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集议

议事厅中。_微_趣+小~税. ~已,发¨布/醉.鑫*章\结′

并州一众文武大臣脸色依旧很不好。

即便李宗泽极力为齐维为墨斋楼开脱,却依旧改变不了墨斋楼没有作为的事实。

在大家原本的期望,成立将近五十年的墨斋楼,理应能够为军队探查任何想要的情报。

可过去的战争之中,墨斋楼的表现真的太差劲了。

跟黑冰台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邓逢、祁文金、佟永立以及袁延等四名大将,你一言我一句的大声抨击墨斋楼,几乎将墨斋楼贬得一文不值。

齐维没有反驳,也不敢反驳。

“好了。”

李鸿益语气一沉。

邓逢等人回到队列之中。

李鸿益看向齐维,道:“承云,你接管墨斋楼之后,所作出的努力,我都看到了。但还不够,尽管放开手脚的去做,不要有顾虑。”

闻言,齐维喜出望外。

“臣领命。”

李公在集议之上点明,就是给他最大的助力。

以往,齐维想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却处处受制于人。

改革最终也是不了了之。

李鸿益说道:“哪位爱卿愿意前往京畿与豫州洽谈结盟事宜?”

“臣(孩儿)愿前往。”

叶云发和李柏川同时出列。

李宗泽脸上浮现意动之色,但是犹豫片刻后还是没有出声。

李鸿益扫视一圈,见其他人不说话,便道:“既如此,便由你们二人前往京畿日月县。”

“臣(孩儿)领命。”

一直没有沉默的荀仲德,开口道:“乘风,怀仁,到了日月县之后,与豫州使者洽谈时,定要坚守己方的底线,即豫州出动的兵力定要超过并州。

另,还要了解清楚,兖州与幽云是否愿意出兵相助。”

李柏川和叶云发颔首。

幽云并州与兖州之间有恩怨,故而没有派遣使者前往兖州。

况且,五大世家中,豫州郑氏与兖州崔氏的关系更为密切。

幽云与豫州之间更是姻亲。

由豫州出面拉拢兖州、幽云,显然更为合适。

集议散去之后,李鸿益将邓逢、叶云发,以及两名儿子留了下来。

李鸿益说道:“安武,我知晓你内心的想法。但秦州非等闲对手,若是被仇恨蒙蔽双眼,极易酿成大错。+衫_叶¨屋* _埂¨欣¢醉?全+

明年攻秦,主要目标便是夺回庆州。至于事后如何划分庆州,还需商议。因而,并州一定要出兵攻打庆州。”

邓逢躬身道:“臣明白。”

李鸿益微微点头,道:“乘风,怀仁,去了日月县,万万不可急躁,如今应该焦急的是豫州,不是我们。

记住,底线不能破,利益不能丢。”

“孩儿(臣)明白。”

李鸿益与众人交谈之后,又吩咐侍从将曹书良、岳文胜以及刘修三人叫过来。

关于粮草器械,李鸿益需要进一步了解。

明年攻秦很重要,很重要。

若是无法扼制秦州,秦州将彻底在中原立足,届时秦州宛若蛟龙入海,谁也无法抵挡了。

曹书良将事先准备的折子递给李鸿益。

折子上面详细记录了前年、去年并州的粮产农税,以及今年各地的收成预估。

李鸿益简单翻阅之后,就将折子放下。

曹书良追随他二十多年,他自然信得过。

“召集你们三人,主要是想了解若是明年战况焦灼,粮草军械能否保证足量供应?”

三人相视一眼,曹书良说道:“粮食需代州和李氏支援,军械的储备充足,铁矿亦是不缺。”

刘修旋即道:“凉州出产的铁矿,已经陆续装车运往并州。”

岳文胜说道:“李公宽心,代州定会确保前线将士粮草充足。”

李鸿益满意一笑,转而道:“并州还未从旱灾中恢复过来,凉州刚刚安稳下来,所有的担子不能全部压在代州身上。”

顿了下后,李鸿益看向李宗泽,说道:“家族仓库中的粮食,要尽快清点,并逐步移交给并州、凉州以及代州官府。”

“孩儿领命。”李宗泽说道,“稍后,孩儿便安排管事前往各地粮仓,清点转运粮食。”

