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司隶诡局(九十四)
茫然、彷徨、不可置信……
种种神色在虞翻脸上逐一浮现,他不理解自已明明已经认罪了,王弋为什么还要追查到底。
“殿下,一切罪责臣愿一力承担,您不能再查下去了。继续追查朝堂将会动荡,甚至……甚至可能牵涉后宫。”虞翻伏在地上,一头重重磕向地面,沉声道,“殿下对臣有知遇之恩,就让臣来平息这一切吧。”
“站起来,孤让你站起来。”王弋冷眼看着虞翻,见他没有丝毫动作,干脆不再看他,自顾自坐回去说道,“孤对你有恩,你却恩将仇报,真是不错啊。虞仲翔,你失去了最后体面的机会。孤也不是很在意你是如何联系上南华的。回去吧,回去安心等着伯宁查清真相,等着为自已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殿下!您就算是为了河北基业也不能再查了!”
“哼,你们做了那些苟且之事,还怕孤将之告之于天下?河北基业,孤能打下来,就守得住。孤劝你不要想着寻死,你死不死,于大势毫无影响。你要活着,不然岂不是要辜负了孤费尽心力这般布置?孤就是要让你亲眼看着你们卑劣的行径被毁于一旦,而是要让你们知道,你们可以为所欲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孤会一点一点地斩断你们的根须,折断你们的枝叶,最后在以雷霆之势斩断你们这棵早就应该朽烂的大树。
可西你看不到那一天了。
虞仲翔,你什么也不是,史官会如实记载你的功绩……”王弋嘴角忽然扯出一抹嘲笑,讥讽道,“但孤会让史官将它记录在你的罪行旁边。
吕邪,将这位尚书老爷礼送出去,千万别怠慢了。他值得名留青史,受后世唾骂亦是应得。”
“殿下!殿下!呃……”虞翻还想起身争辩,吕邪却不会给他机会。
吕邪既态度不好,又没有礼貌,用短剑剑柄狠狠捅在虞翻腰眼上,疼得虞翻直翻白眼,生生被吕邪拖了出去。
“唉……”见到虞翻被带走,王弋长叹一声,转头对荀彧说,“文若,此时我应该大骂虞仲翔一顿,将他的罪行说得十恶不赦,然后再勉力你一番。但是,我说不出口啊……”
“殿下,臣也应该赞扬你明察秋毫。只是……”
“哈哈哈……多么讽刺。”王弋摆了摆手,忽然神色一收,平静地说,“文若,太学院也设置许久了,里面的学子也通过院内层层考核,有不少都入朝为官。此次朝堂之内会又诸多人员变动,孤准备设置一次考试,从中择优录用,入朝为官。”
“殿下,此事乃是好事。朝中权力不能集中在某些相互有关联之人手中,想要朝堂有效运行就不能有人结党营私,互相竞争才是上上之选,斗而不破才是最好的局面。”
“文若你没明白,孤要不要太学院内的考核,要的是一次全国,乃至全天下的考核,所有学子都有机会步入考场。”
“这……”荀彧听闻此言却犹豫了,他早就知道王弋的布局,也早就知道这一天终将到来,不过他也有一些自已的顾虑,“殿下,现在开始恐怕不合时宜吧?单单考场准备恐怕至少需要三个月,其中各部官员相互配合,难免会出些乱子。通知各个州郡也需要时间,考生前往邺城亦需要时间,而且考生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届时定会鱼龙混杂,难免生出不少乱子。臣以为就算一切顺利,至少也要明年……后年才能开始。
如今得殿下英明,识破众多贼人奸计,但朝堂会出现许多空缺。臣以为应先填补空白官位,让朝堂有效运转才好。殿下若不喜欢举荐,从太学院中挑选亦可。”
“考核要有,举荐也不能放弃。彼退,则我当进。驻留原地才是下下之策。”
“殿下,臣以为不然。”荀彧并不赞同王弋的想法,解释道,“宗族退一,殿下进一,确实应当。然以虞仲翔所言,若时机得当,此番乃是诸侯退二,殿下进二之局。机会难得,还望殿下三思。”
荀彧的话非常有道理,如今王弋储备的军粮几乎已经用尽,无力继续南征,但其他人的日子更不好过,要是能尽快稳定朝堂运转,不出三年,王弋就有机会发动南征,很有可能将整个长江流域都收入囊中。
这可不是什么诱惑,能从荀彧口中说出来的战略,是有九成可能实现的目标,就连王弋也心动了。
可惜荀彧终究不是王弋,地位的差距使得两者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差别,王弋沉思许久,最终还是不准备采纳荀彧的建议:“文若,一次清查便让孤元气大伤,孤不想再有一次了。时机总是会有的,纵使他们联手也无妨。还记得多年之前那场讨董闹剧吗?他们能闹一次,绝对就能闹第二次。安内才是孤的重中之重。”
“希望如此吧。”荀彧不再反对,却也没有表示赞同,而是转换话题,试探道,“殿下,您口中的南华是何许人也?”
“文若对此人感兴趣?”
“臣对此人不感兴趣,只是此人所作所为……”荀彧沉默片刻,神色忽然变得很是严肃,建议道,“殿下,臣知道您搜罗了不少方士,但那些人手段诡谲,臣以为还是少接触比较好。此次谋逆有方士参与,不如趁此机会……将他们全部除掉,以绝后患。”
“他的所作所为?”王弋闻言一愣,忽然笑问,“那刘辩和你说了什么呢?”
“这……刘太守说……”荀彧考虑了一下,还是选择了实话实说,将刘辩卖了个一干二净。
“编的倒是像模像样,他要是有那本事还能沦落到今日这个地步?文若你莫要信他。”
“臣可以不信刘太守的话,却不能不信方士的手段。臣不了解这些,只怕万一啊。”
“没有万一。我不求长生,也不信玄学,那些方士在我手上自有他们的用处,文若看着便是,无需担心。”
“臣怎能不担心?今日有个南华,谁知来日会不会有个东华、西华、北华?殿下当以国事为重,怎能夜夜防着他们?”
“不急,文若且看伯宁如何收拾这些人。”王弋摆了摆手,不愿多说,话题一转说道,“难得你我二人有独处的机会,不如好好聊一聊该如何制定考核规则。”
王弋又将话题拉了回去,开始说起自已的想法。
且不提正在制定国策的君臣二人,满宠确实和没有让王弋失望,特别是在虞翻被带回来之后,在场的官员们后背终于开始冒白毛汗。
此时他们只觉得荀彧实在是太可怕了,都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将刀架在他们脖颈之上了,他们竟然毫无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