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让陈天也尝尝被颠覆的滋味

idg资本华夏办事处。

熊晓鸽放下电话,喃喃自语:“陈天这小子,胃口确实不小。即时通讯、电商还不够,现在又要进军半导体。”

说着,轻笑一声:“不过这与我何干?我只是个单纯的投资人。”

作为风投界的教父级人物,他见过太多在某一领域极为突出的天才创业者。

其中也有取得成绩后飘飘然,开始胡乱四处“撒钱”的人,但最终无一例外都撞得头破血流。

连全球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巨头微软,都没有直接涉足高科技硬件领域。

像陈天这样跨领域四处出击,却都搞得风生水起的实属生平仅见。

助理敲门进来,递上一份刚刚打印出来的文件:“熊总,这是您要的世大半导体最新财报。”

熊晓鸽接过文件,快速扫了一眼,心中更加有底。

世大被收购后不仅没能为台积电产生收益,还不断往里亏钱,填补人员工资和设备维护。

“帮我约见张中谋,就说我受哈佛大学委托,想要与台积电洽谈学术合作。”

......

红杉资本华夏办公室。

十几个分析师正对着电脑疯狂工作,屏幕布满橙天各项数据:用户增长率、gmv、Arpu值...

“再给我加30%溢价!”红杉华夏负责人郑庆鹏拍着桌子:“idg已经抢先一步,我们不能在价格上再输一城!”

创投圈永远没有秘密。

就在三小时前,idg资本熊晓鸽与橙天创始人陈天秘密达成协议的消息已经在圈内流传开来。

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分析师欲言又止:“郑总,按照最新估值模型,橙天的pe已经达到62倍,互联网泡沫才刚刚...”

“你不要拿纳斯达克上那些垃圾ppt公司当作参考对象!”郑庆鹏打断他。

“陈天构建的是闭环生态!CC通讯只是入口,电商、支付、游戏才是真正的现金流。”

“在华尔街和股民眼里,入口才是最关键不可替代的产品。”

当郑庆鹏转身毫不犹豫在白板上写下“100亿$”时。

办公室突然安静下来。

所有分析师都清楚,按照橙天当前月盈利1.2亿华夏币计算,这个估值意味着橙天需要近60年才能回本。

这还是仅针对CC通讯华夏业务的报价,已拆分的CC国际板并不包含在内。

类似的场景也在软银、高盛、凯雷等机构的办公室里上演。

分析师们彻夜不眠地调整着估值模型,随着机密数据包在投行间加密传输。

一则预言开始在华尔街精英圈里疯传:“橙天:第一个来自华夏的世界级互联网巨头?”

某家对冲基金的晨会简报上,甚至出现了更大胆的标题——《千亿美金俱乐部的下一个成员》。

......

魔都一家私人会所里。

陈天正和一位老者对弈,棋盘上黑白交错,局势胶着。

“小陈啊,你这步棋下得险啊。”老者落下一子,笑眯眯地说。

陈天注视着棋盘,手指轻轻摩挲着一枚黑子:“张教授,险中求胜,不正是商业的本质吗?”

被称作张教授的老者大笑:“好一个险中求胜!收购世大可不是小事,台积电那边不会轻易放手的。”

“所以才有这驱虎吞狼之计。”陈天终于落下那枚黑子,棋盘上的局势瞬间明朗。

他抬起头,眼中满是自信:“华夏需要自己的先进半导体制造能力,不仅是生意,更是国运之争。”

张如京凝视着瞬息万变的棋局,指间的白子迟迟未落。

半晌,他缓缓收回手:“这局...是我输了,未来是属于你们年轻人的。”

抬起头时,眼中已多了几分果决:“我会尽我所能,联系德州仪器还有世大那几个老家伙,但最终成与不成,还得看天意了。”

“我只信人定胜天,”陈天语气坚决:“联系老朋友可以,但我不想外资参与我们的中“芯”计划,事实证明靠他们抵御外敌毫无用处。”

陈天这是有感而发,前世记忆中的教训历历在目,当中芯被围剿时,那些所谓的国际资本股东全都选择了沉默。

张如京望着眼前的年轻人,仿佛看到三年前那个不顾家人同事劝阻执意回国建厂的自己。

不同的是,陈天不仅有着同样的满腔热血和不屈服于命运,更有着他当年所欠缺的雄厚资本和商业手腕。

“好。”张如京终于点头。

他引入外资本也不是单纯为了化解政治风险,最重要的是他缺乏资金,现在有陈天入局补足,外资可能产生的掣肘反而成了累赘。

更何况,一家真正的中“芯”企业,确实不该披着太厚的“白皮”。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起来。

