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魅魔影靰鞡草

第六十章 钢铁巨兽的涅槃(中)

埠头工程大学不负众望,在多个关键领域展现出卓越能力:在动力系统方面,项目组对鞑靼号遗留的蒸汽轮机图纸进行反复剖析,最终计算出适配国产新型设备的最佳参数,成功解决“老舰体扛新动力”的兼容性难题;在核心设备研制中,校属实验室赶制的舰用电力调配模块和损管监测传感器,已直接安装于鞑靼号舱内;甚至在歼15舰载机与滑跃甲板的适配性试验中,学校航空学院团队也承担了数据建模工作,为甲板倾角微调提供了关键理论依据。

埠头工程大学此前突然对外宣布聘请伊凡先生担任客座科研顾问,表面上称之为“推动船舶工程学科建设”的常规合作,实则为总部直接统筹划的秘密安排。这一举动披着“学术交流”的外衣,其真正意图却直指仍处于最高保密阶段的鞑靼号航母项目。

当时,舰上电力分配系统、舰载雷达适配模块等一批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工作正陷入严峻瓶颈。这些新系统与鞑靼号原有图纸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兼容性问题,项目推进步履维艰。伊凡先生作为曾全程参与鞑靼号原始设计与建造的总工程师,掌握着该舰最初的核心技术架构与系统逻辑,成为突破此类攻关卡点的最关键人选。大批专业人才的迅速成长,离不开系统的培养体系,更离不开伊凡先生的核心助力。他从总体设计到装备研发,从培养舰载机飞行员到训练舰上工程师,都能提供不可或缺的指导。

即便是校内负责对接伊凡先生日常行程的行政人员,也仅被告知“外聘专家需单独配备保密工作室”的基础要求。无人知晓那间工作室中堆满了涉及航母系统的机密图纸与零部件试验数据。这种高度分层的信息管控机制,使得此次聘请的真相自始至终仅限极少数核心人员掌握。在外界看来,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高端人才引进;而只有真正置身局内的决策者才清楚,这是在为鞑靼号的重生实施一次至关重要的“技术造血”。

伊凡先生在埠头工程大学的工作内容本身已被列为绝密,而“舰用电力调配模块”科研攻关过程中出现了谍影,则更是绝密中的“绝密”。

“舰用电力调配模块”作为鞑靼号的核心中枢,直接决定着航母的航行安全、作战能力、技术先进性以及任务持续能力。尽管技术路线经过多轮严密论证、理论上毫无漏洞,项目实际推进却屡屡受阻。有研究人员怀疑问题出在系统软件编写阶段,但课题攻关组组长王相范教授却始终坚信:软件层面不应存在如此根本性的障碍。

当王相范急匆匆地赶到校长办公室,将项目遇到的诡异困境向张瑛鹃校长汇报时,他并没有注意到,沙发上还坐着一位神情沉稳、目光锐利的客人:市国安局局长邹韶华。

王相范语速很快,夹杂着“系统架构”、“底层代码冗余”和“异常干扰峰值”等专业术语。他从技术路线讲到反复论证的过程,再到软件模块间无法解释的兼容性问题。张瑛鹃校长听得眉头紧锁,努力跟上他的思路。

一旁的邹韶华沉默地听着,那些深奥的学术语言于他而言近乎天书,但他捕捉到的不是技术细节,而是另一种信息:王教授语气中那份罕见的焦灼,以及一种用纯技术原因难以完全解释的、项目停滞的“不对劲”。凭着多年战斗在反谍一线练就的职业本能,邹韶华的脑海中迅速浮现出一个超越技术范畴的判断。他身体微微前倾,打断了王教授的陈述,声音低沉而清晰:“王老师,您说的这些技术问题我很外行。但依我的经验看,技术路线和系统软件本身出问题的可能性,或许并没有那么大。”

邹韶华的话点到即止,并未全然挑明。在他冷静审视的目光背后,最深层的疑虑是:一只难以察觉的“黑手”,早已悄无声息地渗入王相范的课题组之中。这种侵入并非明目张胆,而是隐藏在看似正常的研究活动之下,或许体现为关键数据的微小偏差、突如其来的设备故障,或是某些成员难以解释的行为异常。

尽管直觉与经验强烈暗示了这一可能性,但邹韶华清楚,没有确凿证据的猜测毫无意义。他下一步要做的,是启动一套缜密而不动声色的调查机制。从人员背景的重新核查、实验室进出记录的调取,到信息流动的隐蔽监控,一步一步验证自己的怀疑,捉住这只“黑手”。

省国安厅厅长吕枫蓉亲自带着邹韶华登门拜访战智湛。姜三木沏好茶悄然退出后,战智湛稍事客套,就凝神静听邹韶华阐述他的怀疑。尽管他总觉得邹韶华在生活上与自己格格不入,却不得不对其专业能力刮目相看。而这一态度的转变,源于总部“老头子”的一席话。

此前,战智湛曾将邹韶华对蒋云鹏的怀疑向总部“老头子”汇报。调查显示,蒋云鹏于1969年7月13日请假回燕京探亲后,直至1970年2月25日期间行踪成谜。长达七个多月的空白期,对普通人而言或许不算什么,但以蒋云鹏的特殊身份而言,这个发现令包括战智湛在内的许多人都难以接受。事关国家安全,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老头子”听了战智湛的汇报后,沉吟了半晌,指示战智湛:这件事他已经清楚了。他特别强调,邹韶华是反谍战线上不可多得的人才,要求BLs全力配合其工作,无论最终结果是黑是白,都必须拿出确凿证据,务必对同志负责。紧接着,他话锋一转,点明蒋云鹏作为老刑警出身,不仅侦察经验丰富,反侦察能力更是出众。因此,他严令战智湛必须表现得如同什么都不曾发生,继续与蒋云鹏保持正常往来,绝不能引起对方丝毫察觉。

“邹韶华是反谍战线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是在半个月前听到“老头子”这样的评价,战智湛即便嘴上不反驳,心里也断难信服,甚至行动上都不免流露出抵触情绪。那个相貌平平、处事风格屡屡让他难以认同的邹韶华,在他眼中原本只是个靠刻板印象就能定论的角色。战智湛的老首长秦沂岭曾一针见血地评价他:战智湛是一块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游侠料,当个杀手或许尚可,做兄弟却是能托付生死的真义士。而正因这样的性子,把他招进“龙燚部队”,反而可能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