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妈妈团”雏形与资源网

李涛刚把“涛声琴韵”三楼茶室的最后一盆兰花摆好,就听见楼下传来一阵高跟鞋敲击地面的脆响。`咸′鱼^看+书/罔¢ ¢追*蕞*新-章,踕?

他扒着楼梯扶手往下看,只见林薇穿着身藕粉色连衣裙,正指挥着佣人往茶几上摆水果,苏晴扶着腰站在旁边笑,肚子己经挺得很明显了。

“你可算回来了,”林薇抬头看见他,朝他招手,“赶紧下来帮忙,今天来的都是贵客。”

李涛快步下楼,才发现客厅里己经热闹起来。

沈若雁穿着练功服外面套了件针织开衫,正跟周晚讨论着什么,两人笑得前仰后合;

周曼殊教授坐在沙发一角,手里捧着本线装书,鼻梁上架着的金丝眼镜衬得整个人文气十足。

“这是……”李涛看着一屋子莺莺燕燕,有点摸不着头脑。

“育儿茶话会啊,”苏晴拍了拍身边的空位,“我跟林薇合计着,大家平时都忙,难得聚在一起。

正好你这新工作室环境好,就借地方用用。”

李涛这才注意到,茶几上摆着的除了茶点,还有不少婴儿用品

——林薇带来的进口纸尿裤,苏晴准备的育儿手册,甚至周晚还拎了个巨大的玩具箱,说是给孩子们准备的。

“可这里面……”他看了眼沈若雁、周晚、周曼殊,这三位好像还没孩子吧?

周曼殊合上书,推了推眼镜笑:“提前学习嘛,总不能等孩子生下来手忙脚乱。

再说,听林薇说你这乐器行做得风生水起,我们也来沾沾喜气。”

正说着,佣人端上来一盅炖品。

林薇亲自给每个人盛了碗,笑眯眯地说:“这是我托人从乡下弄的土鸡汤,补身子的。.g¨u`g_e?b.o?o·k?.,c_o?m.特别是你,”

她给沈若雁多舀了两勺,“天天跳芭蕾费体力,得好好补补。”

沈若雁脸一红,低头抿了口汤:“其实我最近想给舞团的孩子们弄个钢琴启蒙班,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场地和老师。”

“这还不简单?”李涛接话道,“我老工作室那边有空教室,老师也现成的,都是跟着我学了好几年的徒弟。”

“真的?”沈若雁眼睛一亮,“那可太谢谢你了!要是能成,我让舞团跟你签长期合作,以后所有的钢琴都由你们负责调律。”

林薇在旁边笑着说:“你看,这就是聚在一起的好处。你有场地,她有生源,这不就成了一桩美事?”

苏晴摸着肚子慢悠悠地说:“我最近也在看项目,有个做儿童音乐启蒙App的团队挺不错,要是能跟李涛的工作室联动,线上教学加线下体验,肯定能火。”

周晚突然拍了下手:“对了!我画廊下个月要办个民国书画展,正好可以把你那架谋艺坊钢琴摆进去当展品,既能给画展添点格调,又能给你的乐器行做宣传,一举两得啊!”

李涛听得心里首打鼓。

这哪是育儿茶话会,分明是资源对接会。

他看着眼前这几个女人,突然发现她们每个人手里都握着不同的资源

——林薇出身豪门,认识的非富即贵;

苏晴本身就是投资人与总裁,对商业运作门清;

沈若雁在艺术圈人脉广,剧院、舞团都熟;

周曼殊教授更不用说,高校、博物馆的门朝哪开她比谁都清楚。

“说起来,”周曼殊放下汤碗,看向李涛,“你的乐器行现在有多少资金周转?我最近刚得了笔研究经费,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投给你。?我′得_书.城. \勉-肺.阅~犊?”

李涛愣了愣:“不用不用,现在资金还够……”

“跟我们还客气什么?”林薇打断他,“你这乐器行前景这么好,我们投点钱,既是帮你,也是给自己找个好项目。

再说了,以后孩子们的奶粉钱、学费,不都得从这儿出?”

