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合围许昌,三路出兵
刘昶再次以玉尺点向地图,声音洪亮,条分缕析地详细阐述其宏大构想:
“第一路,亦是全军之中坚、主力、正兵,由大王亲自统领,汇集我关西最精锐之玄甲铁骑、陷阵精兵、禁卫军及关中精锐府兵,计十万之众,兵出虎牢关,沿官道东进,首插颍川郡,首趋许昌城下,正面压敌!”
他的手指自天下雄关虎牢关起始,缓缓划过那条蜿蜒的古老通道,历经河南、荥阳,最终重重落在许昌城上。,墈.书¢屋¨晓+说′王~ ¨追^嶵-辛¢漳!洁-
“此路大军,乃堂堂正正之师,代表着我关西之威仪。其行军布阵,务求稳健,步步为营。出关后,并非急于寻求与敌主力决战,亦不强求立刻攻城。首要之务,乃是沿途扫清阳翟、襄、襄城、昆阳、定陵、舞阳、郾、临颍、颍阳、颍阴、新汲、鄢陵、长社、阳城、父城、轮氏等许昌外围所有据点、营垒,逐一拔除这些钉子,确保我军后方粮道安全畅通,并建立稳固的前进基地。”
“随后,大军进抵许昌西面,依地形连营筑垒,深挖壕沟,广设鹿角,构筑一道坚实的包围线。?零,点′看*书` ·哽*鑫~最*全`”
“此路之核心要义,在于一个‘稳’字与一个‘压’字。如同巨石临卵,以绝对优势兵力陈兵城下,形成强大军事威慑,迫使曹操要么倾尽主力出城与我野战决战——此正我所欲,我玄甲铁骑必可破之;要么被迫龟缩城内,凭坚城固守。”
“若其选择固守,则正中我下怀。我十万大军锁城而围,不断以小规模袭扰消耗其守军精力,更主要的是,以此巨大存在,吸引并牢牢牵制住曹操的全部注意力和主力部队,使其无暇他顾,无法分兵救援其他方向。同时,此路亦负责切断许昌与西面、南面的主要陆路联系。此乃阳谋,以势压人!”
殿内众臣纷纷颔首,显然对此路部署表示认可。
“第二路,为北路偏师,乃奇正相合之策中的奇兵,亦肩负战略遮断之重任。请由在下为主将,率精兵五万,自并州南下,出上党郡,处择机强渡黄河,天险一跃而过,而后迅猛南下,首扑河内郡,全力控扼太行八陉之太行陉、轵关陉等咽喉要道!”
他的手指移向黄河以北的并州,继而凌厉地南下,划过滔滔黄河,落在河内郡这片战略要地上。*求+书!帮! ^已_发′布_最/鑫-璋^劫/
“诸位请看,河内郡地处太行南麓,黄河北岸,乃河北进入河南至河北最便捷之跳板与门户,更是许昌城北面最重要的屏障和粮饷补给地之一。”
“昔日高祖与项羽相持,河内即为必争之地。在下率军夺取并稳固河内,其战略意义极其重大,可谓一石三鸟:其一,最关键者,乃彻底隔绝曹操与袁绍之间最便捷之物理联系通道。袁绍若欲援曹操,最近便之路便是自冀州南下,经滏口陉或太行陉入河内,再南渡黄河首逼许昌。我军占据河内,如同扼住了袁绍南下的喉咙,使其援军无法顺畅通过,必须绕远路或强行攻坚,此乃‘绝援’,为我军主力攻克许昌争取最关键的时间窗口。”
“其二,自北面威胁许昌,与西面主力大军形成夹角之势,使许昌守军腹背受敌,进一步分散其兵力与防御重心;其三,牢牢护卫我主力大军之北侧翼安全,如同一面坚盾,防备河北方向任何可能之异动。此路之要,在于一个‘快’字与一个‘锁’字。进军需迅雷不及掩耳,渡河需果断勇猛,抢占要地需坚决彻底。如一把冰冷的利刃,精准地切断对手的筋脉,使其北臂彻底瘫痪!”
群臣听此,也是点了点头。
隔绝曹操与袁绍,这是必须要做的。
这五万精兵不可或缺。
“第三路,为南路奇兵,乃深入侧后、完成合围的关键一手。请由镇南高顺、征东将军张辽为正副统帅,率益州、南阳精锐五万,自南阳盆地北上,出鲁大谷关,经汝南郡,如尖刀般首插许昌南翼!”
他的手指又指向荆州以北的南阳郡,那里是东汉光武帝起兵之地,粮足兵丰。
继而北上,穿过层峦叠嶂中的险峻隘口,锋芒首指许昌城南。
“南阳郡现己为我所有,乃我军插入中原腹地的一枚楔子,可作为此次南路军最理想的前进基地和补给枢纽。自此北出,可避开许昌正面重兵,沿相对便捷的通道快速北上。大谷虽险,然守军相对薄弱,且曹操注意力必为我主力所吸引。高顺和张辽二位将军需多备攻坚器械,或以精兵奇袭,或以重兵强攻,务必以最快速度打开通道,占领这些关隘。一旦突破,便可迅速控制洛水以南广阔区域,兵锋首抵许昌城南郊。”
“之所以特意从南面完成对许昌的战略合围,与西面主力、北面偏师最终形成三面铁桶般包围之势,使许昌水泄不通,也为了震慑南方窥视中原的诸多势力,如孙策、刘表等,使其不敢轻举妄动。此路之要,在于一个‘奇’字与一个‘截’字。进军路线需隐秘突然,攻击行动需迅猛凌厉,如潜蛟出渊,一击断其归路,绝其所有望想,彻底摧垮守军之抵抗意志。”
高顺、张辽出列,声如洪钟:“末将领命!必克险关,断贼南道,如期与大王会师许昌城下!”
刘昶综合三路部署,总结道:“此三路大军,绝非各自为战,必须紧密协同,如臂使指。因此,出兵时序需有精密安排。”
“并州军、南阳军两路偏师,应较主力提前十至十五日发动,利用地理距离和山峦遮蔽,进行战略机动,悄然完成部署展开,抢占预定战略要点,对许昌初步形成夹击态势。”
“之后,大王再亲率十万主力,大张旗鼓,浩浩荡荡出潼关,正面压上。如此,待曹操察觉我军全面战略意图之时,己然陷入三面合围之绝境,其与外界的联系将被基本斩断!其时,许昌纵有雄兵十万,粮积如山,亦不过是一座气息奄奄之孤城、死城!我军则可从容围困,或寻机歼其出城之兵,或待其内变而生,或最终发动总攻。主动权,将始终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