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一亿美金(求求双倍月票,感谢!)
早茶用毕,碰头会也告一段落,今日的信息量已经足够公司消化。
小马哥领了任务,立即开始着手落实陈天的决策安排。
陈天这边也没闲着。
他约了与深城招商支行行长吕梓下午见面。
处理完公司几项紧要事务后,陈天便驱车前往深城。
橙天科技目前仍以莞城信贸大厦为主要办公地点,不过技术团队已经开始分批迁往深城的新办公楼。
这个搬迁动作很快引起了莞城招商部门的注意,几位工作人员专程前来了解情况。
见陈天去意已决,他们也没有多做挽留。
如今莞城服装、电子制造等能带动地方就业率的行业正迎来蓬勃发展。
对橙天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互联网企业离开,当地虽有税收方面的惋惜,却也谈不上特别重视。
......
深城招商银行南山支行。
vip会客厅。
吕梓行长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隐约觉得有些眼熟,却一时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陈天微微一笑,主动伸出手:“吕行长,久仰。我是橙天科技的陈天。”
“橙天科技?”
吕梓稍一思索,随即恍然:“难怪觉得面熟!前几天《财经周刊》才刊登过陈总专题报道。”
“CC这款互联网产品的创始人,对吧?”
陈天点头,态度谦和。
这些银行高层或许不会关注普通新闻,但财经杂志必定每期精读。
这些上了财经杂志的企业,都是银行最希望争取拉拢的大客户。
无论是揽储还是贷款,这些企业的单笔规模都不是普通储户可比。
吕梓原本接到张汉春的电话时,还以为是老友自己不方便出面,才让他代为接待陈天。
金融圈里,这种人情往来再常见不过,无非是资源互换。
吕梓行长望着眼前的年轻人,意识到这次会面的分量将远超预期。
他一边为陈天斟茶,一边暗自思忖:橙天科技明明注册在莞城,陈天又和张汉春交情匪浅,为何舍近求远来找自己?
联想到近期新闻里橙天在南山科技园的总部奠基仪式。
答案呼之欲出!
这位年轻的互联网新贵,正在将事业重心向深城转移。
“陈总这是要在深城大展拳脚啊。”吕梓笑着试探道。
这个发现让他心头一热。
以橙天如今的体量和知名度,各大银行早就虎视眈眈。
若不是张汉春这层关系,恐怕根本轮不到自己来接待。
老友这次,可真是送了一份厚礼。
虽然传统银行对互联网企业放贷向来谨慎,但对像橙天这样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行业巨头,完全是另一回事。
何况深城的金融政策,可比莞城开放太多。
陈天微微颔首,没先说此行目的,而是抛出好处:“吕行长,这次过来是准备把橙天公司账户转到贵行开户。”
吕梓闻言,心头一震。
这哪是来找自己帮忙,这是给自己送业绩来的啊。
作为资深银行人,他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根据财刊披露,橙天系产品上月就有高达7000万的现金流水。
陈天此行对吕梓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大饼。
“我代表本行感谢陈总的这份信任。”
吕梓强压内心激动,陈天虽没提,但他清楚无功不受禄这个潜规则。
他不动声色地放下茶杯说:“陈总,老张昨天提到您可能有资金需求?”
陈天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自己的否认,显然1没瞒过“老丈人”张汉春那双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几十年的火眼金睛。
“确实在筹备几个大型项目,不过...“
他轻轻转动手中茶杯:“如果金额太小反而麻烦,毕竟橙天每天的现金流就足够应付一般需求。”
这个微妙的表态让吕梓立即会意。
陈天的意思很明显,小打小闹就免开尊口,如果想让自己贷款的话得拿出些诚意。
到了陈天这个层级的优质企业,早已不需要低声下气地去求银行贷款。
相反,银行更希望这些企业多借。
巨额贷款产生的利息才是银行真正的利润来源。
吕梓眼睛一亮,甚至比听到陈天要在支行开户更兴奋。
大额存款意味着银行要支付高昂利息,而贷款才是银行赚钱的生意。
他微微前倾,语气自信:“陈总不妨说说,什么样的贷款资金规模才配得上橙天的项目?”
作为招商银行的行长,他有足够的底气应对陈天报出任何数字。
陈天竖起一根手指:“一个亿。”
吕梓心里略微失望。
一亿贷款在2000年不算小数目,哪怕是对他这个行长来说也是少见的大单。
但橙天上月财务报表上那骇人的净利润额,让他潜意识里已经准备好迎接更震撼的数字。
他心里暗暗想道,“是自己期待过高,陈天可能真没什么资金需求,只是临时需要笔‘小额’贷款周转。”
他正准备答应。
这个额度他这个深城支行行长就能批。
陈天故意停顿两秒观察吕梓表情,察觉到对方脸上那极力掩饰的失望后,他心里有了底。
“美金!”
吕梓缓缓抬头,已经办张的嘴巴瞬间闭合。
他随即意识到失态,轻咳一声迅速调整坐姿。
“陈总确定是一亿...美金?”
这笔贷款按照当前汇率相当于八亿多人民币。
即便是对四大行之一的招商银行来说,也是需要总行特批的战略级授信。
陈天点了点头,好整以暇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他刚才故意制造的停顿效果显著。
吕梓脸上转瞬即逝的震惊,突然变得谨慎的呼吸节奏,这些细节都告诉他。
这场谈判的主动权已经牢牢握在了他手中。
“吕行长觉得这个数字太大?”陈天轻笑一声,吹开茶沫。
吕梓背脊不自觉渗出细密汗珠,这分明是在考验他这个行长的诚意与实力。
“陈总说笑了。”
吕梓不动声色地重新找回谈判节奏:“这样的规模,正好配得上橙天在南山科技园的布局。”
“不过...”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陈总能否透露下,这笔外汇贷款的具体用途?”
作为资深银行家,他敏锐地捕捉到陈天话语中的关键信息。
陈天特意强调“美金”,绝非随口一提故弄玄虚。
这句话背后必然有橙天商业布局上的考量。
按照银行风控流程,他必须明确这笔外汇贷款的最终流向,才能向总行申请特批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