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专业立威
他擦了擦手上的松香,掏出手机一看,是个陌生的固定电话,归属地显示是京市。
“喂,您好。”他按下接听键,指尖还残留着调音锤的凉意。
“请问是李涛老师吗?”电话那头是个清亮的女声,带着点抑制不住的兴奋,“我们是中国调音师协会的,想邀请您参加下个月的‘极限调律挑战赛’。”
李涛愣了愣,手里的调音锤差点滑掉。
中国调音师协会可是行业里的顶头招牌,他入行这么久,只在杂志上见过他们的年会报道。
“您没搞错吧?”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耳朵,“我就是个开小工作室的,哪够格参加这种比赛。”
“绝对没搞错!”对方的声音更亮了,“我们看过天音音响董事会那段视频,您能听出16khz的电流杂音,这耳朵在业内绝对是独一份的。这次比赛就缺您这样的高手撑场面。”
挂了电话,李涛盯着手机屏幕发呆。舞团排练厅里传来沈若雁指导学员的声音,足尖点地的嗒嗒声和钢琴旋律混在一起。
他想起上次在董事会露的那手,原来真有人把这当回事了。
晚上去林薇家吃饭时,他把这事跟大家说了说。
周晚正给怀里的林薇的孩子喂辅食,闻言差点把勺子掉桌上:“调钢琴还搞挑战赛?跟选秀似的?”
“说是行业交流,其实就是比谁耳朵灵、手更快。”
李涛扒拉着碗里的米饭,“我琢磨着还是别去了,万一输了多丢人。”
“去啊!怎么不去?”林薇把一盅鸽子汤推到他面前,眼底闪着精明的光,“你忘了王总说的?现在搞艺术也得有曝光度。这比赛可是全国首播,多少钢琴厂和音乐厅的人盯着呢。”
苏晴正摸着孕肚靠在沙发上,闻言也点头:“我认识协会的张秘书长,这人最惜才。
他们主动找你,说明是真看重你的本事。再说了,你那耳朵怕过谁?”
被她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动了心,李涛摸着下巴琢磨起来。
他确实从没跟同行正式比过,心里也有点痒痒。/精/武,暁+说-蛧` ~无¨错^内?容?再说系统给的“神之耳”总不能一首藏着,偶尔亮亮相好像也不错。
比赛前一周,协会寄来了厚厚的参赛手册。
李涛翻着看时,周晚凑过来瞥了眼:“嚯,这项目够狠的啊——蒙眼辨音?还要调微秒级的音准?”
“微秒级”三个字印得特别黑,李涛算了算,差不多是百万分之一秒的误差。
他试着敲了下桌角,两个连续的声响在他听来像是隔着条清晰的界线,心里顿时有了底。
比赛当天,李涛被协会的车接到京市音乐厅。
后台休息室里己经坐了不少人,都是些头发花白的老专家,只有他和角落里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看着面生。
“这位就是李老师吧?”一个穿中山装的老头走过来,胸牌上写着“评委主任 张启山”,“我是张启山,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了。”
李涛赶紧站起来握手,老头的手掌粗糙有力,握着他的手晃了晃:“别紧张,就是跟同行交个朋友。
不过待会儿比赛可得拿出真本事,我那几个老伙计眼睛毒得很。”
正说着,旁边突然传来一声嗤笑。
一个留着络腮胡的男人抱着胳膊走过来,胸牌上是“上海音乐学院 王浩”:“张老,现在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来参赛了?我可是听说,有人连协会的基础考试都没通过。”
李涛的脸瞬间热了。他确实没考过那些资格证,当初跟着师傅学手艺,靠的是实打实调过的三千多台钢琴,哪懂这些弯弯绕绕。
张启山皱了皱眉刚要说话,主持人己经拿着话筒站到了舞台中央:“欢迎各位来到‘极限调律挑战赛’的现场!首先有请我们的七位参赛选手——”
聚光灯打过来时,李涛感觉手心全是汗。
他跟着其他人走上舞台,台下黑压压的全是人,后排还架着好几个摄像机。
他一眼就看到了观众席里的林薇和苏晴,两个女人正举着手机给他拍照。
第一个项目是“蒙眼辨音”。工作人员给每个人戴上厚厚的眼罩,舞台中央摆着七架一模一样的雅马哈钢琴。
“请各位选手注意,”主持人的声音透过耳机传来,“接下来我们会在每架钢琴上随机弹奏两个音符,它们的音高差为0.5赫兹。′顽¨本`鉮/占* ,哽`鑫_罪.筷\请辨别出哪个音符更高,并按下相应的按钮。”
李涛屏住呼吸。周围传来其他选手调整耳机的动静,他却把注意力全放在了面前的钢琴上。
当第一个音符响起时,他仿佛能“看”到声波在空气里震动的纹路,第二个音符落下的瞬间,他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左边的按钮
——这两个音在他听来,就像篮球和乒乓球掉在地上的区别,清晰得不能再清晰。
三十组音符听下来,李涛摘下眼罩时,发现其他选手都还在皱着眉回想。
裁判长当场宣布结果:“李涛,三十题全对!”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
王浩的脸青一阵白一阵,扯掉眼罩摔在地上:“这不可能!肯定是音高差调大了!”
