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社交与电商的完美融合
“老板,这件白t真的只要19元?”
“这件牛仔裤质量怎么样?”
“这裙子能不能多拍几张实物照片看看?”
“叮咚!叮咚!”
CC消息提示音响个不停,罗仕丽的电脑屏幕不断闪烁着新消息提醒。
“在的!19元白t有货,尺码齐全~”
“牛仔裤是加厚棉质,经久耐磨...”
“裙子实物比照片更漂亮,稍后给您多角度照片!”
罗仕丽十指如飞地回复着来自天南海北的咨询,高中时聊CC锻炼出的打字速度此时帮了大忙。
平均单价十几元的服装意外成为了淘宝网的爆款。
CC与淘宝的无缝衔接,创造出了惊人的化学反应:
用CC账号登录淘宝网的用户可以直接对卖家发起临时会话,最新版CC客户端同步更新了“淘宝分组”。
这些来自淘宝的对话框会归纳在这个分组,与社交好友区分开来。
甚至CC对话框顶端还有提交订单按钮,方便买家咨询好商品后能第一时间下单购买,不必再返回淘宝界面进行下单,
物流详情也可以通过对话框直观的查看到。
这种社交与电商的完美融合,正是前世“二马”梦寐以求却未能实现的商业模式。
此刻,陈天轻描淡写地就将其变为现实。
“大姨,那款及膝款修身雪纺裙还有没有货?”
罗仕丽坐在电脑前,头也不回的喊道,她努力回复着仿佛永远回不完的买家消息。
“还有...已经通知厂家连夜补货了!”大姨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48小时内发货淘宝就不会罚款。”
“说是这样说,但最好能早点发货,咱们是新店,让顾客等太久可不太好。”
大姨连连点头,她卖了十几年衣服,自然懂得维护顾客的道理。
她再也不说“淘宝网是骗子,网上卖货不可能”的话了,此刻正手脚麻利的打包着堆积如山的订单。
店门口,邮政小哥也忙得满头大汗。
他从业以来也是第一次遇到单家一天上千单的发货量,分局甚至专门派了辆邮车让他驻点服务。
邮政小哥心里盘算着这么多单子自己该有多少提成,手脚却没闲下,很是殷勤的忙里忙外帮忙打包发货。
“发财了...真要发财了...”
大姨一边打包一边喃喃自语,手里的电话始终没放下,不断催促着各个供货商加急补货。
这反常的一幕,引起了批发市场许多老板的注意,纷纷上门打听情报。
“周姐,你这些货是发到哪啊?”
“全国都有。”
周芬兰也没藏着掖着,大致跟他说了下在‘淘宝网’开店的事儿,还殷勤的表示等忙完可以让外甥女帮忙。
那个上门的淘宝网员工说了,推荐商家入驻会有淘宝网流量推荐奖励。
她不懂是什么意思,但外甥女大概解释了下,就相当于线下门店给你换个人流量更多的位置。
开店多年的周芬兰瞬间明白了“流量”的价值,此时不遗余力的推荐着。
线下还存在抢顾客,同行是冤家的顾虑,但现在这网上卖货至少目前为止不存在这种直接竞争关系。
她也乐得卖个人情,还能获得淘宝‘流量’扶持,何乐而不为。
......
