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济民堂

哈日贵脸上露出一抹冷笑。·咸.鱼?看¨书! ¢嶵-欣-蟑-結¨埂?芯+快+

现在他早已经看清了。

塞尔柱帝国靠不住,秦州更加靠不住。

秦州愿意施以援手,无非是为了制衡塞尔柱帝国,维持边境稳定。

哈日贵说道:“海古拉,往后若是没有要紧事,没必要再联络秦州。即便秦州关闭乌纳山谷集市,对汗国造成的影响亦在可控范围之内。”

海古拉神色一滞:“大汗陛下,要与秦州彻底切割吗?”

哈日贵说道:“保持正常的往来关系即可,完全切割对汗国亦是损失很大。”

海古拉躬身道:“老臣明白了。”

哈日贵转而问道:“龟兹国集结了多少军队?”

海古拉回道:“不足八万。根据暗探传回的消息,龟兹国内的贵族不想与龟兹国王合作。”

哈日贵脸上浮现一抹笑意:“看来并州商人还是有点本事。”

海古拉摇头道:“大汗陛下,不可放松警惕。龟兹国王已经下定决心,龟兹国贵族是一群饿狼。哪一方能够喂饱他们,他们就会倒向哪一方。

汗国大军压境,加之塞尔柱帝国已经做出决定,龟兹国王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与国内贵族谈判。”

哈日贵问道:“你认为龟兹国最终能够筹集多少兵力?”

“不会超过十万。”海古拉笃定道,“龟兹国人口不超过四十万,如今集结的七万大军中真正精锐士卒不足三万,剩下四万士卒还是从各方筹借。”

海古拉继而道:“塞尔柱帝国虽然不会再出兵,但定会知会其他西域国家增援龟兹国。大汗陛下,老臣预计短期内恐无法攻占龟兹国全境。”

哈日贵沉吟道:“你的看法是?”

海古拉说道:“步步为营,占领一座城池之后,便立即部署防御工事。”

哈日贵皱眉:“你的想法,本汗也考虑过,可很难实现。汗国的勇士不善于守城,哪怕是在并州的帮助之下,汗国打造了诸多军械,但守城依旧是一件难事。”

海古拉索道:“大汗陛下,恕老臣无礼,汗国勇士总归需要成长。三十年五年前,回鹘之所以能够攻陷拒北关,是因为大炎内乱所致。

若是没有内应,汗国想要攻下拒北关,难如登天。故而,汗国在没有积蓄足够的实力之前,需要将精力倾注在西域。”

哈日贵沉思良久,问道:“你认为谁可堪大任?”

“阿迪力。”海古拉说完人名后,解释道:“阿迪力是所有将领中,最善于用脑子的人。若是让阿迪力驻守城池,他会给大汗陛下带来惊喜。”

哈日贵点点头。

“你去把阿迪力叫过来。”

海古拉走出毡房,看着阴沉的天空,轻呼出一口气。

不多时,一名魁梧的汉子走过来。

“埃利发。”

海古拉看着来人,脸上浮现笑容。

“阿迪力,大汗陛下在等着你,快进去吧。.k·a¨n¢s·h¨u_j*u+n/.*n+e?t\”

阿迪力点头,迈步走进毡房。

海古拉佝偻着身躯,脸上笑容逐渐消散。

他太老了。

所以希望在离世之前为汗国、为大汗陛下筹划一条稳妥之路。

南方秦州太强大了。

若秦州内部没有出现变故,在海古拉有生之年怕是难以看到北纥攻陷拒北关。

汗国唯有经营西域,才有寻求南下的机会。

……

庆州,东河郡。

河岸边,秦牧坐在巨石上,看着奔流的河水陷入沉思。

如今,他的统治之下有四个州。

秦州、益州、灵州、庆州。

毫无疑问,四个州中人口最多,最为富饶的一定是益州。

秦州作为核心之地,经过五年多的发展,除却咸阳之外,其他郡县与益州的差距反而越来越大。

灵州就不说了,百废待兴。

今年攻占的庆州,情况比之灵州更加糟糕,面临的问题更多。

特别是人口,几乎全跑光了。

庆州紧邻着灵州、代州、并州、陇州以及京畿地区,百姓想要逃难,简直不要太容易。

但是,庆州的地理位置和先天条件优于灵州和秦州。

秦牧思索了一番。

接下来的几年,秦州非常的忙。

首先需要筹备建国事宜,其次需要恢复灵州民生,还需要建设王城、咸阳城、秦蜀大道等等。

从狄轻舟送回的奏折来看,都督府衙缺人,非常的缺。

从地方官府到都督府衙,都忙的不可开交。

秦牧在想,是否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庆州。

最快明年,并州和豫州就会联合攻秦。

当前建设庆州的收益,非常低。

地文星走到身后,低声道:“大王。”

秦牧回过神,问道:“何事?”

