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魅魔影靰鞡草

第六十章 钢铁巨兽的涅槃(上)

黑海的寒风裹着海腥味,刮过造船厂被遗弃的鞑靼号航母锈迹斑斑的舰体,裸露的钢板上结着白霜,断裂的脚手架七歪八斜的挂在舰岛旁,钢铁巨兽,鞑靼号巨舰像一头被拔去獠牙的钢铁巨兽,趴在船坞里苟延残喘。但凡见过它鼎盛时蓝图的人,此刻望着这副模样,无不扼腕叹息,潸然泪下。

由于埃盟突然解体,已完成68%建造进度的鞑靼号航母工程被迫中断,最终被划归基普洛斯所有。继承了埃盟绝大部分军事遗产的ussr,无比渴望续建这艘巨舰,使之成为强大海军的象征。然而,昔日埃盟庞大而完整的工业体系已被拆分得七零八落,ussr空有雄心,却已失去了再造辉煌的能力。

传说,在埃盟解体后的一个黄昏,ussr海军司令格鲁莫夫大将亲临黑海造船厂。望着已完成68%、仿佛只差一步就能驰骋大洋的巨舰,他恳求总工程师伊凡·伊凡诺维奇·伊凡诺夫能完成这项伟业。然而,厂长马卡洛夫的回答却冰冷而绝望:“将军同志,要让鞑靼号下水,我需要埃盟的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9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我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但这个国家,已经不在了。”

话音落下,寒风中只剩下一片死寂,与在场所有人无声的泪水。

尽管只是个空壳,但这艘凝聚着顶尖科技的巨舰,对神州红色海军而言,意义非凡。它是埃盟最先进的航母,技术与花旗国最新锐的舰艇处于同一世代。即便设计于多年前,其完整的舰体结构仍是无价之宝。通过它进行逆向研究与参考,足以让红色海军的航母设计少走二十年弯路,将与国际顶尖水平那令人绝望的代差,大幅缩短至可追赶的距离。

然而,当时的国际环境于神州红色海军极为不利,获取鞑靼号之路困难重重。幸得天佑,友好的基普洛斯方面私下做出了诸多承诺与安排。无数隐秘的博弈与谈判后,历史的重任最终落在了一位爱国商人的肩上。通过公开竞标,他以2000万美元的“天价”,一个远超出那堆“废铁”实际价值、令其他竞争者瞠目的报价,“成功”购得了鞑靼号。基普洛斯方面心照不宣,顺水推舟地完成了这笔交易。

根据秘密约定,基普洛斯还需提供全套设计图纸。付款当夜,八辆重型卡车在夜幕掩护下驶入船厂资料库,将重达五十吨、装满了图纸的箱子尽数运走,连夜送往机场直飞国内。仅是这些重逾二十吨的图纸,就塞满了青泥浦造船厂的两个大型仓库。有人估算,仅将其完全翻译成中文,就需百名专业翻译耗费两年光阴。仅此一项,已可谓血赚。

图纸的迅速运离,立刻引起了国际敌对势力的警觉。随之而来的,就是鞑靼号归国途中那惊心动魄、一波三折的重重阻挠。山阻石拦,大江毕竟东流去;雪辱霜欺,梅花依旧向阳开。历经627个昼夜的艰难跋涉,2002年3月4日,这艘命运多舛的巨舰终于抵达神州青泥浦港。而这段漫长航程的费用,高达3000万美元,竟比购买它的价格还要高昂。

消息传到伊凡·伊凡诺维奇·伊凡诺夫耳中时,他正躲在pL的难民公寓里,看着窗外纷飞的战火发呆。鞑靼号于他,不是一艘船,是他耗了八年心血的“孩子”。他看着它从钢板焊接成框架,看着工程师们为了优化飞行甲板的角度争论到深夜,也看到了埃盟解体后,工人们含泪拆走设备的模样。目睹祖国工业化进程被硬生生打断,山河破碎,民众在战火与苦难中挣扎,这位天才工程师的心在滴血,几近绝望。

当得知鞑靼号将前往东方古国时,伊凡先生默默的将花旗过造船巨头的邀请函揉成了纸团,扔进了垃圾桶。那可是“百万年薪,全家绿卡,私人实验室”优渥条件,他毅然拒绝了。冒着全家被害的巨大风险,决意前往东方,去圆那个未竟的航母梦。

伊凡先生全家历经艰险抵达神州后,他立刻从专业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红色海军的需求与鞑靼号基础的差异,提出了一系列至关重要的改装建议。他无比真诚地说道:“我相信,凭借创造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华夏人民的智慧与勤劳,鞑靼号必将获得奇迹般的新生。其未来的作战性能,必将远超原版!”

在沉寂三年后,青泥浦造船厂开始清除舰体表面的厚重铁锈,喷涂上红色海军的标志。紧接着,全面的修复与改装工程正式启动。全国强大的工业体系为之开动,无数最先进的设备与部件被源源不断地填入这具巨大的空壳之中。

鞑靼号的意义,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它让红色海军直接获得了埃盟用时二十六年、历经三个级别、建造八艘航母才积累下的全部经验与技术,使得海军舰艇建造能力实现了从数千吨级驱逐舰到六万吨级航母的巨大飞跃。

鞑靼号更是红色海军最伟大的训练舰,为其培养了第一批成熟的航母军官与舰载机飞行员。无数工程师通过它的实际运作反馈,为新航母的设计进行了至关重要的优化。即便它一生都未参与实战,也无疑是红色海军史上贡献最大的航母。

大国博弈,智者为尊!在鞑靼号涅槃重生,最终成为红色海军舰队核心主力的辉煌历程中,凝聚着那位爱国商人、伊凡先生以及无数无名英雄的智慧、努力与牺牲。祖国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勋早已镌刻于钢铁长城之上。正如青泥浦造船厂厂长在2002年4月对记者所言:“你们现在看到的鞑靼号,不是‘修复’,是被神州的工业体系‘重新造了一遍’。它把我国的航母事业提前了二十年;为国家节约了至少二百亿科研经费。”

与BLs共享同一院落的埠头工程大学,自鞑靼号开展“旧壳装新芯”改造工程之初,BLs就成为该项目幕后不可或缺的保障力量。总部将BLs办公区特意设于该校园内,实非偶然。大学旗下“航母工程”专项科研组的每一项攻关任务,均需BLs在保密与安防方面提供坚实保障。既要严防科研数据泄露,又须有效阻隔外来人员对科研工作的干扰。

作为项目的技术中流砥柱,埠头工程大学凭借其深厚的科研积累,全面参与了“鞑靼号”的重建过程,成为全国唯一荣获“航母建设突出贡献奖”的高等院校。总部将BLs设于其院内,也体现了对埠头工程大学在科研安全方面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