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明抢了
他要让所有人都看清楚,这条路,是死路。要让那些还抱着一丝侥幸心理的高管们,彻底断了念想。
不把南墙撞穿,他们就不会明白,唯一的出路,是另辟蹊径。
林建国那句半是无奈半是讥讽的问话,还在耳边回响。
“我们总不能,再自己建一个印刷厂吧?”
为什么不呢?
一个疯狂的念头,在李子明的脑海中,从一闪而过,变成了落地生根。
第一次,是意外,是绝境求生。
那么第二次,就是战略。
是把主动权,彻底攥回自己手里的唯一方式。
……
华彩印务的总厂,灯火通明。
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姓王的副总,满脸堆笑,客气得滴水不漏。
“哎呀,李总,赵厂长,这么晚了还亲自过来,有什么问题打个电话就行了嘛!”
王副总亲自泡了两杯茶,热情地推到他们面前。
“王总,我就不兜圈子了。”李子明开门见山,“我们的那批冰红茶标签,什么时候能交货?”
王副总的脸上露出一丝“为难”。
“李总,您别急啊。这批标签我们是高度重视的,专门开了生产协调会。但是……唉,不巧,我们最先进的那台德国进口的八色印刷机,最近出了点小故障。_小_说*宅· `追¢最.新?章′节¨”
“您也知道,这种精密设备,一个小零件坏了,就得从德国原厂订购,一来一回,时间就耽搁了。”
赵大刚冷笑一声:“王总,据我所知,你们厂里可不止一台八色印刷机吧?”
“赵厂长说的是。”王副总连连点头,“所以我们立刻安排了另一台机器跟上。可问题又来了,你们峰牌这款标签的设计,颜色过渡非常复杂,对油墨的张力要求极高。我们试了好几批进口油墨,都达不到理想效果,废品率太高了。”
他叹了口气,摊开手,一脸的无辜和无奈。
“李总,我们做生意的,哪有把订单往外推的道理?实在是技术难题,我们正组织技术员连夜攻关呢!您放心,一有进展,我第一时间通知您!”
一番话,说得天衣无缝。
是他们设备坏了,是他们技术不行,总之,不是他们不给你印。
你挑不出任何毛病,只能干等着。
等你等到花儿都谢了,夏天也过去了,冰红茶的最佳销售季,彻底错过。
李子明从始至终,只是安静地听着。
他看着王副总那张诚恳无比的脸,仿佛在欣赏一出蹩脚的戏剧。
直到对方说完,他才缓缓站起身。
“好,我们等王总的好消息。?咸?鱼/看¨书¢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_”
说完,他转身就走,没有半句废话。
赵大刚愣了一下,也只能憋着一肚子火跟了上去。
回到车上,赵大刚再也忍不住了,一拳砸在方向盘上。
“妈的!演,真他妈会演!老李,就这么算了?”
“不算了,还能怎么样?”李子明淡淡地回了一句,“回去,开会。”
半小时后,峰牌总部的会议室。
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所有高管都到齐了,林建国,张援朝,还有几个部门的负责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
当李子明平静地复述完华彩之行的结果,最后一丝幻想也被彻底击碎。
“跟我们预想的一样,他们就是在拖。”
林建国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双眼写满疲惫。“我联系了省内另外两家能做这种套印的厂子,一家说订单满了,排到了三个月后。另一家……倒是接了,但开口就要三倍的价钱。”
三倍的价钱。
这已经不是趁火打劫,而是明火执仗地抢了。
“卫斯理这张网,撒得还真是密不透风。”李子明环视一圈,将所有人的反应尽收心底。
绝望,无助,愤怒。
很好。
只有当所有人都认清了现实,他的下一步计划,才不会显得那么惊世骇俗。
他清了清嗓子,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看着他。
“老林。”
李子明忽然开口。
“啊?李总,我在。”林建国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
“来之前,你问了我一个问题。”
林建国的心头猛地一跳。
他当然记得自己问了什么。
“我当时没回答你。”李子明继续说着,不疾不徐,“现在,我回答你。”
整个会议室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你问,我们是不是要再建一个印刷厂。”
李子明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
“我的答案是,不建。”
几个高管明显松了口气的样子。
林建国也感觉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还好,李总没有再那么疯狂。
然而,李子明的下一句话,让他的心,重新提到了嗓子眼。
“从零开始建,太慢了。”
“所以,我们不建。”
“我们买一个。”
“轰!”
所有人的大脑,都像是被投入了一颗炸雷。
买一个?!
收购一家印刷厂?!
但这一次,预想中的哗然和激烈的反对,并没有出现。
整个会议室里,是一片死寂。
一种诡异的、混杂着震惊、迟疑和思考的死寂。
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几个月前,那座濒临破产,如今却日夜轰鸣,成为峰牌坚实后盾的玻璃厂。
有了那个堪称奇迹的先例,再听到“收购”这个词,冲击力虽然依旧巨大,但已经不再是完全无法接受的天方夜谭。
“老李!”
打破沉默的,是生产厂长张援朝,他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你就说吧,买哪家!只要你定了,我老张带头去接收!”
赵大刚也立刻跟上,瓮声瓮气地表态:“对!老李,你说干,咱就干!他妈的,不受这帮孙子的鸟气了!”
两个人的话,带着一股蛮不讲理的信任,却让会议室里凝重的气氛,瞬间注入了一股热流。
团队的共识和执行力,早已今非昔比。
然而,林建国终究是管财务的,他必须保持理智。
“等一下。”他举起手,示意大家冷静,“李总,各位,我不是反对。但是,印刷厂和玻璃厂,情况完全不同。”
他的话,让刚刚热起来的气氛,又冷却了下去。
“玻璃瓶的技术几十年没什么大变化,我们买下来,就能用。但印刷行业,技术更新太快了!胶印、凹印、柔印、数码印刷……设备几年就换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