地文星回道:“府衙送来奏折。”

秦牧站起身,走上马车。

马车内的桌案上摆放着一摞折子。

庆州是否要投入精力建设暂且不谈,庆州府一定要尽快组建。

庆州府的关键是州令。

府衙官员推荐了非常多的人选。

秦牧看的很仔细,特别是被推荐官员的生平履历,值得反复斟酌。

不知过了多久,秦牧在折子上圈了一个人名。*卡,卡-暁!税,徃_ ,唔/错?内¢容`

对于庆州令和长史的人选,秦牧已经有了决定。

蜀郡太守罗文鸣调任庆州担任州令,汉中郡太守徐昭调任庆州担任长史。

这两人中,秦牧对罗文鸣的印象最深。

景平十一年,秦州吞并益州之后,秦牧在蜀都召见了益州各郡郡守。

一番垂询下来,唯有罗文鸣能够给出回答。

罗文鸣调任蜀郡之后,在任四年多,政绩有目共睹。

徐昭的能力也不错,只要再锤炼几年,可堪大任。

秦牧拿起另外一份折子。

折子上内容是,府衙决定将各个官署内的年轻士子,逐一下放至地方。

另外便是,还将从益州、庆州各郡县抽调官员填补庆州。

如此一来,都督府衙和各州郡的官吏,又出现缺口。

招贤考试迫在眉睫。

秦牧思索之后,批复同意了。

近几年,招贤考试举办的频次越来越多,主要原因还是秦州崛起速度太快,官吏缺口一直都非常大。

即便是每一次招贤考试,都预留了大量后补官吏。

可随着秦军向外推进,后补官吏根本不够用。

秦牧思索片刻,在折子上写下了他的建议。

招贤考试的规模可以扩大,录取的士子数量可以进一步增加。

如今,秦州快速发展,极度缺人。

秦牧认为,只要有一定能力,能够通过招贤考试,那么就可以走上仕途。

人才都是培养出来的。

批阅完部分奏折后,秦牧神色一滞。

他收到了来自王世安、江升、乔元平等人上呈的奏折。

王氏、江家、乔家等均决定将自家年轻子弟送往地方历练,恳求秦牧同意。

秦牧笑了笑,直接批复同意。

世家豪族的目的,他也能猜到。

秦州发展态势越来越好,世家豪族自然要尽早做布局。

秦牧不会阻止。

他确实不喜世家豪族,但现如今世家豪族不会威胁到他的统治。

所以没必要往死里压制世家豪族。

恰好,如今秦州缺人,世家豪族子弟的能力亦是不俗。

秦牧伸了个懒腰,问道:“虎子,现在什么时辰了?”

马车外当即传来徐虎的声音:“回大王,已经是申时二刻了。”

已经批阅了将近一个时辰的奏折,确实累了。

秦牧掀开车帘子,看向四周。

“虎子,到何处?”

“还有一炷香的路程便到了东河郡城。”

秦牧问道:“东河郡城可有百姓?”

徐虎挠头,看向一旁的地文星,后者说道:“禀大王,我军占领东河郡之后,就已派出士卒前往山林之中通知百姓。

现如今,东河郡城百姓数量已超过千人。”

秦牧摇头道:“还是太少了,一座郡城百姓才千人。”

地文星说道:“大量百姓因缺粮,饿死在山林之中,亦有部分百姓丧命野兽毒虫之口。”

秦牧眉头皱起,问道:“军队从百姓手中劫掠了很多粮食?”

