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釜底抽薪,偷“芯”计划
橙天集团完成重组后的第三天,一则重磅消息引爆了整个风投圈。
此前市场传闻的融资意向,今日正式官宣启动首轮融资。
这场资本盛宴的开端,是刘强冬率先透露的淘宝融资消息,这个被誉为“华夏亚马逊”的项目,已经让投资人趋之若鹜。
更令人震惊的消息接踵而至,马画藤随后宣布橙天核心业务CC即时通讯也将开放融资。
这个被视作陈天“命根子”的业务,过去红杉、idg这样的顶级机构都难以染指分毫。
就在创投圈沸腾之时,真正的核弹级消息今天才正式引爆。
除支付宝外,陈天名下所有业务板块,包括现象级硬件品牌e、神秘的pC操作系统等。
全部向资本敞开大门,资本市场的反应近乎疯狂。
各大投资机构负责人恨不得直接提着现金堵在陈天办公室门口,只求能问上一句:“陈总,您开个价?”
实在是他们摸不准怎么报价。
面对资本的热切追捧,陈天异常冷静。
他既没有主动约见任何投资人,也没有公布具体的融资方案,甚至连登门拜访的投资大佬都吃了闭门羹。
这种若即若离的态度,让整个创投圈都在猜测:这位商业奇才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面对资本市场的躁动,橙天对外发言人集团副总王磊直接向创投圈放了一个消息:有兴趣投资橙天集团的,直接带价来。
这个姿态可是牛逼坏了,别人融资谁不是巴结资方?
华夏互联网企业有一个算一个,哪一笔融资不是求爷爷告奶奶说尽好话,拍胸脯吹牛逼得来的?
何曾见过企业如此居高临下地对资本喊话?
但现实就是,橙天这块“唐僧肉”确实有这个底气,他们其实也没幻想着橙天能求着他们投资。
但你好歹说个数吧,这种“带价来”的说辞无疑让风投们很是被动。
报价低了吧,他们担心橙天急眼,直接不让他们玩了,而且也担心别的风投同行背刺。
往高了报价吧,橙天也没给个准数,到底溢价多少算是高?
有没有同行出价更高?
更棘手的是,他们连陈天想要什么样的交易结构都无从得知,是以纯现金入股,还是涉及股权置换?
这些关键信息一概欠奉。
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局面,让平日里运筹帷幄的投资大佬们如坐针毡。
虽然都很心动,但一直迟迟不愿报价,他们迫切希望能与陈天当面洽谈。
可这位年轻的商业奇才偏偏稳坐钓鱼台,任凭资本市场的暗流如何汹涌,始终保持着令人捉摸不透的沉默。
......
面对各路投资人的面谈请求。
橙天方面只有一个标准回复:“陈总目前在外出差,有意向的投资者可直接提交书面报价。”
而此时“出差中”的陈天,正慵懒地倚在办公室的躺椅上,慢条斯理地翻看着那本《资本的游戏》。
一旁的马画藤挂断今天第五个邀约电话,苦笑着看向陈天:“陈总,火候差不多了吧?”
书页翻至最后一页,陈天意犹未尽的合上书本。
“帮我联系idg熊晓鸽。”陈天突然说道。
小马哥如蒙大赦,立即拨通了电话。
铃响不过一声,电话那头就传来熊晓鸽急切的声音:“马总,陈总回来了?”
“嗯,熊总现在方便通话吗?”
“方便!方便。”熊晓鸽连声说道。
“熊总,”陈天接过电话,语气热络:“最近在忙什么呢?”
“忙什么?老弟你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啊!”熊晓鸽佯装恼怒,却巧妙地用亲昵的语气拉近距离:
“不接别人电话就算了,连老哥的电话都不接,是不是太见外了?”
陈天会意一笑:“确实在外地忙了些事情,改天给老哥赔罪。”
熊晓鸽心里自然知道怎么回事,他也不是来“兴师问罪”的,刚才的故作姿态与其说是生气,不如说是为了拉近两人的关系。
“老弟回公司了吗?”熊晓鸽见好就收,顺势提议:“我这刚得了些好茶,要不带过去给你尝尝?”
“茶改日再品。”陈天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郑重:“今天是想请老哥帮个忙。”
熊晓鸽心中一喜,知道重头戏来了:“老弟尽管说,能办到的我绝不推辞。”
电话这头,熊晓鸽暗自庆幸这番苦心经营的关系没有白费,不动声色地调整坐姿。
作为第一个接到陈天电话的投资人,idg显然已经在这场资本博弈中抢占了先机。
“老哥听说过'世大积体电路公司'吗?”
熊晓鸽眼神一凝,脑海中迅速闪过最近收集的情报:“知道,老弟需要我怎么帮忙?”
他刻意放慢语速,心里已经隐约猜到了陈天的意图。
“我想要这家公司的专利技术和设备。”陈天单刀直入:“有办法操作吗?”