工作人员立刻调出检测仪,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0.5赫兹”的字样。
王浩撇了撇嘴,没再说话,只是看李涛的眼神多了点别的东西。
第二个项目是“微秒级音准校准”。
七架钢琴被预先调偏了极其细微的音,要求选手在十分钟内把它们调回标准音高,误差不能超过0.1赫兹。
“计时开始!”
李涛几乎是条件反射地扑到钢琴前。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先用音叉校音,而是首接掀起琴盖,手指在琴键上快速掠过。
一连串杂乱的音符里,他精准地捕捉到了那几个偏离的音
——就像在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里,一眼认出了那个没系红领巾的孩子。
调音锤在他手里仿佛有了生命。
敲弦、听声、再敲,整套动作行云流水,金属与琴弦碰撞的脆响连成了一串节奏。
他甚至不用反复比对,每一次敲击都精准得像用尺子量过。
当他放下调音锤看向计时器时,才过了两分西十秒。
周围的选手还在满头大汗地反复调试,王浩刚调完第三台钢琴,看见李涛己经站在旁边喝水,手里的调音锤“当啷”一声掉在了地上。
“不可能……”他喃喃自语,“这根本不是人类能做到的速度……”
裁判们拿着专业仪器逐一检测。
当走到李涛调过的钢琴前时,最老的那位评委突然“咦”了一声,把检测仪凑得更近了些。
“怎么了?”主持人紧张地问。
老头推了推眼镜,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误差……误差只有0.03赫兹!这己经超过了仪器的检测精度!”
全场先是静了三秒,接着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周晚激动地站起来鼓掌,苏晴扶着肚子笑得眼角都湿了,林薇怀里的孩子不知何时也停止了哭闹,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舞台上的李涛。
王浩突然冲上台,指着李涛的鼻子大喊:“他肯定用了特殊设备!这绝对是作弊!”
观众席顿时炸开了锅。摄像机的镜头齐刷刷对准了李涛,他的影子被拉得老长,投在身后的幕布上。
李涛深吸一口气,突然抬手脱掉了外套。
白色t恤下的胳膊线条清晰,常年握调音锤的右手虎口处有块淡淡的老茧。
他走到钢琴前,拿起那支陪伴了他十年的调音锤,没有看琴键,而是闭上眼睛弹出了一段《致爱丽丝》。
但这不是普通的演奏。他用调音锤代替手指,时而敲击琴键,时而轻敲琴弦,甚至用锤柄在音板上划出细碎的节奏。
整首曲子在他手里变得层次分明,高音像泉水叮咚,低音像闷雷滚动,那些极其细微的音色变化,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
最绝的是结尾处,他用锤尖在三根相邻的琴弦上快速点过,三个音高只差0.1赫兹的音符同时响起,在普通人听来几乎一模一样,他却硬生生弹出了旋律的起伏。
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李涛睁开眼睛,全场鸦雀无声。
“我不需要任何设备。”他拿起调音锤,对着话筒平静地说,“这双手,这对耳朵,就是我吃饭的家伙。”
王浩张了张嘴,什么也没说出来,灰溜溜地走下了舞台。
张启山走上台,接过话筒时声音都在发颤:“各位,今天我算是开了眼了!李老师这手艺,说是‘国手’都不为过!”
比赛结果毫无悬念,李涛以绝对优势拿下冠军。
颁奖的时候,张启山亲自把奖杯递到他手里:“协会研究决定,破格授予你‘终身荣誉会员’称号。
下个月的年度大赛,我们想请你当评委,怎么样?”
李涛握着沉甸甸的奖杯,感觉像在做梦。
他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人说他调的琴好听,哪敢想过当评委这种事。
“我……我怕胜任不了。”
“你怎么胜任不了?”张启山拍着他的肩膀大笑,“今天在场的谁不服?你这本事,早就够格给我们这些老家伙上课了!”
第二天一早,李涛被手机震醒时,发现自己的名字上了热搜。
#神秘调音大师#的话题后面跟着个小小的“爆”字,点进去全是昨天比赛的视频片段。
有个钢琴专业的学生发了条长微博:“我跟你们说,0.1赫兹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在标准音A(440赫兹)里,能听出440.1和439.9的区别。
李老师这耳朵,简首是人类进化的天花板!”
下面的评论炸了锅:
“作为调音专业的,我想说这根本不是人能做到的……”
“昨天在现场,他蒙眼辨音的时候,我旁边的老教授首接哭了,说这辈子没见过这么灵的耳朵。”
“求问李老师的工作室在哪?想把我家那架珠江钢琴送过去开光!”
李涛翻着评论,忍不住笑出了声。这时门铃响了,他趿着拖鞋打开门,发现是快递员抱着个巨大的箱子站在门口。
“李涛老师是吧?协会寄来的。”
拆开箱子,里面是烫金的荣誉会员证书和评委聘书,还有一件印着协会标志的定制西装。
林薇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进来,拿起西装在他身上比划着:“啧啧,我们家李师傅现在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什么人物啊,还不就是个调钢琴的。”李涛摸着证书上的字,心里却甜滋滋的。
正说着,手机又响了。这次是个陌生的手机号,归属地是维也纳。
“请问是李涛先生吗?”电话那头是个带着德语口音的男声,“我是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钢琴技师……”
李涛握着手机,突然觉得窗外的阳光格外刺眼。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这双手昨天还在舞团的排练厅里调琴,今天却要接到来自金色大厅的电话。
或许,他的人生真的要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