李鸿益颔首,而后脸色一肃。

“我老了,明年攻秦,你们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往后三州政务交由你们共同处理。”

闻言,众人面面相觑。

李鸿益解释道:“我意欲效仿西北都督府建制,设立并州都督府,设府令一名,府监四名。”

随后,李鸿益直接公布了任命。

曹书良任府令,岳文胜、刘修以及李宗泽和李柏川四人任府监。

至于并州、代州以及凉州刺史,另任他

人。

任命结束之后,众人才回过神。

“李公……”

李鸿益抬手,道:“无需多言,我已是耳顺之年,半截入土之人,合该含饴弄孙。-小¨税¢Cm*s* /最?薪?璋,踕^庚_鑫!哙^”

李鸿益语气不容置疑,众人只得沉默以对。

众人散去之后,李鸿益和荀仲德坐在凉亭中对弈。

“李公,我今日属实有些惊讶。”

李鸿益思索良久,将棋子推移,道:“有何可惊讶的?泽儿从庆州回来之后,与我促膝长谈。在他的话语中,多次夸赞秦王。

从那时起,我便滋生隐退的想法。不论以后并州能否夺得天下,至尊之位亦与我无关。”

面对老友,李鸿益没有隐瞒:“七月份,我病了一场,躺在床上之时,我便在想,若是一病不起,并州该如何?李氏该何去何从?”

荀仲德不由得一笑。

看来这位老友是真的害怕一病不起,甚至一走了之。

是啊,六十多了,身子骨越来越差,能活几年是几年了。

……

十一月初一。

咸阳第一场雪缓缓落下。

秦王府,偏院阁楼。

暖榻上,小秦澈被包裹的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张可爱的小脸蛋。

一双小短腿晃个不停,一双大眼睛四处乱转。

秦牧坐在一旁,处理完几份折子后,抱起小家伙。

在秦牧看来,小家伙穿的太多了。

不过他没有贸然给小家伙脱掉一两件衣服。

小孩子是最为敏感的,只要他们感觉到不舒服,就会尽情的表现出来。

从小秦澈的状态可以看出,他现在很舒服。

韩紫苓含笑盈盈走过来,坐在秦牧身侧,道:“逸之,紫云商行的账册清点好了。”

秦牧扫了眼账册上面的数字,神色没有任何波动。

他现在早就不在乎钱财了。

“瑾萱,紫云商行摊子铺的太大,其中难免会潜藏牛鬼蛇神。”秦牧说道,“有些商队,有些商铺,该撤销就撤销。”

韩紫苓轻声道:“前些时日,吴伯处理了三名勾结官吏的管事。我亦是跟吴伯说了,开设在其他州的商铺要适当缩减。”

秦牧颔首,转而问道:“今年腊赐准备好了吗?”

“准备妥当了。”韩紫苓拿起一份折子,上面记录着腊赐明细。

秦牧与韩紫苓成亲之后,紫云商行就顺势成为了秦王府的采办。

赏赐给臣子的礼物,每年都是由秦王府和紫云商行统一采买。

今年从三品及以上官员的腊赐,共计有三十六项;九品官员的腊赐有十二项。

秦牧放下折子,道:“让紫云商行将腊赐发往各州,尽可能在元日之前送到官员手中。”

