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芯片与系统,祖国作为坚强后盾

清晨的南山大厦焕然一新,员工们精神抖擞,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期待。

“首长,这是我们核心的服务器集群。”陈天引领着参观队伍,声音沉稳有力。

前方银灰色的机柜整齐排列,绿色指示灯规律的闪烁,宛如蓄势待发的钢铁军团,莫名给人一种肃穆感。

领导驻足凝视,语重心长道:“这些服务器承载着千万民众的隐私数据,信息安全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请您放心,”陈天目光坚定:“我们不仅组建了专业的网络安全团队,更构建了五重防护体系。”

“待总部大楼竣工后,将升级为独立的安全区域,实行最高级别的物理隔离。”

“我很期待。”领导微笑着颔首:“等橙天总部落成后,我一定再来看看,卢云同志可是把新总部夸上了天,说这将成为代表深城高科技发展成果的新名片。”

被点名的卢云适时上前一步,语气谦逊却不失自信:“首长,我这可不是夸大其词。”

“按照工程进度,明年一期就能投入使用,到时候还请您来视察指导。”

粤省主要领导立即表态:“省里会全力做好配套服务工作,确保这项重点工程高质量如期完成。”

“一定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卢云难掩激动之情。

这正是他最希望向领导展示的成绩,但碍于身份不便主动提及,没想到陈天无意间的介绍,反倒帮他创造了绝佳的汇报机会。

他悄悄向陈天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心中暗喜:这次考察,值了!

移步至监控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数据流奔腾不息。

陈天指向其中一块屏幕:“这是CC通讯的实时数据看板,目前注册用户突破1700万,日活跃用户稳定在200万量级。”

领导微微颔首,尽管早已看过书面报告,但亲眼目睹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

他清楚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的网民,每一次刷新都代表着一次线上互动,这种身临其境的震撼远非冰冷的报表所能表现出的。

领导凝视着大屏,突然意味深长地问道:“小陈啊,现在全国网民数量大概就是这个规模了吧?”

“根据最新统计,我国网民数量约2000万。”陈天谨慎作答。

领导轻叹一声,半开玩笑地说:“除去我这样的老同志,全国网民怕是人人都有CC号了。”他话锋一转:“看来网民规模才是制约橙天发展的瓶颈啊。”

“我们注意到部分用户注册了多个账号。”陈天巧妙回应:“产品层面还需要持续优化,满足不同年龄段用户的需求。”

陈天没有承认也没否认,只是在表示在产品层面继续深挖,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有些话领导可以提,他却不方便直说,特别是当一众领导面前,会显得过于高调张扬。

领导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这个年轻人处事之老练,远不是他这个年龄段该有的素养。

既然今天是来表态支持的,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你那天在节目录制中提出的'电脑下乡'计划,我们经过研究,决定先在深城试点,小陈,你有什么具体实施方案?”

陈天心头一震。

从节目录制到试点敲定,短短半月这事儿就有实质性进展,足见上层的重视程度。

幸亏他早有准备,否则今天真要出洋相了,自己信誓旦旦的说要把互联网带进千家万户,却没有一点方案计划。

不说别的,一个不够“成熟稳重”的标签算是贴到头上了。

“领导,我前段时间已经收购了一家电脑组装厂。”陈天胸有成竹的说:“正在研发面向普通家庭的平价电脑,让科技不再高高在上,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好!”领导称赞一声,率先鼓掌。

霎时间,整个参观队伍掌声雷动。

待掌声渐息,领导看向陈天的目光已满是激赏。

他原以为陈天还在筹划阶段并在等相关政策,没想到对方早已开始付诸行动,这表明哪怕上面不给政策对方也要实施。

这种不等不靠、说干就干的作风,正是新时代创业者最可贵的精神。

敢想敢为,知行合一,这样的年轻人,才是华夏互联网产业的希望所在。

“小陈你都准备好了,那我也表个态,每台电脑给予你不低于10%的政策补贴,上面和深城地方各承担一半。”

说着,目光扫向在场的粤省官员和卢云。

“省里全力支持。”粤省代表立即回应。

“深城一定配合落实。”卢云的回答同样掷地有声,这个补贴力度深城还是负担的起的。

领导转向陈天时,神色转为严肃:“我只有两个要求:一是必须保证质量,绝不允许以次充好;二是每户农村家庭限购一台。”

