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游子归乡

深夜。

万米高空之上,陈天乘坐的航班正穿越在太平洋的漫漫黑夜中。

华夏大地却迎来破晓。

晨光微熹中,一则震撼性的商业新闻正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

国内上百家线上线下新闻媒体,所有头条都在重复同一个传奇故事。

陈天反攻米国市场,全资收购市值十亿美金的米国企业paypal,更与微软达成史无前例的战略合作。

国际版CC将直接预装在未来的widows系统中。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国内互联网人梦寐以求却始终未能突破的“壮举”,竟被陈天轻易斩获。

此等能记载到华夏互联网发展里程碑的事迹,此时不吹还待何时?

事关华夏与米国的全球性商业大新闻,按常规流程都是央视先定调子,其它媒体跟随报道。

央视这次动作很快,陈天人都还没回国。

《早间新闻》就把陈天在米国的全部行程,以影音结合的形式在电视上进行了极为详细的报道。

央视此次还罕见地打破了常规编排。

三十分钟的节目里,足足二十分钟都在播放陈天的“米国纪实”行程。

航拍镜头下的硅谷。

陈天与马斯克谈笑风生的特写,微软总部会议室里与盖茨的会面......

这些提前录制好的画面配上主持人激昂的解说,活脱脱变成了一部华夏企业征服全球的商战大片。

没人想到央视竟然会像播放国内企业宣传片一样,这么大篇幅的为陈天个人及公司做这种规格的宣传。

这个待遇是破天荒的头一遭,也足见上层对陈天这次“米国之行”的重视程度。

当全国民众看完这个“陈天专场”后,彻底被震撼到了。

对观众来说,最戏剧性的莫过于米国股市波动这段插曲。

当主持人讲述,因陈天收购paypal而引发米国互联网企业股价大跌,而唯独两家华夏互联网企业逆势暴涨近一倍。

看到这儿,华夏各层观众心中油然而生出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民族自豪感。

接着主持人讲述比尔.盖茨为挽救微软股价下跌,当即提前在官网宣布与橙天的全方位合作。

本想去蹭波热度拉回股价,结果没想到,居然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这让国内观众觉得好笑之余,也对陈天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这个年头,媒体说摩根、洛克菲勒这些米国富可敌国的财阀家族。

国内观众可能会一脸懵逼,不知道是何许人也。

但比尔.盖茨在华夏的名头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就是这样一个在华夏人看来“神”一般的大人物,居然会对陈天让步和“讨好”。

谁都没想到,一个华夏互联网企业,一个华夏人,竟然能够在世界范围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首都某大院里。

商务部老陈轻轻搁下手中的报纸,对正在修剪盆栽的老伴感叹道:

“我经手外贸工作三十余年,还真没见过哪个民营企业家能做到陈天这般地步......”

“不就是收购了家米国企业嘛,这些年走出去的企业还少吗?”

老伴头也不抬,手上剪刀“咔嚓”一声剪去多余的枝桠。

她知道怎么勾起老头子的话头。

“我指的是民营企业家,”老陈接着补充道:“重点不是陈天的财力和商业收购,而是其在美的影响力。”

“这次美股互联网企业的暴跌就是陈天影响力的证明,米国股民认为华夏的互联网企业将全面崛起,这也是我和上层最看重的点。”

老伴耳濡目染之下很容易就听懂了老陈的意思,似笑非笑的说道:“难怪你非要撮合孙女儿和他认识。”

“胡说什么!”老陈老脸一红:“我就是觉得年轻人该多交流,再说孙女儿对商业方面挺感兴趣,我就搭了个线......“

老伴不再作声,望着窗外的银杏树出神。

原本她对商人总有些成见,但若真如老头子所说,这个年轻人在国际商界都能翻云覆雨,倒也算得上人中龙凤。

只要孙女儿自己愿意,她这个做奶奶的自然不会再阻拦。

......