地文星回道:“是的。”

秦牧眉头拧在一起,有些无奈。

他早就言明,战争期间,若是军中缺粮,可劫掠躲在山林中的百姓。

战争胜利高于一切。

秦牧沉吟道:“传令给灵州府,抽调一批粮食运来庆州。百姓从山林中走出,必定衣衫褴褛,饥肠辘辘。

在庆州府组建之前,由灵州府代为赈济灾民。”

“诺。”地文星转而道:“济民堂已经在秦关和灵州筹集了一应物资,不日就将陆续运抵庆州。另,济民堂已经在东河郡城搭建了粥棚。”

秦牧眉梢一挑。

济民堂是秦州官方善堂,赈济难民便是其职责之一。

秦牧问道:“本王行踪暴露否?”

地文星连忙道:“大王宽心,济民堂及东河郡城官吏均不知晓大王已知。”

秦牧看了眼日头。

这个时间点,正好是施粥的时间。

“加速前往东河郡城。”

东河郡城,城外。

平地之上已经搭建了数十座营帐。

营帐上插着【济民堂】的旗子,且每个营帐前还分别悬挂着“粥棚”、“义诊”、“布匹日用”等牌子。

此时此刻,每个营帐前都有百姓排队。

尤其是六个粥棚前,排队百姓最多。

一名身穿官服的中年男人走到在几人簇拥下走到粥棚前,目光落在木桶之中,而后又扫视着放在一旁的托盘。

托盘上摞着馒头、小咸菜等。

中年男人收回目光,满意的点着头。

而后,中年男人来到队伍前,随机挑了几名百姓询问。

得到的回答,也让他放下心来。

没有人贪墨赈济难民的粮食。

济民堂乃是大王亲设,有着非凡意义。

三月底时,刘览收到布政司和礼司政令,要求他前往庆州赈济难民。

刘览收到政令之后,当即筹集粮食,亲自带队来庆州。

大王可是庆州坐镇,若是赈济粮被贪墨了,刘览就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

刘览在营帐前巡视着,忽而双眼大瞪,吓了一跳。

确认之后,刘览快步走过去。

就在他准备施礼之时,秦牧抬手制止刘览。

刘览只能强行忍住施礼的冲动,小步走到秦牧身前。

“大王。”

秦牧轻点了下头,示意刘览跟在后面。

来到粥棚前,秦牧拿起勺子在木桶中搅拌了几下。

粥很浓稠,符合都督府衙制定的标准。

秦牧又走到发放布匹的棚子中。

济民堂发放的都是最粗劣的麻布。

但是对百姓来说,麻布已经足够制作衣服了。

秦牧走入城内,说道:“刘卿,何时来的东河郡?”

“禀大王,臣昨日刚到。”刘览恭敬的回道。

秦牧颔首道:“你是济民堂掌固,更能明白其职责和重要性。庆州刚刚经历战争,百姓居无定所,风餐露宿,济民堂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臣明白。”

秦牧走在东河郡城街道上。

街道上极为冷清,已经有少数商铺开门营业了。

走了一段路,几名官吏小跑着而来。

“臣于华拜见大王,我王万年。”

“免礼。”秦牧看了眼来人,道:“于卿,东河郡暂时由你代管?”

“是的。”于华回道,“臣于三月二十九接到政令,然后便立即赶来了东河郡,于五日前抵达。”

于华时灵州绵竹郡的郡丞。

由他代管东河郡,倒也合适。

秦牧说道:“于卿,你来东河郡的时日较短,可曾了解东河郡的情况?”

“臣已经了解清楚了。”于华回道,“早在去年,东河郡大量百姓便已经迁离至并州。今年战争结束后,陆续回到东河郡的百姓不足原先两成。

臣这几日走访了周边城镇村庄,大多依旧处于荒废之中。即便有人烟的村庄,亦是只有寥寥几人。另,在山林之中发现大量百姓尸骸。”

秦牧内心一叹。

战争对底层百姓的影响还是太大了。

秦牧说道:“于卿,庆州府组建完成之前,你留在东河郡要多费点心里,返回东河郡的百姓定要妥善安置。”

“维稳即可,户籍、土地等政务,由庆州府来完成。你做好该做的事情,便足矣。”

“臣明白。”于华躬身道。

秦牧在街上逛了一圈,便直接去了驿馆。

明日一早还要启程返回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