以往腊赐都是赏赐给在咸阳的官员,地方官员根本没有。

主要原因还是原先秦州官员没有核定品级,腊赐的标准无法统一。

去年都督府衙以及地方官府官吏采用品级之后,腊赐就跟着品级来。

不管你是什么官职,只要你的品级达到了,那么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腊赐。

不止是腊赐,官员俸禄和福利,也都是跟着品级走。

忽而,小秦澈窝在韩紫苓怀里,手不停的扒拉着,且扁着小嘴。

见状,秦牧就明白了。

小家伙饿了,寻求出餐。

韩紫苓去喂养孩子了,秦牧则是来到一楼。

公孙佑、尚文益,以及赵武、彭英、赵牧、叶羽、刘元义等人到了。

上半年攻占庆州之后,秦州就已经开始为明年的战争做准备。

作为防守一方,秦州需要考虑的事情其实更多。

守城不仅仅只是在城池之中囤积兵力粮草军械,更多的要考虑城外的因素。

否则的话,城池反而会成为困死秦军的囚笼。

大厅之中,居中悬挂着一副巨大的地图。

秦牧坐下之后,地文星便开口了。

“根据并州、豫州、代州、凉州黑冰台分部传回的情报,豫州以及并州只是在筹集粮草军械,并未调动任何兵力。

据安插在并州的暗谍汇报,并州已经针对攻秦一事召开了集议,集议结果未知。另郑荣昌接连前往兖州、恒州,拉拢兖州和幽云,兖州态度模棱两可,幽云确定明年会出兵。”

话音落下,刘元义当即问道:“幽云会出兵多少?”

“具体出兵数量还不知。”地文星说道,“据暗谍探查,幽云出动兵力不会超过五万。”

五万也不少了。

众人眉头皱起。

并州和豫州各自出动的兵力必定超过十万,再加上幽云。

明年将是一场硬仗。

地文星说道:“还有一则消息,豫州和并州已经确定在十一月中下旬在京畿

日月县洽谈结盟事宜。想必要等到正式结盟之后,兵力部署等情况才会显露出来。”

秦牧说道:“并州和豫州作为进攻方,兵力部署不可能一直隐瞒,无需过多关注。”

尚文益赞成道:“大王所言不错。灵州和庆州的地理位置,使得联军进攻方向、进攻策略有限。联军无外乎攻打广卫郡、丰郡、椿林郡和古道郡。

我军只要围绕着以上四个郡部署防务,就无需担惊受怕。”

公孙佑说道:“广卫郡和椿林郡面临的压力最大。所料不错的话,并州会强攻广卫郡,豫州会强攻椿林郡。

幽云出动兵力不超过五万的话,可能会选择配合豫州或并州,攻打古道郡。”

叶羽大声道:“岂不是说我军要兼顾四郡的防务,无法有所侧重?”

刘元义说道:“看来还是要提前知晓联军的兵力部署,方可从容应对。”

赵牧摇头道:“战场瞬息万变,即便提前得知联军部署,联军亦可临阵变化。须知,我们在打探联军的情报,联军也在打探我军的情报。

广卫郡和椿林郡乃是防守重心,这是毋庸置疑的。古道郡和丰郡该如何防守,需讨论一番。”

赵武问道:“敢问大王,明年我军可出动多少兵力?”

秦牧平静道:“除却益州和拒北关、阳平关的必要驻军之外,秦州大营和灵州大营的兵力可尽数抽调至前线。

明年一战,对秦州至关重要。迈过这道坎,将海阔凭鱼跃。故而,我军要倾巢而出。”

闻言,众人开始盘算最终能够集结的兵力。

约莫有二十五万兵卒和十二万骑兵。

彭英直接道:“大王,臣只需八万步卒即可守住椿林郡。”

尚文益说道:“椿林郡和广卫郡的确至少需要八万步卒驻守。古道郡和丰郡驻守兵力控制在四至五万即可。”

公孙佑开口道:“大王,如此部署的前提是联军兵力同样分散开来。若是并州和豫州铁了心要攻秦,攻打古道郡和丰郡的兵力十有八九会超过十万。”

四万守军抵御超过十万的联军,难度非常之大。

公孙佑提出的问题,恰好是秦军防守的难点,亦是今日集议讨论的重点。

秦军在城内,联军在城外。

这就导致,联军可以根据城中驻守的秦军兵力,选择分兵攻打丰郡或古道郡。

秦军却没办法做出响应。

故而,秦军只有一次部署兵力的机会。

赵牧言简意赅:“唯有募兵,可以破局。四个郡皆不容有失,任何一个郡沦陷,我军满盘皆输。故而,我军要么赌联军出动兵力不足,要么增兵。”

刘元义担忧道:“赵将军,新卒战力低下,能否承担起守城的职责?”

赵牧说道:“以老带新,乃是我军的惯用策略。过去几年,只要经过一两场战役的洗礼,新卒便可快速成长。

我军乃是防守一方,只要老卒表现的镇静,便无碍。”

秦牧说道:“募兵是必要后手之一,可还有其他行之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