陈天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再次按下了拒接键。

张如京看了眼说道:“如果有事儿你先去忙,合作的事儿等世大收购出了结果,咱们清点一下再详谈。”

“杭城马芸,已经找我四五次了。”陈天轻描淡写地说,“他想用阿里的客户资源和所谓的'未来物流'换我淘宝40%的股份。”

张如京挑眉:“条件不错,为什么不谈谈?“

陈天收拾着棋盘上的棋子:“淘宝的未来不是一个阿里巴巴可以媲美的,物流...我也有了安排。”

张如京突然明白了陈天年纪轻轻却如此成功的秘诀。

那是一种近乎预知般的自信。

每一步落子也都恰好卡在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手中仿佛握着未来的地图。

......

杭城西溪园区,阿里总裁办公室。

马芸听着话筒里再次传来的盲音,举起手机——

但最终...

他深吸口气,拨通了另一个号码:“喂,老孙吗?我是马芸...对,关于阿里生死存亡的大事儿,我们需要当面谈谈。”

电话打完,马芸才勉强压下内心中的不安。

橙天系影响力越发恐怖了,它稍微一点动作就能影响整个行业。

特别是淘宝也要开启首轮融资的消息传来,马芸彻夜难眠。

早前他之所以敢放下豪言做物流,是三个月前,他拿到了以软银为首的共计2500万美元投资,这是他底气所在。

并且他还通过分析陈天过往事迹,得出结论:陈天并不亲近资本,淘宝短期内不会靠融资大肆扩张。

这也被马芸看做是陈天致命的弱点,他当时还意气风发的对蔡重信说:“陈天拒绝资本介入,势必会影响到淘宝扩张,这是我们的机会。”

但是现在,淘宝也将开启融资...

“我们的C2C电商平台聚划算刚开发完成,菜鸟物流也才搭起架子,现在就和淘宝正面交锋...”

马芸突然转向蔡崇信,眼中满是不确定:“崇信,你觉得我们有几分胜算?”

蔡重信闻言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这个曾经被37家vC拒绝却依然谈笑风生的男人,此刻竟在橙天的阴影下显露出罕见的犹疑。

他想起阿里创业伊始时,马芸站在办公桌上激情演讲。

那时的阿里发不出工资,他却依然固执的“拒绝”着根本不存在的“vC投资”。

就是如此乐观自信的马芸马大嘴,现在却连拔剑的勇气都快失去,还需要通过得到他的肯定来增加底气。

“jack,”蔡重信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意味深长地反问。

“你觉得陈天最可怕的是什么?为什么他每进入一个领域,都能像飓风过境般重塑行业格局?”

听到这个问题,马芸抬头揉了揉太阳穴,许久,才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老蔡,硅谷那些媒体这次没说错。”马芸声音带着几分疲惫:“陈天可能是二十一世纪最杰出的产品经理,没有之一。”

“怎么说?”蔡崇信挑了挑眉,没想到一向心高气傲,自视甚高的马芸会如此夸赞一个年轻后生。

“我们开发聚划算,”马芸坐直身体,语速加快:“要经历立项评审、需求讨论、原型设计,技术团队还要反复论证实现方案。”

“光是兼容性测试就推倒重来三次,两个月才勉强上线,可你看看淘宝——”

蔡崇信注意到马芸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

“陈天开发产品就像在照着图纸施工。”马芸声音越来越低:“没有试错,没有反复,上线就是完成态。”

“CC是这样,淘宝是这样,连他们推出的《率土之滨》游戏也是这样。”他猛地抬头:“这不合常理!除非...”

“除非他早就知道最终形态应该是什么样子。”蔡崇信轻声接上后半句,突然感到一阵寒意。

两人对视一眼,随即不约而同的笑了,办公室里的凝重气氛都消散不少。

马芸重新靠回椅背:“开什么玩笑,他又不是外星人,还能未卜先知不成?我们不要自己吓自己。”

蔡崇信也笑着摇了摇头:“这个世界上可能真的有天才,他对产品的天生直觉和用户需求把握,就像莫扎特听一遍就能记住整部交响乐,这是属于天才的天赋。”

“管他什么天才不天才。”马芸突然站起身,双手撑在办公桌上,眼中重新燃起熟悉的战意。

“那我们的产品,还上不上了?”蔡重信再次把这个问题抛还给了阿里的绝对核心。

“必须上!而且要上得漂亮!”他抓起手中的马克笔在桌上刷刷写下三个大字:闪电战!

“第一仗就要打得淘宝措手不及。”马芸嘴角已经重新挂回那个标志性的自信笑容。

“让陈天也尝尝被颠覆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