陈天挺直腰板,声音铿锵有力:“请领导放心,我在此郑重承诺:这批电脑橙天不仅会保质保量,更将不赚取一分钱利润,全部都按成本价让利给老百姓。”

“不仅如此,”他继续道:“考虑到农村用户多是初次接触电脑,橙天将组建专业的技术服务队,提供上门教学和维护服务。”

领导闻言,目光中闪过一丝诧异。

他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这个承诺,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作为政策制定者,他深知政府与企业的本质区别:政府可以不计成本地推进民生工程,从青藏铁路到偏远山区的通信基站,这些亏本买卖只有国家会做。

而企业的天职就是盈利,即便是惠民项目,也必然要考虑投资回报。

可眼前这个年轻人,不仅承诺零利润,还要自掏腰包组建服务团队。

这种格局和担当,让他不禁重新审视起这个和他孙子差不多年龄的年轻人。

领导深邃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陈天脸上,这个年轻人的眼神清澈而坚定,没有丝毫闪躲与算计。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终于,领导展颜,掷地有声地说道:“有什么需求,你现在尽管提,我会统筹考虑。”

这句话犹如一道惊雷,在随行人员中激起阵阵涟漪。

众人交换着难以置信的眼神,到了这个级别的领导,公开承诺的分量堪比千钧。

这种当着众人面说出的话,如果反悔或没做到,对于个人声望是极为沉重的打击,此前没有哪个领导会当面说出这种承诺。

这不仅代表着无条件的支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背书。

“统筹考虑”四字看似留有回旋余地,但在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只要陈天的要求不逾越底线,几乎就是有求必应。

一道道艳羡的目光投向陈天。

这个年轻人手中握着的,无异于一把能在华夏各界开疆拓土的尚方宝剑。

陈天深吸一口气,强压下胸中翻涌的激动。

他比谁都清楚这个承诺的价值,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他将获得难以想象的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

但他更明白,这样的机遇千载难逢,必须用在刀刃上。

既不能提出非分之想,白白消耗这份信任,也不能浪费在那些凭自身实力就能解决的问题上。

“领导,我想开发属于华夏人自己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硬件,包括......芯片!”

此话一出,造成的轰动不亚于刚才领导的那份承诺。

连见惯大风大浪的领导都不由得怔住了,他微微前倾身体,审视着眼前这个年轻人。

他完全明白陈天这番话的分量,这是在挑战计算机产业最核心的“芯片”与“系统”。

这是当下计算机最重要的两块领域,没有之一。

国家每年在这两个领域都投入了巨额资金,但受制于那份协议,西方技术对华夏封锁,导致收效甚微,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竟有如此雄心。

领导的目光渐渐变得深邃。

现在他终于明白,所谓的“电脑下乡”不过是陈天宏大棋局中的一步,赚钱与否根本不重要,这个年轻人真正想要的是掌握产业“命脉”。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领导声音低沉,每个字都重若千钧,“你准备好迎接这场硬仗了吗?”

陈天声音坚定有力:“领导,我比任何人都清楚前路的艰难,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业,我已经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

“在操作系统方面,希望获得中科院红旗Liux系统的完整技术授权,橙天将在其基础上进行深度优化,并确保全系列产品适配,通过市场化应用积累实战经验。”

“在芯片领域,国内已掌握0.3-0.5微米(500纳米)制程技术,我也希望能获得相关专利授权或转让,同时引进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

陈天说完最后一个字,只觉得胸中块垒尽消,一股前所未有的畅快感涌上心头。

他从来就不是那种逞英雄的个人主义者,从没想过全部靠自己和橙天来完成这项“伟业”。

在这条充满荆棘的科技攻关之路上,既然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何必非要单打独斗?

放着现成的体制优势不用,非要自己从零开始,那不是执着,而是愚蠢。

这就是华夏特有的制度优势,那些凝聚着几代科研人心血的技术成果,虽然距离国际顶尖水平尚有差距,但都沉淀在各大研究院所和国有企业之中。

只要获得政策支持,就能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攀登,省去从零起步的漫长征途。

这在西方是不可想象的,那些手握技术的资本可不会答应总统先生的“无理”要求。

陈天目光灼灼地望向领导。

他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契机。

一个能让橙天站在先辈们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向着科技高峰发起冲击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