这也是陈天坚持让刘强冬安排地推前往义乌招商,而非在深城联系普通服装零售店的根本原因。
义乌作为全国闻名的小商品集散地,汇聚了海量品类齐全的源头厂商。
这里的批发商不仅供货渠道稳定,更具备价格优势,这才是打造电商平台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义务50%以上的商户本身就是一级代理商,通过直接对接厂家,他们拿货价普遍比零售市场低30%-50%。
这些商户转型电商后,形成了独特的“前店后厂”模式,上午接单,下午直接从合作工厂提货,当晚就能通过邮政把包裹发往全国。
能够确保商品在淘宝网上架后,保持低价的同时自身仍有至少20%的利润空间。
这些义乌商家也为淘宝网奠定了“物美价廉”的初期品牌形象,
吸引来了更多消费者开始尝试网购。
“陈总,淘宝上线首日销售额突破两千万!”刘强冬兴奋地汇报:“主要热销品类集中在服装、小玩具,以及音像制品三大板块。”
服装和玩具类商品主要来自义乌商家,而音像制品的火爆则得益于刘强冬过往积累的行业资源。
起初这些音像商家只是碍于情面在平台试水,没想到却意外迎来商品大卖。
分析背后的消费逻辑不难发现: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录像带和光盘是人们主要的影音娱乐载体。
但线下零售渠道受限于地域和库存,往往无法满足消费者对特定影视作品或音乐专辑的需求。
而淘宝网恰好打破了这一局限。
无论是欧美大片、日韩剧集,还是港台流行音乐,只要消费者能想到的,平台上的专业卖家几乎都能提供。
这种前所未有的选择自由,让音像制品与大众刚需的服装一起,成为平台首批爆款品类。
“成交量和客单价是多少?”陈天问道。
相较于总销售额,他更关注这两个核心指标,它们才能真正反映网购用户的消费行为和平台粘性。
刘强冬早有准备:“总成交110万单,平均客单价70元。”
“看来用户都在凑68元包邮的门槛。”陈天敏锐地指出。
“确实如此。”刘强冬拿出后台数据:“超过85%的订单都合并购买了2-3件商品。”
“主要现在快递费太贵了,动辄都是20多块,有这钱消费者还不如再多买一件商品享受卖家包邮。”
陈天快速心算:2000万销售额,70元客单价,意味着今天有近30万用户在淘宝完成消费。
对此他还是十分满意。
单单消费用户就已经是易趣网注册用户的三倍之多。
若论注册用户,淘宝今日新增200万用户,直接将业内电商“龙头”甩开了二十倍。
“干得漂亮!”陈天赞许地拍了拍刘强冬肩膀。
然而这位合伙人却显得格外清醒:“我们平台的产品品类丰富度还远远不够。”
“前期招商时,很多商家对网购持观望态度,不愿入驻,现在有了这份成绩单,相信能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看着刘强冬诚恳的表情,陈天不禁暗自赞叹:
“难怪京东能后来居上,这种在成绩面前不骄不躁,反而主动寻找不足的创业者心态,就已经超越了99%的普通人。”
......
易趣网原本对淘宝的突然出现并不太为意。
在他们看来,即便有橙天集团的流量加持,但社交用户与电商消费者的重合度十分有限。
按照易趣内部评估,淘宝充其量只是个起点稍高的新手,距离挑战他们行业龙头的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然而仅仅一天,这些分析师就被打脸。
淘宝网根本不是一个需要时间成长的行业新秀,而是一出生就站在成熟期巅峰的巨人。
可怕的是,这个巨人还手握支付宝和CC通讯两大杀器。
前者解决了线上支付的信任难题,后者构建了即时的买卖沟通渠道。
淘宝网一出场就大杀四方。
与他们相比,自己才像个新秀般弱小无助,对面都没刻意针对,易趣网的活跃用户就开始断崖式下滑。
这场不对等的较量,让易趣网瞬间从猎手变成了猎物。
创始人敏锐地嗅到了危机,已经开始筹划出售公司。
这个决定不仅源于淘宝的突然强势崛起,更因为纳斯达克市场的震荡严重动摇了投资方的信心。
如果没有淘宝这个变量,资本或许还会选择坚守。
但在双重压力下,这些惯会见风使舵的投资者撤退得比谁都快。
至于易趣网的未来?
在资本眼中这早已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橙天集团过往战无不胜的商业战绩,连易趣创始人都已心生退意,投资者们更不会选择与这个可以预见的“沉船”共存亡。
现在他们唯一的诉求,就是在易趣彻底崩盘前找到一个愿意接盘的买家。
夜幕降临。
无数实体巨头也后知后觉的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万台e播放器在两分多钟被抢购一空,不是因为他们只能卖一万台...
限制他们销量的不是市场需求,而是橙天集团的供应链只能提供一万台。
这个发现让无数实体企业掌舵人辗转难眠:如果橙天备货量是十万台呢?
是否还是同样会在瞬间被市场吞噬?
由此引发连锁思考:既然mp3播放器能在淘宝创造如此奇迹,那么客单价更高的手机、电脑硬件呢?
这些动辄数千元的产品,哪怕只卖出e播放器十分之一的数量,也意味着数千万的销售额。
而线上渠道的优势在于,它彻底绕过了层层分销的中间环节,省下的渠道成本足以让产品定价更具竞争力。
商业嗅觉敏锐的行业领袖们已经读懂了这场变革的紧迫性。
如果说白天他们还在谨慎观望,那么当夜幕降临时,决策已经完成。
在这个赢家通吃的时代,犹豫就意味着将市场拱手让人。
没有人愿意成为那个因为动作迟缓,而被竞争对手用线上渠道打得措手不及的倒霉蛋。
一时间,橙天商务部的合作电话在深夜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