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章 惺惺相惜
小布笑了,笑声里带着释然,还有一丝无奈:“我这辈子见过很多对手,有像布京那样的硬骨头,有像萨大姆那样的疯子,却没见过你这样的……泥鳅。”他比划着,“看着滑不溜丢,抓不住,可真要较劲,又能硌得你手疼。”
“泥鳅能活下来,靠的不是硬,是能钻。”杜泽碰了碰他的杯,“你们的制度像铁笼子,规矩多,缝隙也多。我们就在缝隙里钻,钻着钻着,或许就能钻出条路来。”
小布哈哈大笑,拍着杜泽的肩膀“我真的不敢相信你只有25岁,你是不是隐藏了什么啊?”
“我吃了灵丹妙药,其实我现在已经是125岁了。”
哈哈哈,两人同时大笑起来。
那晚的谈话持续到后半夜。他们聊石油,聊技术,聊各自国家的年轻人,甚至聊起了小布在得克萨丝的农场和杜泽摆地摊的日子。没有总统和商人的身份,只有两个在时代浪潮里掌舵的人,在月光下交换着对世界的看法。
离开时,小布握着杜泽的手说:“如果有一天,华夏真的超过米国了,希望你能记得今晚的话——别学我们当年的样子,把别人逼得太紧。”
“不会的。”杜泽看着他的飞机消失在云层里,轻声说,“因为我们的筷子,不仅能夹东西,还能给别人递碗。”
11月的寒风卷着雪粒掠过露台,杜泽裹紧了大衣。他知道,小布对他的“惺惺相惜”,本质上是对实力的认可。当北斗集团的资本像毛细血管般渗透进米国的经济命脉,当华夏的工程师们拿着雷慎的技术图纸钻研,当那些破产的页岩油企业开始给北斗控股集团寄合作方案——这场博弈的天平,已经在悄悄倾斜。但是杜泽知道,凭借这些还是不够的,他还有更大的计划,不过,这个计划的实施还有几年的时间。
而原油价格还在27美元左右徘徊,像个悬在头顶的警钟,提醒着所有人: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但杜泽并不在意,他手里的筹码越来越多,心里的底气越来越足。就像长岛的海浪,不管是涨潮还是退潮,最终都会把该留下的,冲刷得愈发清晰。
第二天早晨,杜泽刚刚睡醒,怀里的爱丽丝还在甜甜的做着美梦。突然,手机就响了,杜泽拿起来一看,是布京打来的,微微一笑,按下了接听键。
“你在长岛喝着咖啡,看着我的人在原油市场跟米国人死磕,转头就给他们递了根烟?”布京的鹅语带着咬碎冰碴的硬劲,“25亿美金接盘原油,让油价从25美元爬回27美元——兄弟,你这是给米国佬贴创可贴,还是觉得我这边的空单烧得不够旺?”
杜泽早就猜到布京总统会给他打这个电话,不过这个电话比他预想的时间有点晚。“老哥,我在长岛的监控屏上盯着米国页岩油企业的股价呢。哈里波顿的股价跌了72%,他们的定向钻井专利评估价从8亿跌到3亿——这时候不伸手,等他们缓过劲来,这些技术能涨到30亿。”
电话那头沉默了,只有布京指尖敲击桌面的声响。
“他们的技术就那么值钱?”布京的语气松了些,却仍带着拧劲,“你在远东的石油公司,钻机不是刚换了华夏产的新设备?差这点米国货?”
“差最后一层窗户纸。他们的自适应压裂技术能让冻土区的出油率翻一倍,还有随钻测井仪,精度比我们现在用的高三个等级。这些东西,我们的工程师现在都没吃透——现在他们的企业快破产了,技术专利像搁在雪地里的柴禾,不捡白不捡。”
他听见布京在那头低笑了一声,像是冰块撞上了伏特加酒瓶。“你接盘的原油,打算怎么处理?”
“运到华夏去。我跟小布提了条件,这批油要配他们的低温润滑剂配方——这东西能让我们的钻井机在零下五十度照常转。等技术到手,远东的油田产量至少能提一倍,到时候别说27美元,就是油价压到20美元,我们的利润都能比现在多三成。”
电话那头的敲击声停了。过了好一会儿,布京才开口,声音里的寒意散了大半:“下个月来莫思科,我让军工联合体的人给你看看新弄来的钻井设备图纸——算是给你补点‘弹药’。”
“一言为定。对了,让你的人盯紧埃克森美福的破产清算,他们的深海钻井专利我要定了。”
“知道了。”布京顿了顿,突然加了句,“别总在长岛待着,萨哈的人民想你了,过来看看你的油田——再不来,我让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人替你管了。”
电话挂断后,他坐了起来,爱丽丝也坐起来,躺在了他的腿上。看着他发呆。
杜泽想着昨晚监控屏上米国页岩油企业的股价曲线,像看着一群困在冰湖里的鱼。他接盘那1000万吨原油,不是救米国,是给这些“鱼”留口气,好让自己能从容地捞起最值钱的“鱼鳔”——那些能让油田产量翻倍的技术。
至于布京那边,杜泽一点都不担心。兄弟间的拌嘴,从来都像西伯利亚的暴风雪,来得猛,去得也快,等下次在莫思科碰杯时,这点不快早被伏特加冲得一干二净。
杜泽知道,等米国的技术到手,远东的油田会喷出更多原油,而他和布京的棋局,也会在这黑金的流动里,布得更密。现在的退让,不过是为了将来更稳地落子——这点道理,他懂,布京更懂。
三天后,私人飞机上,杜泽,爱丽丝带着他的16名保镖团队启程回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