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双双失败·困惑难解

与赵云切磋的惨败,如同兜头一盆冷水,让沉浸于创法热情中的刘乾冷静了下来。/纨. ~ ¨鰰-颤! ′最¨芯*蟑\截_埂/辛·哙·失败的滋味固然不好受,但更让他感到沉重的是赵云那句一针见血的评价:“尚未形成整体,破绽颇多…刚柔转换之间,滞涩之处甚多。”

他知道,师兄说得对。自己的“太极枪法”雏形,目前只是一个生硬拼凑起来的框架,充满了理想化的设想,却缺乏将其融贯一体的核心“灵魂”与精妙“榫卯”。那些招式单独看来或许有些新意,但连在一起,却各自为政,甚至相互矛盾。

反思与调整

刘乾没有气馁,而是将这次失败视为宝贵的试金石。他不再急于求成地去构思更多招式,而是沉下心来,开始了一场更为艰苦、更为基础的“内省”。

他重新回归到最基础的枪术练习——拦、拿、扎。但这一次,他不再追求速度和力量,而是将全部心神沉浸其中,用太极的“听劲”、“化劲”理念去重新解构这些最基本的动作。

一记简单的“扎刺”,他反复练习成千上万次。仔细体会内力是如何从丹田升起,如何沿经络传递,如何在枪尖凝聚爆发,又如何收回。他尝试改变内力的输出方式:有时如溪流涓涓,有时如波涛暗涌,有时则追求瞬间的炸裂。他仔细比较着不同发力方式带来的速度、力度、穿透力以及自身消耗的差异。

“拦拿”之法的练习更是如此。他不再满足于格开对手兵器的结果,而是去追求格挡过程中的细微触感,尝试用最小的力道、最巧妙的角度去引偏、去黏连、去化解。-优*品~暁?说^徃′ ·埂,辛^最!快¨他甚至让赵云用不同的力道和速度从各个角度攻击他,他则闭目凝神,完全依靠皮肤触感和听劲功夫去感知、去应对。

这个过程极其枯燥,进展也极为缓慢。常常一整日下来,只是在某个发力细节上有一丝微不足道的感悟。但刘乾乐此不疲,他感觉自己正在从最根本处,一寸寸地重新认识“枪”,认识“力”,认识“己身”。

赵云的瓶颈与尝试

就在刘乾于基础中苦苦摸索时,师兄赵云那边,也遇到了新的烦恼。

他的百鸟朝凤枪早己练得纯熟无比,刚猛凌厉,迅捷无匹。但在与师傅童渊的偶尔切磋中,他总感觉自己似乎达到了一个无形的顶点,难以再进一步。师傅的枪法,同样刚猛,却多了一份举重若轻的从容与圆融,仿佛力量无穷无尽,变化深不见底。而自己的枪,却似乎总是“力尽于此”,缺少了那最后一丝蜕变。

他将困惑向童渊请教。童渊沉吟道:“子龙,你之枪法,刚猛迅捷己近乎极致。然刚不可久,锐极易折。物极必反,亢龙有悔。你若想再进一步,或需体会‘重、拙、大’之理,于至刚之中,蕴一丝至柔之意,并非要你改变枪路,而是令其刚中有韧,力中有变,如此方能真正圆满,无懈可击。”

“重、拙、大”?“刚中有韧”?赵云似懂非懂。他尝试着在施展凌厉枪招时,刻意控制几分力道,试图留有余地,蕴含变化。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原本流畅霸道、一往无前的枪法变得束手束脚,威力大减,反而露出了更多破绽。·d+q·s-b¨o-o·k·.*c′o\m′几次尝试下来,不仅毫无进展,甚至连原本的节奏和手感都受到了影响,弄得心烦意乱。

他也曾暗中观察师弟那“古怪”的练习,对其“以柔克刚”的理念感到好奇,甚至私下里模仿了一下那缓慢圆润的运枪方式,结果更是别扭异常,与自己多年形成的发力习惯格格不入,险些内力岔道。

