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第一次扩大会议
林凡看着两人,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不要怕浪费弹药!科学院那边,我会让他们优先供应你们!”
“你们要做的,就是用最短的时间,给我练出一支,不仅能在陆地上冲锋陷阵,更能在大海上乘风破浪的无敌之师!”
“不仅如此,”林凡加重了语气,“还要开始进行模拟海战的演练!近距离的接舷战、远距离的炮火覆盖、甚至是夜间突袭……所有你们能想到的海战模式,都要给我反复地练!往死里练!”
“我要的是,等到钱师傅的宝船下水之日,我们的海军将士,便能立刻驾驭着它们,去将我们曾经失去的尊严,百倍、千倍地,从那些倭寇的手中,夺回来!”
林凡的这番话,说得斩钉截铁,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
李剑仁和邓健听得是热血沸腾,两人猛地站起身,对着林凡,郑重地抱拳行礼!
“老大放心!”
“保证完成任务!”
……
午饭过后,李剑仁和邓健便告辞离去,各自返回了自己的军营,去执行林凡交代的“魔鬼训练”计划。
送走了两位将军,林凡并没有在府中多做停留。
他换上了一身更方便活动的短打劲装,婉拒了李灵儿派人跟随的好意,独自一人,走出了国公府。
此刻的泉州城,与他初来乍到时相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虽然街道两旁的房屋依旧大多残破,但路面,却已经被清理得干干净净。那些堆积如山的瓦砾和垃圾,早已不见了踪影。
街道上,随处可见穿着各式号服、佩戴着“泉州重建发展委员会”袖标的百姓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有的在修补破损的路面,有的在加固倾斜的墙壁,更多的,则是在张铁山和他那群“铁材部”精英的指导下,用着那些神奇的马头县手推车,将一车车的废料,运往城外的指定地点。
虽然工具依旧简陋,但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干劲与希望。
林凡缓步走在街道上,没有惊动任何人。
他就像一个普通的监工,默默地看着这一切。看着那些曾经麻木的眼神,如今重新焕发了光彩;看着那些曾经羸弱的臂膀,如今充满了力量。
他一路走,一路看,最终,来到了泉州城的南城墙之上。
站在高高的城墙垛口,凭栏远眺。
城内,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城外,则是那片一望无际的、蔚蓝色的海洋。海风吹拂,带着咸湿的气息,也带来了远方的未知与挑战。
林凡负手而立,衣袂在风中猎猎作响。
他的目光,在城内那片繁忙的景象和城外那片广阔的大海之间,来回逡巡。
他的眼中,没有了昨日酒宴上的激昂与狂热,也没有了方才训示部下时的严肃与决绝。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同大海般深邃的平静,以及一种……掌控一切的自信。
重建泉州,只是第一步。
扬帆出海,宣扬国威,也只是过程。
他真正在意的,是那个隐藏在“海上丝绸之路”背后的、更宏大的目标。
他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富庶的泉州,一个强大的大周。
他要的,是一个由他亲手开启的,属于华夏民族的……大航海时代!
“任重,而道远啊……”
林凡轻声呢喃了一句,嘴角,却缓缓勾起了一抹充满了挑战意味的笑容。
三天后,午后未时。
泉州州府衙门的后堂,早已没了前几日的破败与冷清。
那张巨大的泉州舆图依旧平铺在地面中央,四个醒目的红色圆圈,如同心脏般搏动着未来的脉络。
舆图周围,已经添置了崭新的桌椅,茶水点心也一应俱全。
林凡的核心团队成员,早已齐聚于此。
李剑仁和邓健两位将军,军容整肃,笔直地站在舆图一侧,眼神锐利,仿佛随时准备领命出征。那
张铁山、钱师傅、吴道子、鱼目这四位皇家科学院的“大神”,则彻底把这里当成了临时的“作战室”。
他们围着舆图,时而蹲下身仔细查看,时而低声激烈地争论着什么。
张铁山手里拿着炭笔,不停地在舆图旁的白纸上写写画画;
吴道子则展开了他带来的更精密的测绘工具,不时地在图上比量着;
钱师傅更是直接趴在了“月亮湾”的位置,嘴里念念有词,似乎已经开始构思船坞的龙骨了;
只有鱼目,依旧是那副冷峻的模样,抱着臂膀站在一旁,眼神却如同鹰隼般,审视着舆图上的每一处山川河流。
陈清泉这位新晋的“委员会常务副组长”,则像个尽职尽责的大管家,一会儿给这个添茶,一会儿给那个递上纸笔,忙得不亦乐乎。
他看着眼前这几位代表着大周最高技术水平的“神仙”,再看看那张承载着泉州未来的蓝图,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干劲与期待。
当林凡的身影,出现在后堂门口时,原本还有些嘈杂的房间,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齐刷刷地转过身,对着林凡,躬身行礼。
“参见大人!”
“参见师傅!”
林凡笑着摆了摆手,示意众人不必多礼。
他走到舆图旁,看了看上面已经被张铁山等人用炭笔标注出的密密麻麻的符号和疑问,满意地点了点头。
“看来,诸位这两日,都没闲着啊。”他笑道,“很好。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效率。”
他走到主位坐下,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李剑仁、邓健、陈清泉、张铁山、钱师傅、吴道子、鱼目。
这七个人,便是未来泉州重建工作的核心支柱。
“好了,诸位。”林凡清了清嗓子,收起了脸上的笑容,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今日,召集大家来,是为召开我们‘泉州重建发展委员会’的第一次扩大会议!”
“扩大会”三个字,让陈清泉心中微微一动。
他知道,这看似简单的定性,却意味着,在座的这几位来自京州的“技术官僚”,已经被正式纳入了泉州的权力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