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一曲《凤求凰》,抱得美人归
出生商贾世家的卓文君,自小便是家中掌上明珠。
父母为其延请全国顶尖先生,依名门闺秀标准,悉心培养她琴棋书画。
卓文君自幼饱读诗书,博学多才,诗歌词赋无一不精,音律上造诣颇深,琴技更是举世无双,还通医理,称得上才貌双全。
十六岁时,卓文君出落得亭亭玉立。
彼时,卓王孙认为家中虽富,却缺社会地位,便打算将女儿嫁与官宦子弟,弥补家族不足。
可怜卓文君,本盼嫁与爱情,幻想过无数未来夫君模样,可在那个女子无自由择偶权的时代,她只能听从父亲安排。”
“卓父为卓文君备下丰厚嫁妆,将她风光出嫁。
然而,命运弄人,她的丈夫病弱不堪。
婚后仅仅一年,卓文君的丈夫便撒手人寰。
卓王孙没料到李家公子如此孱弱,而卓文君也从备受宠爱的千金,沦为遭人指点的寡妇,在夫家受尽排挤,生活艰难。
无奈之下,卓王孙只好让女儿回了娘家。”
观众不由得议论起来,
“我擦,这小子还真是福薄命浅啊!”
“把卓文君嫁给我多好?”
“你想屁吃!”
“能把她嫁给我,别说吃屁,喝她洗澡水我也愿意啊!”
“又来骗吃骗喝?叉出去!”
……
“卓文君十七岁便守了寡,在那个对女子极为严苛的时代,她的命运似乎已注定悲剧。
依照常理,卓文君将在孤寂中等待,直至皇帝赐予贞节牌坊,一生与爱情绝缘,不得改嫁。
但也有人不甘如此,渴望打破世俗枷锁。
而卓文君,她便是其中之一。
或许是因为上天眷顾,卓文君的命运迎来了转折,她,遇见了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是四川成都人,在西汉时期,堪称是明星级人物,与司马迁并称西汉文坛两大巨匠。
司马迁著有传世巨著《史记》,
而司马相如则擅长辞赋,其《子虚赋》中虚构的子虚、乌有二人,
正是成语‘子虚乌有’的由来。”
“司马相如年轻好学,才艺出众。
汉景帝时期,二十来岁的他被选拔至朝廷,担任武骑常侍。
可这官职比较清闲,平常没有什么事情,只是陪皇帝骑马、打猎。
若一直如此,司马相如的人生恐将庸碌无为。
但他也比较幸运,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梁孝王刘武。
刘武虽名武,却热衷结交天下文人。
枚乘、邹阳、庄忌等著名作家,都被他招致王府,成为早期拿俸禄却无需劳作的文人。
司马相如也被刘武看中,召入府中。”
“司马相如得遇伯乐,自然要全力表现。
他随刘武离开京城长安,前往刘武的封地睢阳任职。
作为见面礼,司马相如献上《子虚赋》,令刘武对他刮目相看。
刘武则回赠了司马相如一张珍藏多年的古琴——‘绿绮’。
‘绿绮’琴为传世名琴,琴内铭文‘桐梓合精’,足见其工艺精湛。司马相如在梁王府收获颇丰,一篇文章换来珍贵名琴,而这把琴日后更成为他打动卓文君的关键。
但好景不长,‘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
几年后梁孝王刘武去世,王府中的文人墨客都失去了依靠,纷纷各奔东西。
司马相如也因此陷入了困境。
困难之际,他想起了自已的好友,临邛县令王吉,于是便前往投奔。
初到临邛是,是司马相如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时期。
漂泊多年,他除了凭借诗词歌赋换些酒钱,一无所有。
更因居无定所,终身大事也耽搁了下来。”
“王吉听说了他的遭遇后,深表同情,但却因自身官职卑微,无力助他翻身。
彼时,卓文君正居娘家。
一日,卓王孙宴请宾客,王吉带着司马相如一同赴宴。
酒酣之际,众人听闻司马相如擅长音律,纷纷怂恿他抚琴助兴。
司马相如此前听闻卓王孙有个才貌双全的女儿卓文君,新婚不久便守寡在家。
此时,他借着酒兴,又见帘后隐约露出的绣鞋,竟然情思涌动,遂即兴弹奏一曲《凤求凰》。”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卓文君精通音律,躲在帘后听得如痴如醉。
那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卓文君一目倾心,一见钟情。
司马相如也通过卓文君的侍者,向她传达倾慕之情。
当晚,卓文君便不顾世俗偏见,毅然逃出卓府,与司马相如私奔。
二人快马加鞭,直接赶回了成都。
回到成都,卓文君才发现司马相如家境贫寒,家徒四壁。”
看到卓文君被一篇诗词歌赋就给骗走了,万界空间里的观众们,无不扼腕叹息,
“女人都这么好骗吗,一篇诗词歌赋就给拐走了?那玩意儿能治国还是能安民啊?!”
“我在自家地里刨了二十年的地,老实、踏实、肯干。结果现在都三十大几了,连个姑娘家的手都没碰过,这世道到底是怎么了?”
“老实人?女人最不喜欢的就是老实人……”
“…………”
“卓王孙得知女儿私奔之事,大怒道:‘女儿极不成材,我不忍心伤害她,但也不分给她一文钱。’
面对如此困境,卓文君并未退缩,她对司马相如说:‘长卿,你我同去临邛,向兄弟们借贷,亦可维持生活,何必让自已如此困苦。’
于是,二人来到临邛,变卖车马,买下一家酒店,做起卖酒生意。
卓文君站在垆前卖酒,司马相如则穿上犊鼻裤,与雇工一同忙碌,在闹市中洗涤酒器。
卓王孙得知女儿当垆卖酒,深感耻辱,闭门不出。
后经兄弟和长辈劝说:‘你有一子二女,家中不缺钱财。如今文君已与司马长卿结为夫妻,长卿虽贫,却是个人才,况且他还是县令的贵客,你何必让他们如此委屈。’
卓王孙无奈,只得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物财物。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这才回到成都,购置田地房屋,过上富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