双双受挫,困惑弥漫

于是,凤凰山中出现了颇为奇异的一幕:师兄弟二人,仿佛都陷入了某种瓶颈之中。

一个(刘乾)终日对着空气或木桩,以各种缓慢、古怪、甚至别扭的方式练习着最基本动作,时而凝滞不动,时而反复重复某一个细微的发力,进展微乎其微,看似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另一个(赵云)则时常对着一堵石壁疯狂出枪,枪风凌厉,却时而焦躁地突然停住,眉头紧锁,似乎在为什么难题所困扰,原本沉静的气质中添了几分烦躁。他的枪法依旧强大,却仿佛失去了往日那种纯粹而自信的光彩。

两人都沉默了许多。饭桌上,常常是默默地吃饭,各自思索着难题。以往的互相探讨、轻松玩闹也少了许多。一种无形的困惑和压力,弥漫在两人之间。

他们甚至又进行了一次切磋。结果更加令人沮丧。

刘乾的“太极枪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防守似乎更加绵密了些,那圆转粘稠的劲力让赵云感觉像是枪尖刺入了层层叠叠的湿牛皮,颇为难受。但一旦赵云发力强攻,或者突然变招,刘乾的防御体系依旧会瞬间崩溃,转换不及。而他的攻击,在面对赵云严密的守势时,依旧难以奏效,那记“惊涛拍岸”甚至因为追求爆发而露出了更大的空当,被赵云一记简单的首刺就逼得手忙脚乱。

而赵云也打得别别扭扭。他总想着师傅说的“刚中有韧”,出手时便多了几分犹豫和保留,速度力量依旧惊人,却失了那份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锐气,反而让刘恒多支撑了十几招。但这绝非他想要的结果。

切磋草草结束。两人相对无言,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困惑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

童渊的旁观与点拨

童渊将两个爱徒的挣扎与挫折尽收眼底,却并未急于插手。他知道,这是成长道路上必经的磨难。有些关隘,必须靠自己才能闯过去;有些道理,必须亲身碰壁后才能深刻理解。

首到见两人情绪都颇为低沉,他才在某日晚饭后,将二人叫到身边。

“可是遇了难处?”童渊平静地问道。

刘乾和赵云对视一眼,皆有些惭愧地低下头。

“求道之途,岂有一帆风顺?”童渊语气淡然,“遇阻方知不足,困惑乃悟道之始。你二人如今所遇,皆因欲求突破,欲超越既往所致。此乃好事,何必沮丧?”

他看向刘乾:“乾儿,你欲融新理,创己法,志气可嘉。然万物皆有根基,万变不离其宗。你之新法,根基何在?其‘宗’又是何物?可曾想透?若无坚实根基,无核心之‘道’统领,纵有万千变化,亦不过是无根浮萍,沙上垒塔。”

他又看向赵云:“子龙,你欲求圆满,欲刚中蕴柔,方向无误。然‘蕴’非‘克制’,更非‘削弱’。乃是于极致之中,自然生发之‘余韵’,是力量掌控达到巅峰后之‘从容’。你刻意求之,反落了下乘,失了本心。何时你能忘却‘刚柔’之念,只存‘破敌’之本心,而招式自然圆转如意,方是真正悟了。”

师傅的话,如同暮鼓晨钟,敲在二人心间。他们似乎抓住了一点什么,但那灵光又一闪而逝,难以把握。

根基?核心之道?忘却刚柔,只存本心?

这些话深奥玄妙,需要时间去细细品味、消化。

前路漫漫

夜渐深,师徒三人各自回房。

刘乾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星月,反复咀嚼着师傅的话。“根基…核心之道…”他意识到,自己或许太过急于求成,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太极并非只是技巧,更是一种“道”。自己是否太过执着于将太极的“形”融入枪法,而忽略了其“神”?

赵云也在房中静坐,脑海中回响着“忘却刚柔,只存本心”。他尝试放空思绪,不再去想什么刚柔变化,只是回忆着自己最初练枪时,那种纯粹想要变强、想要守护什么的简单信念。

困惑并未立刻解开,前路依旧迷雾重重。

但经师傅点拨,两人心中的焦躁与失落却减轻了许多。

他们明白,突破或许不会来得那么快,那么轻易。

但唯有坚持探索,不断反思,才有可能在某一刻,豁然开朗。

双双失败,困惑难解。但这深沉的困惑,或许正是破茧成蝶前,最黑暗却也最接近黎明的时刻。

(第三十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