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查漏补缺,天下大势

五军都督府的战略宏图气势磅礴,然细节决定成败。/w*a′x?s\w`.*c~o`m?

殿内皆是当世顶尖的谋臣良将,于是刘岱下令,众人立刻开始从各个角度深入推敲,查漏补缺。

裴茂率先开口,他思维缜密,尤善统筹:“大王宏谟,环环相扣,深远至极,在下叹服。然正如卫将军刚刚所言,三路大军,相隔山川河流,最近者南北两路与中路主力之间亦有数百里之遥,军情讯息传递极易生滞碍错漏。曹操并非庸才,一旦联络不畅,轻则贻误战机,重则互不知情,为敌所乘。”

“因此,必须建立一条乃至多条极其可靠、快捷的军报传递通道。臣建议投入大量精干灵敏的斥候游骑,组成多层传递网络,规定好接力路线与暗号,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沿途制高点,修复或新建烽燧系统,以烟火信号传递简单军情,务必使三军主将能及时互知动向,大王中军之指令能迅速达于各路,各路之突发军情亦能及时上报。三军协同如一,方为取胜之最核心关键。”

张紘接着补充,他更着眼于外部战略环境:“裴公所言,乃制胜内因。然在下所虑者,乃外部变数,首推河北袁绍,我军大举攻打曹操,袁绍与曹操虽有龃龉,然绝非庸主,深知唇亡齿寒之理,绝不会坐视许昌陷落而毫不动容。~天\禧?暁^税+王^ ?追¢醉¨鑫?彰*劫?并州一路虽负责战略隔绝,然袁绍实力雄厚,若其倾力来援,李神通将军五万兵马恐只能迟滞,难以久挡。”

“故,在军事准备之外,需辅以外交手段。应立即遣派能言善辩、熟知河北情况之士,携重金珍宝,前往邺城,觐见袁绍。或可许以暂时之利,或可陈述利害,晓以‘刘曹相争,袁得渔利’之势,即便不能使其彻底按兵不动,至少亦要千方百计拖延其南下决策之时间,为我军主力攻克许昌争取那至关重要的一个月、甚至半个月时间。

“同时,卫将军也需注意,在攻略河内之时,务必分遣精锐斥候,广布眼线,时刻密切关注河北方向一举一动,并预选险要之处,预留部分精锐部队,构筑阻击阵地,一旦袁绍大军真的南下,必须不惜代价,层层阻击,为大王攻克许昌争取时间。”

刘岱微微点头。

“裴公与张公皆是言之有理,孤会照做。+第¢一^墈-书_枉^ ~免+费·粤^黩,”

审配心思细密,负责后方统筹,他的关注点在于生命线:“大王,诸位,二十万大军远征,人吃马嚼,每日耗费粮草辎重堪称海量。三路大军,粮道漫长,皆需确保万无一失。虎牢一路主力,虽可依托渭水、黄河、洛水漕运,逆流而上,输送量大,然路途遥远,损耗亦大,需设专人督办,于洛阳、荥阳等地设立大型中转粮仓,并派水军护卫漕船,保障畅通无阻。”

“并州一路,可就地取给于河东粮仓,但渡河之后,深入河内,陆路转运需大量民夫车马,需防范敌军小股部队或骑兵骚扰破坏粮道,押运兵力必须雄厚。南阳一路,看似路途最近,且南阳盆地本身即为重要产粮区,需预先在此囤积大量粮草军资,作为南路军的首接补给源。建议立即下令,加大从益州向南阳调运粮草的力度。此外,三路粮道,皆需派经验丰富之将领率重兵护卫,沿途险要处设立营垒屯驻,万不可有失。粮道一断,军心必乱,大势去矣。”

典韦洪声问道:“大王率主力与曹操对峙于许昌城下,那曹操若惧我兵威,深知野战不敌,一味铁了心当缩头乌龟,高挂免战牌,闭门不战,我军十万劲旅,难道就只能眼睁睁看着,空耗粮草不成?久而久之,士气恐坠。”

刘昶闻言,淡然一笑,成竹在胸:“典韦将军所问,切中要害。彼若固守不出,正合我意,亦在我算计之中。我十万大军,连营数十里,筑垒挖壕,并非无所事事。一方面,可每日派精骑游弋城下,骂阵挑战,疲其精神;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则是稳步扫清周边所有据点堡垒,将包围圈收得越来越紧,同时派兵保护粮道,肃清后方。”

“待其彻底成为孤城,外无援兵,内无战心,时日一长,粮草再丰亦有尽时,军心必然涣散,内部矛盾滋生。届时,或有其将吏心生异志,开城来降;或其军民困顿不堪,士气崩溃。我军则可伺机而动,或劝降,或总攻,事半功倍。当然......”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烁着光芒,“彼若被激怒,或因缺粮而被迫出战,或因内部压力而冒险一搏……那我关西玄甲铁骑,野战破敌,正是求之不得!诸将届时便可大展身手,建功立业了!”

众将闻言,斗志愈发昂扬,摩拳擦掌,纷纷请战,愿为前锋。

刘岱高踞御座,静听麾下文武详议,见五军都督府战略构想在一众贤臣良将的补充完善下,愈发显得缜密周全,无懈可击。

他脸上的凝重之色渐渐被一种决断与欣慰所取代。

作为关西之主,他深知此战关乎国运,必须倾力以赴。

如果赢了,一统天下只是时间问题,就如同长平之战后的大秦帝国一般。

而若是输了,统一时间怕是要在延后数年。

待众人议罢,殿内重归肃静。

刘岱霍然起身,目光扫视全场,一股强大的气势沛然而出,朗声道:“五军都督府之策,深谙兵法正合奇胜之道,高瞻远瞩,可谓算无遗策!诸卿所补,思虑周详,尽老成谋国之言,孤心甚慰。据此看来,曹操虽强,破之必矣!孤意己决,当依此策而行!”

殿内霎时静寂无声,所有目光都聚焦于刘岱身上,等待着最终的裁决和任命。

“传孤军令:一月之后,孤自领大军东征,凡涉及东征之文武官员,麾下将佐,如有临阵畏缩、违抗军令者,杀无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