电话那头短暂的沉默。
熊晓鸽的猜测得到了证实,他听懂了陈天的潜台词,让他拿‘世大半导体’的技术和设备来换橙天的股份。
世大半导体的技术资产,正是陈天给张如京准备的“见面礼“。
也是切断往后专利侵权隐患让张如京无后顾之忧的重要一步,况且里面还有大量的半导体行业人才和设备,陈天对此势在必得。
这段半导体行业的恩怨,熊晓鸽再清楚不过:
1997年,张如京带着德州仪器的人才和经验在台岛创立世大半导体。
短短三年,这个后起之秀就蚕食了台积电30%的市场份额。
台积电张中谋坐不住了,很快找上门来,提出要收购世大,可张如京想把世大建起来迁到华夏去,自然不肯卖公司。
张如京的拒绝并没有让张中谋放弃,趁着张如京出差之际,他以高出市值9倍的50亿美元天价,说服其他股东完成了“偷袭式”收购。
当张如京回到公司时,迎接他的是已成定局的收购协议。
就在他黯然收拾办公室时,张中谋出现了,这位行业教父深知张如京的价值,提出优厚条件挽留。
“我可以留下,”张如京开出条件:“但必须在大陆建厂。”
张中谋表面应允,却屡屡推诿。
终于看穿真相的张如京拍案而起:“你不去,我去!“
“你敢走,10亿股份作废!”张中谋的威胁在身后响起。
张如京头也不回地甩上门,从此与台积电分道扬镳。
这段往事在熊晓鸽脑海中快速闪回,他深吸一口气:“老弟,这事...确实有操作空间,不过,咱们得好好筹划。”
“我有个釜底抽薪的计划。”陈天早有准备,听到熊晓鸽愿意帮忙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这事儿陈天去谈,给台积电一百亿美元都收购不了世大,但让代表idg的熊晓鸽去谈,绝对会事半功倍。
“愿闻其详。”熊晓鸽闻言精神一振,也想看看这位产品天才,在商业手段上的火候。
“老哥可以先在开曼注册一家半导体公司,以在美建厂的名义,向台积电收购世大的'落后'设备和技术。”陈天娓娓道来。
“妙!”熊晓鸽立即会意:“这个注册地也选的很好,既规避了米国或者台岛干涉的政治风险,又不会引起张中谋的警觉。”
陈天接着补充:“台积电收购世大根本不是需要那些技术和设备,完全是打压式收购,这些技术和设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多余的。”
“话虽如此,”熊晓鸽思考片刻,话锋一转:“不过,要是张中谋执意不卖...”话外音实则是在询问陈天愿意付出什么。
“我相信老哥的手段,idg在硅谷的人脉,想必能找到合适的'白手套'。”陈天明白其中的道道,不会让对方白白帮忙:“我愿拿橙天国际通讯5%股份换取世大所有技术和设备。”
“老弟果然痛快。”熊晓鸽强压住兴奋。
熊晓鸽在心里快速盘算着,世大只值5亿美元左右,这还是全盛时期,台积电花50亿收购完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张如京离开后,世大现在就是个“废厂”,在台积电手里完全就是鸡肋,不管是技术还是设备台积电已经有了更先进的。
而陈天给出的条件,哪怕就按100亿美元估值计算,这5%股份也价值5亿美元。
熊晓鸽心里很清楚,100亿早都是老黄历了,这次没有300亿美元估值,根本拿不到橙天通讯一毛的股份。
熊晓鸽现在唯一要解决的就是台积电抱着这些“落后”技术和设备不撒手。
这事儿对陈天很难,甚至可以说不可能完成,张中谋哪怕把这些设备技术丢进垃圾桶,也不会卖给可能会成为竞争对手的陈天。
但对idg来说,只能说是有点难度,他们有的是办法让张中谋就范。
他完全可以用米国高校研究所或新兴企业的名义完成收购,既不会威胁台积电的市场地位,又能给张中谋一个体面的台阶下。
“这事就包在我身上。”熊晓鸽终于松口:“不过...事成之后,橙天的后续融资...”
“idg会是最优先对象。”陈天给出了承诺。
挂断电话后,熊晓鸽立即拨通了一个华尔街的号码。
这场看似不可能的收购,在资本运作的老手眼中,已经变成了一盘美味的大餐。
陈天这步借力打力的棋,不仅能获得世大的技术和设备资产,也算是帮张如京报了当初被“偷袭背刺”的一箭之仇。
熊晓鸽肯定会“贱买”这些垃圾资产,当这笔交易最终完成时,这些曾经被张中谋以50亿美元天价“抢购”的技术和设备,很可能连原价的零头都卖不到。
它们将跨越海峡,重新回到张如京手中,完成一个宿命般的轮回。
电话两端,陈天和熊晓鸽都默契地没有提及张中谋可能的反应。
在这个资本至上的游戏里,输家的愤怒从来都不在赢家的考虑范围之内。
商场如战场,当初张中谋能用资本手段突袭世大,今天他们自然也能用同样的规则完成这场“技术回流”。
这场精心设计的“技术劫案”,将成为华夏半导体产业破局的关键一步。
至于张中谋事后会不会暴跳如雷?那已经不重要了。
陈天脸上浮现出莫名的笑意,这只是他计划的第一步,对橙天感兴趣的远不止一个idg熊晓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