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百骑司奏报长城南暴隋骨,太史局新建算学司兴算学
宣武四年,二月十一日。
甘露殿。
辰时正。
【百骑司密奏】
宣武四年二月三日。
密字叁拾贰号
呈奏陛下御览
臣等奉旨巡边,察于辽东故垒。见长城之南,自前隋征伐旧战场,暴骨多年,犹未收瘗。
白骨露于野,磷火夜聚,冤气结而不散,凄风过则有呜咽之声。
询之土人,云皆隋战士骸骨,自大业八年以来,暴露于此二十余载矣。
臣窃惟:
前隋虽亡,其士卒亦华夏子民。
今暴骸异域,魂无所依,非惟仁者所不忍,亦恐寒戍边将士之心。
若陛下能遣一介之使,至高句丽,谕以祭祀修葺之意,则可收遗骸、慰亡魂,使天下知陛下虽神武盖世,犹怀仁柔之心。如此,则四夷皆服。
伏请圣裁。
百骑长胡柱昧死以闻,顿首再拜。
李承乾阅览后,微微点头。
没有丝毫迟疑,他拿起伏案上的朱笔,然后在密奏末尾处写了一个字:‘准!’
随后,他唤来无禄,吩咐道:“将这封密奏送到内阁,交由寇卿他们处置。”
“诺。”无禄恭敬地接过百骑密奏,然后快速离开了大殿。
不过,毛骧那边在之前呈送上来的一份密报中说高句丽遣使往大唐而来,也不知道现在他们到了何处。
对于高句丽的用意,李承乾并不关心。
在他看来,等大唐休养生息结束后,就是他拿下高句丽、百济、新罗、吐谷浑等国家的时候。
为了这一天,他还是等得起的。
而且,如今的大唐边休养生息,边修路。
以长安为中心,辐射各处,都有水泥铺路,其他地方来长安也愈加便利,而从长安前往其他各处,也更加迅捷。
至少,行军这一块儿可以省下不少时间。
而对于战争而言,时间就是胜利。
他腰悬宝剑,身穿玄色龙袍,走出甘露殿,带上无福几个宦官,和程处默等千牛备身,在宫中溜达着。
长久待在甘露殿,不利于身体健康。
随处走走,吹吹冷风。
当李承乾走到太史局的时候,太史局上下以傅弈为首,全都出来迎接。
“臣等参见陛下!”傅弈等人纷纷恭敬地向李承乾行礼。
李承乾以手作虚扶状,淡淡地道:“平身。”
尔后,李承乾屏退了其他人,只留下了傅弈,还有李淳风。
对于李淳风而言,这是他第一次见李承乾。
只是,看到李承乾的那一刻,李淳风目光一闪,心中极为震惊。
他强行压住心中的起伏心绪,暗道:陛下之命格,千古奇哉!
他不敢再看李承乾,而是低着头,在旁作陪。
“陛下今日来太史局,不知......”傅弈小心翼翼地试探道。
李承乾接话道:“朕要知道,何时才是大唐休养生息结束的时候?”
傅弈闻言,心中一紧,面露迟疑,“此事......臣需要时间。”
李承乾微微颔首,“朕也没说必须是今日测算出来......”
说罢,他的目光落在了旁边的这位道士装扮的李淳风身上,“这位就是你之前向朕推荐的李淳风?”
傅弈道:“陛下,此人正是李淳风,也是臣遇到的奇才......”
对于李淳风之名,他有所耳闻。
根据他所知道的史书记载,此人头衔有很多,但李承乾看重了此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这两个头衔。
对于推行数学一事,他一直耽搁至今,思来想去,决定还是交给李淳风去做。
“太史令过誉,臣之本事——”
李承乾不等李淳风说完,直接开口道:“既是傅卿所荐,朕自然信得过,你也不用谦虚。”
此话一出。
傅弈感觉心中有一股暖汤划过,暖暖的。
能被陛下信任,这是他最高兴的地方。
毕竟,陛下可是天命所归,也是真龙天子,这种认可的含金量,于他而言,要不是此时场合不对,必然放声高歌一曲。
李淳风默默地等待着李承乾的下文,他能够感觉到今上来太史局,而且,目光看向他时多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想必是有什么事情要给他做。
“算学一道,博大精深。朕希望能够在大唐广推算学,重修算学书籍,编撰一本官方读本,然后普及天下。今后,无论是国子监学生,还是朝廷官吏,甚至是民间百姓,必须掌握算学。而且,科举也会纳入此科,有唐一朝,绝不更改......”
话音刚落。
李淳风面露激动。
还不待李承乾继续说下去,他当即拱手行礼道:“臣领命。”
李承乾看向李淳风的目光多了一丝温和,“这编撰算学官方读本一事,还有推行一事,朕想了很久,才决定将这项重任交给你——李淳风。而且,此事,编撰算学,朕也会参与其中。”
李淳风还不待开口,一旁的傅弈面露羡慕,适时地开口道:“陛下,臣在算学一道,也略有所得,若是能够为算学惠及天下一事出份力,臣甘之如饴,还望陛下允准臣也参与到其中。”
看着傅弈在自己面前低着头,面露敬畏的模样,李承乾没有丝毫迟疑,说:“既如此,那朕准了......”
“谢陛下圣恩!陛下万年!”傅弈急忙开口道。
对于这一个能够名垂青史的机会,他并不想错过。
李承乾继续说:“当然,除了朕,还有你们二人外,从长安各部官吏中抽调精通算学之人,记住,朕要的是精通算学之人,而不是吹嘘遛马之徒。自今日起,在太史局下设算学司,由李淳风担任算学司郎中,而傅卿兼任员外郎......”
“诺。”傅弈和李淳风恭敬地回道。
“另外,传朕旨意,从天下各地挑选于算学一道有天赋异禀的孩子,交由你们算学司培养。被挑选之人,对他们家中要优待,还要在《大唐日报》大书特书,赠予被选中之家一块朝廷颁发的牌匾,其家人可见县令不跪,每逢佳节,由朝廷登门送上绢帛、粮食等。若家中有冤情,可直送就近的锦衣卫百户所,然后呈送大理寺处置案情。”
“朕想让这些孩子无后顾之忧,消除百姓的担忧,一旦被选中之人,今后一应衣食住行等,皆由朝廷安排,至于其中所费之钱财,由朕内库拨给算学司。待被挑选之人成年后,由朝廷授予正式官职。”
“当然,朕给予了他们优待,希望他们能够在算学一道有成,若是半途而废,或者不珍惜这一切,也需要作出一应惩罚。若是有所成,朕自然不会吝啬赏赐。”
“你们听明白朕的意思了吗?”
李承乾刚说完,傅弈就和李淳风急忙回道:“臣遵旨。”
交代完这件事后,李承乾就带人返回了甘露殿。
他心想:对算学的重视,并让算学普及天下,大唐的科技水准,今后或许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比之历史上的明朝还要高也说不定。或许,有生之年,会让他提前一统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