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章 我是拾荒人

11月的华盛钝已经飘起了初雪,佰宫椭圆形办公室的壁炉里,松木柴发出噼啪的声响,却驱不散小布眉宇间的寒意。他手里捏着能源部刚送来的报告,纸页边缘被手指攥得发皱——西得克萨丝中质原油价格跌破25美元/桶,较9月暴跌了30%,页岩油企业的破产清单已经列到了第三页。

“鹅国的空单还在加。”切呢副总统把咖啡杯重重放在桌上,杯碟碰撞的脆响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格外刺耳,“布京这是想借反恐战争的由头,把我们的能源产业连根拔起。”

小布看向窗外,雪片落在琳肯纪念堂的台阶上,像一层薄薄的裹尸布。他想起前不久在长岛别墅吃的那顿鲁菜,杜泽用葱烧海参比喻的“火候”——那时他还觉得是东方人的哲学空谈,此刻才明白,那其实是精准的预判。原油价格的雪崩,恰如杜泽说的“火太旺烧糊了锅”,而鹅国正往灶里添着湿柴。

“给达拉丝联邦储备银行打电话。启动紧急贷款窗口,给页岩油企业注资500亿美金。另外,让商务部放宽对华夏的原油出口限制——杜泽的北斗集团不是在买洛克希达·马丁的股份吗?告诉他们,想拿到导弹制导系统的民用授权,就得先买我们1000万桶原油。”

这是典型的“捆绑交易”,却也是眼下唯一的办法。米国的能源巨头们已经在国会山哭了三天,华儿街的能源股跌得像断线的风筝,再不输血,整个德州的经济都可能跟着崩盘。而杜泽的北斗集团,手里有的是钱,是此刻唯一能接盘的“救命稻草”。

消息传到长岛时,杜泽正在给星辉科技总裁蔡伟国打着电话,蔡伟国向他汇报着一百多名留学生已经向他报到了。而他面前的电脑上,原油k线图正像条死鱼般趴在25美元的位置。

“答应他们。”杜泽听完周挺的汇报,指尖在键盘上敲出“1000万吨”的数字,“但要附加条件——必须是轻质低硫原油,而且价格得按市价打九折。另外,让马斯克夫在莫思科放风,说北斗旗下的炼油厂有意加大对鹅国原油的采购,逼他们再降点价。”

周挺愣了一下:“这不是帮米国稳住油价吗?”

“是帮我们自己。”杜泽调出米国页岩油企业的名单,其中三家掌握着压裂技术的核心专利,“油价跌太狠,这些企业破产了,技术就成了死物。我们要的不是看他们死,是趁他们没死透,把技术和人才都捞过来。”他顿了顿,眼神里闪过一丝锐利,“小布现在是没办法才找我们,等他缓过劲,该卡我们的还是会卡。不如趁这个机会,把绳子再勒紧点。”

三天后,北斗集团宣布斥资165亿美金,以22.5美元/桶的价格收购米国1000万吨原油。消息一出,国际油价应声反弹至27美元,页岩油企业的股价止跌回升。佰宫立刻宣布放宽对华夏的部分技术出口限制,导弹制导系统也于当天签署——这场看似双赢的交易背后,是杜泽用资本织就的又一张网。

小布在椭圆形办公室里看着新闻,突然对切呢说:“你说杜泽这小子,到底是敌人还是朋友?”

切呢叼着雪茄,烟雾在他脸上缭绕:“对他来说,没有敌人和朋友,只有利益。但不得不承认,他比布京懂分寸——布京想把我们往死里整,他却在踩刹车,还顺便捞了笔好处。”

“这就是东方人的智慧。”小布想起杜泽说的“筷子哲学”,突然笑了,“能夹能挑,能放能收。我们用导弹炸山洞的时候,他在用资本挖隧道,最后谁能走到头,还真不好说。”

几天后,小布借出席ApeC会议的机会,特意绕路去了趟长岛。这次没有谈判,没有随从,只有他和杜泽两个人,在别墅的露台上喝着威士忌,看着大西洋的浪涛拍打着礁石。

“你的人已经开始接触破产的页岩油企业了。”小布呷了口酒,海风把他的声音吹得有些散,“德州的议员们快疯了,说你是‘趁火打劫的秃鹫’。”

“我是‘拾荒人’。”杜泽纠正道,手里的酒杯在月光下泛着银辉,“那些技术放在破产企业里,就像礁石上的贝壳,迟早被浪打烂。我们捡回去,打磨打磨,或许能成宝贝。”他看向小布,“就像你们当年从德意志抢回火箭专家,道理是一样的。”

小布沉默了。他知道杜泽说的是实话。冷战时期,米国靠掠夺德意志的科技人才和技术,才在航天领域领先全球。现在,历史似乎在以另一种方式重演,只是这次的掠夺者,变成了一个拿着资本当武器的华夏商人。

“你想要什么?”小布突然问,语气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坦诚,“技术?人才?市场?还是……想改变世界格局?”

“我想要华夏能挺直腰杆。你们用技术封锁我们几十年,就像用铁链锁着大象。现在大象快挣脱了,你们不习惯,很正常。但习惯会慢慢养成的——就像现在,你不也坐在这里,跟我喝同一瓶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