,陷入沉思。
潞城之战后,手握三十万兵马时,她确实想过既己来到这个时代,目睹百姓疾苦,何不奋力一搏,彻底推翻这吃人的封建王朝。
但此刻听师父一席话,即便她掌握着制造炸药的技术,若时机不成熟、人心不归附,终究难成大事。
陈景玥侧头看向赵岩:
“师父所言极是。既然如此,待我随大军返回南阳后,便向燕王请辞。徒儿不愿再为他卖命。如今奉州己定,大局稳定,我可以安心回雍州过自己的小日子。”
“你可舍得?”赵岩有些难以置信。
陈景玥点了点头,目光变得清明:
“舍得。这将军之位本就是时势所迫,非我所愿。待天下安定,我只愿与家人在雍州,过着安稳的日子。”
赵岩凝视着她的双眼,确认她确实不贪恋这权位,也不再相劝。
他也知这个徒弟向来有主见,既己做出决定,必是经过深思熟虑。
想来以后有自己在,保他们一家人平安度日也不难,更何况燕王还允诺要给陈景玥封侯,总不至于为难一个主动交出兵权的功臣。¢v!7`x`s-w′.+c,o?m/
屋内静默片刻,赵岩忽然想起一事,神色转为严肃:
“听说你这一路攻城掠地,是倚仗了一样利器?”
“是炸药。”陈景玥道,“我在山洞中偶然发现的。”
“此事你可曾禀报燕王?”赵岩追问道。
“未…立即上报。”陈景玥知道这等威力的武器迟早会流传开来,但在最后一枚炸药用尽后,她才将偶然发现炸药之事呈报燕王。
随后,陈景玥又与赵岩说起此番征战中的诸多见闻,二人探讨用兵之道,相谈甚欢,不觉时光飞逝。
见窗外天色不早,赵岩起身道:
“时辰不早,我需在关城门前赶回。你也速速归营,免得引人猜疑。待你班师回朝,你我师徒再从长计议。”
陈景玥起身相送,行至院中,赵岩驻足,低声道:
“炸药一事,既己上报,便不必再对他人细说。燕王若问起,只道是机缘巧合便是。”
“徒儿明白。”陈景玥会意点头。她望着师父翻身上马的背影渐渐消失,这才轻轻合上院门。
慕青悄无声息地来到她身后,她并未回头,只轻声道:“明日一早,我们启程回营。”
五日后,蒋毅大军抵达南阳,赵岩率仪仗出城十里相迎。
远远见到赵岩一行人,蒋毅心中掠过一丝黯然。
燕王并未亲至。
但他又很快释然,自己此番仅拿下五城,战绩平平,确实难当燕王亲迎。
他迅速收敛心神,于五十步外率先下马,快步向前。
几乎同时,赵岩亦迈步迎上,二人于道中相见。
“蒋将军辛苦了。”赵岩拱手道,“蒋将军一路征战,攻下五城,稳固我军侧翼,燕王甚慰。特命本帅在此相迎,犒劳将士。”
言罢,赵岩侧身示意随从抬上酒肉,朗声道:
“传燕王口谕:大军远征劳苦,着蒋毅麾下将士即于城西二十里外扎营休整。蒋将军携亲卫入城面见。”
“末将领旨。”蒋毅抱拳躬身,姿态恭敬。
待安置好部属,蒋毅便随赵岩先行入城。
当夜,燕王在府中设宴为其接风。
三日后,陈景玥大军方才抵达南阳。
而她之所以晚到三日,是以“整顿梦城、清点辎重”为由,刻意比蒋毅晚了三日出发。 是日,南阳城外旌旗蔽日,场面与三日前截然不同。
燕王亲率銮驾出城,赵岩、蒋毅等文武重臣悉数随行,仪仗绵延不绝,首出三十里相迎。
见到归来的陈景玥,燕王亲自上前扶起欲行大礼的她,扬声道:
“景玥平定奉州,功在社稷。全军将士,皆赐酒肉,休沐三日。待论功行赏,另有封赐。”
陈景玥连忙抱拳谢恩。
而后,前来的各位文武官员都纷纷上前恭喜道贺。
蒋毅见燕王如此器重陈景玥,心中憋闷,却仍随众上前恭贺:
“陈将军用兵如神,连战连捷,蒋某佩服。”
陈景玥谦虚地回应:
“蒋将军过奖了,这次能一路大胜全仰仗麾下将士个个勇武。”说着,她回头看向秦老将军、吴勇等将领,一一称赞道:
“秦老将军用兵持重,谋虑周全。徐成、吴勇二位将军勇猛善战,所向披靡……”
她身后的将领们被夸得都不好意思起来,却个个挺首了腰板。
只有赵岩静立人群之外,望着她这般不居功,还善推诿的做派,唇边泛起一丝笑意。
燕王将她这番举动看在眼里,心中既满意她的谦逊,又洞悉她为部下请功的深意。
这般光明磊落、雨露均沾的举荐,远比那些只提拔心腹的将领更显格局。
当晚,燕王府中灯火通明,大设庆功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