她这话一出,其他人都笑了起来。苏晴跟着说:“我出三百万,不用你给我股份,就当是预存的钢琴保养费。”

“我出两百万,”沈若雁立刻接话,“正好舞团以后用琴的地方多,就当提前投资了。”

周晚和周曼殊也纷纷表态,算下来居然凑了一千多万。

李涛看着她们你一言我一语,突然觉得这场景有点熟悉

——就像小时候看的电视剧里,一群好汉歃血为盟,要干一番大事业。

“这钱……”他有点犹豫,“我怕万一赔了……”

“赔了就当交学费呗,”林薇说得轻描淡写,“但我相信你的本事,肯定赔不了。

我们只有一个要求,钱怎么投、怎么用全听你的,我们只分红,绝不插手运营。”

苏晴也跟着点头:“对,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各自的资源都往你这儿凑,让这乐器行越做越大。”

李涛心里热乎乎的。

他知道这些女人不是在开玩笑,她们是真的信任他。

他深吸一口气,重重地点了点头:“行,我肯定不会让你们失望!”

茶话会开到后半段,话题从育儿转到了正经事上。

周曼殊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从包里掏出份文件:“差点忘了正事。我前段时间跟国家博物馆的老朋友吃饭,聊起非遗保护的事,提到了你修复古董钢琴的手艺。

他们正好有个‘民国乐器修复’的非遗项目,我己经帮你报上名了,这是申请表。”

李涛接过文件,手都在抖。

国家非遗项目?这可是多少手艺人梦寐以求的东西,有了这个官方背书,以后他的修复业务就是金字招牌了。

“周姐,这太谢谢你了……”

“谢什么,”周曼殊笑了笑,“你的手艺配得上这个项目。

再说了,你要是成了非遗传承人,我们脸上也有光不是?”

沈若雁突然提议:“要不我们建个群吧?以后有什么事在群里说,方便。”

“好主意!”林薇立刻掏出手机,“就叫‘幸福妈妈团’怎么样?”

苏晴笑着补充:“加上括号,注明‘含准妈妈及预备役’。”

大家都笑了起来,纷纷扫码进群。

李涛看着手机屏幕上弹出的群成员提醒,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成了万花丛中的一点绿。

“对了,”林薇在群里发了条消息,“以后谁要是敢说我们李师傅的坏话,或者动歪心思抢生意,咱们可得一致对外啊。”

“那是自然,”周晚回了个拳头的表情,“谁敢动我们的人,先问问我手里的画笔答应不答应。”

沈若雁发了个跳舞的表情包:“我让舞团的小姐妹们去给他宣传,保证把名声打响。”

周曼殊则显得沉稳些:“我会在学术期刊上写篇文章,介绍传统钢琴修复技艺,就以李师傅的案例为例。”

李涛看着群里的消息,突然明白了。

他现在不只是个调音师,也不只是乐器行老板,他成了这个小团体的核心纽带。

这些女人因为各种机缘巧合聚在一起,又因为他而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圈子,她们共享资源,互相扶持,而他就是那个把所有人串起来的线。

茶话会结束时,天色己经暗了。

李涛送她们到门口,看着林薇的车、苏晴的车、沈若雁的车依次开走,周晚临走前还回头朝他挥了挥手,笑着说:“明天我就把画廊的展览合同送过来。”

他站在门口,看着“涛声琴韵”的招牌在路灯下闪着光,突然觉得这名字起得真好。

涛声是他,琴韵是这些像琴声一样美好的女人,合在一起,才是最动听的乐章。

回到店里,李涛拿出周曼殊给的申请表,认真地填了起来。

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像是在谱写新的旋律。他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他知道,自己不再是一个人往前冲了。

身后有这么多人支持,还有什么坎过不去呢?

他掏出手机,给“幸福妈妈团”发了条消息:“谢谢大家,以后请多指教。”

几乎是立刻,手机就震动起来——

林薇:“自家人,客气啥。”

苏晴:“好好干,以后给孩子们挣够奶粉钱。”

沈若雁:“明天见,别忘了准备钢琴启蒙班的事。”

周曼殊:“申请表填好给我,我帮你递上去。”

周晚:“等我好消息!”

李涛看着屏幕,忍不住笑了。他关掉手机,转身走进修复工坊。

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那架修复好的谋艺坊钢琴上,琴身的螺钿花纹在夜色里流转着温柔的光。

他伸出手,轻轻按下一个琴键。

清脆的琴声在寂静的夜里回荡,像是在预示着一个崭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