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问心无愧1
自知笙缠绵病榻后,凤鸾宫便渐渐隔绝了人声。
她不愿见人,更厌烦外间喧闹。
为着清净,也免人多口杂生出是非,宫人们早被挪出去大半。
如今殿内常侍候的,只剩了顺喜和云熙,余下便是几个照料宸轩的嬷嬷,以及外间的洒扫宫人尔尔。
往日煊赫热闹的宫殿,如今静得连雪落的声音都仿佛能听见。
顺妃踏着积雪往知笙内寝去时,心头不由漫上一股哀凉的寒意。
一路入内,见知笙倚在暖榻上,怀中搂着宸轩,正听孩子咿咿呀呀地背书。
顺妃近前微微屈膝福了一礼。
知笙抬起眼睫,目光在她身上略一停留,只无声地抬了抬下颌,示意她近前坐下。
待宸轩顺溜地背完了几首诗,又给顺妃请了安后,小家伙乌溜溜的眼睛望向窗外,摇了摇知笙的手臂说:
“母后!外面雪下得好大呀!你和顺娘娘陪我去打雪仗吧!”
知笙抬手抚了抚儿子的发顶,“你顺娘娘难得来一趟母后这儿坐坐,总不好叫她跟着你去冰天雪地里冻着,是失了待客之道了。”
宸轩小脸一皱,满是困惑,“可是母后不是说,我们都是家人、是亲人吗?既是亲人,为何还要论待客之道?”
他仰着小脑袋,天真地追问,“瑾娘娘每次来都会陪我玩好一会儿的,瑾娘娘在时,母后怎么从不说待客之道?”
知笙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只朝一旁候着的嬷嬷招了招手,吩咐道:
“带宸轩出去玩耍吧。记得给他戴好围脖,别让雪钻进领口,仔细冻着了。”
孩童心性总是如此,玩心一起,便再顾不上追问缘由。
只等嬷嬷领着宸轩出去,知笙才将目光转向顺妃,
“你别多心,本宫......”
顺妃脸上立刻漾开识趣的笑意,轻轻打断道:
“臣妾如何会因这些多心?二皇子童言无忌,皇后娘娘也是体恤臣妾腿脚不便,怕臣妾受寒受累。”
说着手不自觉地轻轻揉捏着左腿,微微摇头,“说到底,原是臣妾自己无福了。”
知笙语气平缓,“盈月便是你的福气,家人平安康泰更是你的福气,以后莫再说这等丧气的话。前几日本宫让人给你送去的艾叶包,里面垫了上好的白叠子,你束在腿伤处,用着可还暖和?”
“正是呢。”顺妃道:“今日臣妾也是为此特来谢过娘娘。”
说着神色却陡然黯淡下来,眼底泛起追忆的薄雾,
“从前这般记挂臣妾冷暖的一直只有小姐。如今小姐去了,也唯有皇后娘娘您还能这样关心臣妾。”
知笙眉眼间并无动容之色,只道:“其实你只要不丢了自己的良心,何至于将逼着绮梦与你生分至此?”
“可臣妾又有什么法子......”顺妃郁郁自叹,“臣妾心里一直觉得对不住小姐,满念愧疚却也不知找谁去说。一味闷在心里,反倒憋得人喘不过气来。
娘娘从前总会问臣妾,当年为何会做出那等背主求荣之事。其实臣妾比谁都怕伤了小姐的心,可臣妾却不得不这么做。”
她抬眼望向知笙,“您知道的,对于我们这些自幼得家人疼惜的女子来说,哪怕家人远在天边,他们也永远是咱们割舍不下的牵挂。”
知笙沉默着并未接她的话,只是微微侧身,端起手边小几上的茶盏,浅浅抿了几口。
顺妃见她如此模样,顾虑再三,终究将她当年为何会背叛邵绮梦,又是如何以自断一腿为代价,求着沈晏辞将她纳为侍妾的真正原因,一股脑地全都说与了知笙听。【不想再写一遍水字数,忘记前因后果的宝子可以回去看273—277章】
知笙听她絮叨了这许多,反倒是觉得可笑了,
“你家里出了事,你大可以告诉绮梦。你家人所犯错处并不严重,且这些本就是绮梦的父亲在管,绮梦待你如姐妹,怎会见你伤心而不顾?可你偏偏要听了朱婉音的唆摆。
你宁愿相信一个与你毫无情分之人,也不愿相信那个真心实意待你好的人。之后再是有什么苦衷,到底也是咎由自取了。”
她幽微叹了口气,看着窗外宸轩与嬷嬷们在雪地里追逐嬉闹的场景,徐徐道:“绮梦生前与本宫说的最后一句话,便是说她已经原谅你了。”
她收回目光,重新看向顺妃,“所以你做过什么,也没有必要再来与本宫忏悔。你只管对得住自己的内心就好。”
顺妃被这话噎了一下,只得和声道:“臣妾此生最大的遗憾,便是未能见到小姐最后一面。但小姐在宫中停灵时,臣妾曾偷偷去过她棺椁前,真心与她忏悔了一番。臣妾不敢奢求小姐原谅,只盼她在天有灵,或许能知晓臣妾当年的苦衷......”
知笙实在不明白,顺妃今日来找她,与她说这么一大篇伤春悲秋的话是要做什么。
她眉心暗下去,抬手轻轻按了按额角,故作疲倦道:
“你要谢的关怀已经谢过,要诉的往事也已经说尽了。本宫倦了,瞧着外头风雪渐大,你腿脚不便,晚些回去路上更是艰难,且先回宫去吧。”
“多谢皇后娘娘关心。”顺妃得宝玲搀扶起身,慢慢朝殿门外走去。
厚重的门帘被掀起,一股凛冽的寒风裹挟着雪气涌了进来。
却是在背影即将完全隐入门帘之后时,她猝然顿住了脚步。
片刻,
她徐徐回过头,看着知笙问了一句,
“那么皇后娘娘呢?如果对您而言极其重要的人去了,而您又无法见得他最后一面。您心中可也会觉得遗憾?”
有疑窦骤然浮上心头,知笙静了静神,沉声问:“你要说什么?”
顺妃深吸一口气,直视着知笙的眸子,一字一顿道:
“皇后娘娘......皇上南巡时,派南宫大人去了恭州。臣妾的家人平安无恙,但是南宫大人......遗憾未能躲过天灾,已是去了。”
——“扑棱。”
一阵斜风自菱窗缝隙卷入,覆在知笙身上,所拂之处像是挨了几挂重鞭。
“你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