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一码归一码
第一百四十八章一码归一码
接下来的几天,吴金花和李牧川忙着整理魔都之行的技术资料,准备向全所汇报。
刘、长江的老婆又来了几次,但都被保卫科拦在门外。
周五的例会上,所长特意安排吴金花和李牧川分别做了专题报告。
当她讲到发现变速箱设计缺陷的时候,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在会议最后,所长进行了总结发言。
“同、志们,吴金花同、志用实际行动证明,科学技术不能有半点虚假,我们要学习她这种坚持真理、勇于担当的精神!”
礼堂内,掌声雷动。
散会后,吴金花被一群年轻技术员为主请教问题。
等她走出礼堂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李牧川在门口等她,手里拿着几封信。
“有吾璐盼寄来的,也有家里寄来的,还有你的大专同学。”
吴金花惊讶极了。
“是乔静梅还是杨玲?”
“都有,都有,还有一个叫陈晓东的。”李牧川把信递给她,“吃过饭回宿舍慢慢看。”
食堂里的灯光昏黄,吴金花迫不及待的拆开了吾璐盼的来信。
信纸是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字迹依然稚嫩工整。
【金花姐姐:你好,我已经开始上工了,车间主任说我学得快,下个月说不定就能转正了。我还报了夜校,想学习更多的知识,我问过了,下个月五号我们就发工资了,我算了算,起码能拿到十八块钱工资,我想过了,等我发工资了,给王主任买双袜子,给宿舍的姐妹们买水果糖,我再给你买一些大白兔奶糖!姐姐,魔都天气越来越暖和了,我听宿舍的人说,车间里有风扇,宿舍里晚上还发冰棍……】
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朝气和希望,吴金华仿佛能看到吾璐盼写信时认真的表情。
她小心地把信折好,又拆开了乔静梅的信。
【金花:你好啊,好久没有联系,上次你回学校考试,我们刚好去实习了,没有碰到,真是遗憾,之前听说你在魔都立了大功,真为你骄傲!我和杨玲现在都被调到省城附近的县农机站上班了,天天跟拖拉机打交道,李洪英家是省城的,她被安排回老家工作了,也是在农机站。】
李牧川端着饭菜回来,看见吴金花对着信纸微笑,忍不住问:“看到什么了,这么开心?”
“乔静梅和杨梅还有李洪英都在农机站上班了,不过不在一个地方。”
“哦,还有陈晓东来信了,说回老家种地了,不过闲暇的时间,他也帮着修修自行车和拖拉机,他说他觉得自己都要把技术忘了……”
李牧川挑了挑眉:“陈晓东?我记得他,就是你在机械学院的时候,和你一个小组的那个男生?”
吴金花噗嗤一笑:“对啊,就是他,难为你还记得这么个人。”
“当然记得了。”李牧川故意板着脸,“毕竟当年你身边出现最频繁的男生就是他了。”
两人说笑着吃完饭,回到宿舍楼的时候,发现楼下站着一个人影。
走近一看,竟然是刘、长江的妻子。
“吴金花!”女人红着眼睛扑上来,“我求求你,跟所长说说情吧!老刘他真的知道错了……”
李牧川挡在吴金花前面,轻轻的推开了女人:“这位同、志,有什么事明天去办公室说!”
“我家,我家老刘喝了农药了!”女人突然嚎啕大哭。
吴金花心头一震:“什么时候的事?”
“就今天下午,”女人抽泣着,“他说没脸见人了,就喝了……我可怎么办啊!医生说就算救过来了,也要落个后遗症,我们这一家老小可怎么活啊!”
吴金花沉默片刻,从口袋里掏出零零碎碎一共二十多块钱,全都塞给了女人:“我也不知道我这里有多少钱,你先拿着应个急。”
女人愣住了,颤抖着手,也不知道该接还是不该接:“你……不恨我们吗?”
“一码归一码!”吴金花把钱塞到她手里,“先救人要紧,工作的事情,我会跟所长反应。”
李牧川也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塞给了女人:“先救人!”
女人攥着钱,突然跪下来就要磕头,被李牧川一把拉住:“快去医院吧,有什么事情就来找我们。”
看着女人跌跌撞撞跑远的背影,李牧川轻叹一声:“何必呢……”
“她也不容易,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她又是家庭妇女,换谁都着急。”吴金花也轻叹一声。
回到宿舍,吴金花继续看信。
家里来的信很厚,讲了很多事情,包括家里给她准备嫁妆的事情,嫂子给她打了两三个红色的毛衣,开襟的圆领的什么样式都有。
吴金花看着脸上的笑容一直都未停过。
……
次日,吴金花拿起陈晓东的来信又仔细读了一遍。
“陈晓东现在过得不容易啊。”她轻声叹息,把信纸递给了正在帮她整理资料的李牧川。
李牧川接过信纸,眉头渐渐皱起。
“他现在每天干完农活,晚上就着煤灯看书……这么下去,真的就荒废了。”
信中,陈晓东详细描述了他回乡后的生活:白天跟着生产队一起下地干活,晚上帮村里修理拖拉机或者自行车,虽然辛苦,可他始终坚持自学,还在信中向吴金花请教关于拖拉机维修的问题。
“要不……跟所长说说?”吴金花突然抬起头,眼底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恰好咱们所里不是缺少人手吗?”
李牧川的眼睛也亮了亮:“对啊!他以前也跟你一起合作得过技术奖,有底子,要是能来我们所里,他未来的人生也就不一样了。”
两人正在说着,钱教授敲了敲门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金花,部里刚才发来的通知,要在咱们所里设立农机具改良专项组,所长点名要你负责。”
吴金花接过文件,首页赫然印着“农村小型农机具技术改良计划”的几个大字。
她迫不及待的翻看着,越看眼睛越亮:“太好了,我在去德古国之前,就是在研究拖拉机的发动机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