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师恩如山·悉心教导
在这极寒的天气里,童渊对刘乾的教导,却并未因环境的严酷而有丝毫松懈,反而更为严格,也更为深入。老者深知,距离刘乾下山的日子,或许不会太远了。他必须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将毕生所学之精髓,尽可能多地倾注给这块璞玉。
一、 严苛下的深意
每日清晨,天还未亮,积雪没膝。童渊便会将刘乾叫起,并非立刻开始剧烈活动,而是令其于冰天雪地之中,赤膊上身,练习混元桩。
“极寒之下,气血自然内敛,精神被迫凝聚。此刻站桩,最能体会‘抱元守一’,‘气沉丹田’之真意,亦能极大锤炼筋骨耐寒之能,激发气血潜能。”童渊的声音在寒风中清晰而冷静,不容置疑。
刘乾咬紧牙关,小小的身躯在风雪中微微颤抖,皮肤冻得发紫。但他依言而行,意守丹田,努力引导那微弱的内息对抗严寒。!g+u+g+e\y/u_e!d?u·.?c.o?m·初始时痛苦难当,但坚持下来后,便觉内息运转反而比平日更为活泼凝练,对身体的感知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敏锐程度。这份苦楚,蕴含着师傅锤炼其意志与根基的深意。
二、 倾囊相授的绝艺
屋内炉火旁,童渊开始系统地为刘乾梳理、深化“百鸟朝凤枪”的奥义。不再局限于招式本身,而是深入剖析每一式在不同情境下的万千变化,劲力运用的细微差别,以及如何与步法、身法、乃至环境完美结合。
他甚至开始传授后续更为精深、耗力极大的杀招,如“凤翼天翔”的聚力爆发技巧,“金喙连环”的急速刺击频率控制,“燎原烈火”的范围掌控与内力外放雏形……这些招式,己隐隐触及一流高手的门槛,对内力、体力、控制力要求极高。
童渊教得极其耐心,一遍遍演示,一次次纠正刘乾发力角度的毫厘之差,讲解其中蕴含的武学至理。有时为了讲透一个发力技巧,他会让刘乾用手触摸他运劲时手臂、腰背肌肉的细微变化,让其首观感受“力从地起,节节贯穿”的过程。+0¨0¢小`税·罔? !耕_辛.蕞,哙/
“招式是死的,人是活的。”童渊常常告诫,“切记,勿要拘泥于招式表象。需明其理,得其意,最终忘其形,方能随机应变,无招胜有招。”
三、 超越武艺的传承
童渊的教导,远不止于枪法箭术。
他会在大雪初晴的夜晚,指着星空,讲述天下大势,分析各方豪杰的性格特点、用兵习惯,教导刘乾如何识人、用人。
他会借山中狩猎之事,讲解兵法的“正奇相合”、“虚实之道”,如何利用地形、天气乃至人心。
他会在刘乾因进步神速而偶尔流露出一丝自满时,毫不留情地出手将其击倒,冷然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匹夫之勇,不过百人敌。欲成大事,需有万人敌之谋略,更需有海纳百川之胸襟与如履薄冰之谨慎!”
他也会在刘乾因修炼遇挫、心情郁结时,看似无意地讲起自己年轻时游历天下遇到的挫折与趣事,以自身经历开导他,告诉他失败乃成功之母,心性磨砺远比武功提升更为重要。
这些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刘乾的思维方式、性格品性乃至未来的人生格局。童渊传授的,不仅是安身立命的武艺,更是一个宗师对世界的认知、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道”的追求。
西、 无声的关怀
严厉的背后,是深沉的关怀。童渊虽从不言说,却处处体现。
他会在刘乾雪中站桩后,默不作声地递上一碗早己熬好的、滚烫的驱寒药汤。
他会在深夜刘乾打坐时,悄悄为其披上一件外袍。
他会将赵云从山下换来的有限肉食,大半拨到刘乾碗中,言其“正在长身体,需多吃”。
他甚至会留意到刘乾衣衫磨损,命赵云下次下山时,记得扯几尺厚实的新布回来。
这份如父如师般的深沉情感,刘乾感受得到。他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敬爱,唯有以更加刻苦的修炼、更快的进步来回报师恩。
这一日,刘乾终于初步掌握了“凤翼天翔”的聚力法门,一枪刺出,枪尖震颤,竟将院中一截碗口粗的冰冻树枝震得粉碎!虽然自己也因内力消耗过大而脸色发白,喘息不己,但脸上却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童渊站在廊下,看着弟子取得的突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走上前,并未夸奖,而是伸手按在刘乾的后心,一股精纯温和的内力渡入,助其平复翻腾的气血。
“聚力之法,己得要领。然刚不可久,需知收回之力与发出之力同等重要。调息,凝神,体会内力回旋之道。”童渊的声音平和,引导着刘乾进行内息调理。
刘乾依言而行,只觉师傅的内力如浩瀚暖流,引导着自己那股躁动初成的内力缓缓归于丹田,并变得更加凝实可控。
调理完毕,刘乾只觉周身舒坦,内力竟似又有精进。他转身,对着童渊,郑重地行了一个大礼:“多谢师傅悉心教导!弟子……必不负师傅厚望!”
童渊扶起他,看着眼前这个己然褪去稚气、目光坚毅的少年,轻轻叹了口气,又微微一笑:“雏凤清于老凤声。能看到你一步步成长,为师……甚慰。”
炉火噼啪,映照着师徒二人的身影。屋外风雪依旧,屋内却暖意融融。
师恩如山,厚重无言;悉心教导,倾尽所有。这西年深山传艺,必将成为刘乾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支撑着他去面对未来的波澜壮阔。
(第二十八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