各大论坛的评论区也炸开了锅,到处充斥着对陈天毫不吝啬的赞扬。

【陈天太特么给咱们华人长脸了,那可是盖茨啊!】

【谁特么说不是,我头一回全程看完‘枯燥’的国际新闻,到现在我还心潮澎湃!】

【国内如果能多出几个陈天这样的企业家,咱们腰杆子就能彻底挺起来了。】

【陈天是上天赐予华夏的天之骄子,他必然将带领华夏互联网实现弯道超车。】

【陈天是华人的标杆和骄傲,我期待他成为比尔.盖茨一样在全球都威名远扬的世界首富,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

【这怕是有些难,盖茨身家超过千亿美元,陈天想超过恐怕很困难。】

【谁知道陈天现在的身家?有没有两百亿美元?】

【估计够呛,哪怕有也很虚,陈天都是虚拟资产。】

【一步步慢慢来,陈天还年轻,未来还有很多机会。】

在一片赞誉声中,几个知名“理性分析”人士开始发声:

倒不是直接攻击陈天,只是“理性”分析了一波陈天这次取得的商业成果。

【客观来说,paypal在米国互联网行业并非顶尖企业,至于后续引发的美股波动...】

【恰好陈天是第一个收购米国互联网企业的华人,米国股民一时无法接受这种心理落差,才引发了后续一系列市场情绪化反应,与陈天个人影响关系不大。】

【至于与微软的合作,是正常的商业合作,甚至大概率是陈天主动登门拜访,才获得了此次合作机会。】

【毕竟...这次是陈天飞往米国求见盖茨,而非对方来华,在商业礼仪上,主动方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这些看似中立客观的分析迅速吸引了一批拥趸:

【终于看到清醒的发言了!某些人把陈天吹得太神了。】

【米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商业环境比国内企业先进太多,华夏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些评论者对于商业上的事儿丝毫不懂,也大多没出过国,但他们对外国尤其是米国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

在他们想来,那里是文明的灯塔。

那里没有黑心工厂与剥削员工的老板,工作轻松福利好,居住环境优渥,人人都能住大别墅。

对于那些大吹陈天,拉踩米国企业的网民他们很是看不过眼,

他们无法接受“华夏企业能战胜米国企业”的论调。

这是在破坏他们心中的理想国图景,那里空气都是鲜甜的。

此前主流舆论一边倒的盛赞陈天,让他们不敢发声,

现在终于找到“理性中立”的大本营,他们自发顶帖,想让更多的网民看到这篇真正的好帖。

陈天的拥趸看到这些发言总觉得心里有些不太舒服,但对这些“理性”发言也不好直接攻击。

人家只是实事论事,也没有辱骂陈天,他们哪怕觉得哪里有些不对,但也不好直接发作。

也就是此时的网民,还不知道华夏有这样一群未来被称做“公知”的群体存在。

第一次见到这种“理中客”实在有些不好下嘴,甚至很多人反被这套言论所洗脑加入了他们。

千禧年大多数人并没有去过米国,互联网也没有后世那么发达,都不太清楚米国具体是什么样,只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这些所谓的“理性派”大v,正是靠着信息不对称在国内收割流量。

他们深谙如何用看似客观的数据和话术,包装自己的立场。

当粉丝经济兴起时,他们靠着这些忠实拥趸,真就过上了自己描绘的“美国梦”生活。

住着大别墅,开着进口车,子女就读国际学校。

而那些被洗脑的普通网民,直到移动互联网普及、信息壁垒被打破后,才惊觉被骗。

原来美国的月亮并不更圆,空气里没有甜味。

相反,米国街头枪击案频发,毒品问题肆虐,天黑后连市中心都不敢随意走动。

所谓的“永久产权”别墅,每年要缴纳高额房产税,一旦失业断供就会被扫地出门。

......

与此同时,日韩媒体的报道角度则更为微妙。

他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吹捧美国,反而将聚光灯对准陈天:

“华夏商业巨鳄的全球野心。”

“陈天模式对东亚经济的冲击。“

日韩官员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是否要对已经在本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CC系企业采取限制措施。

某国经济产业大臣在闭门会议上直言:“这不是普通的企业竞争,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互联网话语权战争。”

按照市场调查,CC已经在日韩占据了一半的即时通讯市场份额,msn和iCQ占了另一半。

CC逐渐对二者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即时通讯软件的特点就是虹吸效应,赢者通吃。

他们如果再不出手干预,msn和iCQ很快将在与CC的市场竞争中彻底败下阵来。

日韩这些高层无法想象自己的使用的互联网软件全都出自一家华夏公司。

他们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都难以接受。

但几番讨论,他们也没有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不可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封禁方案。

他们在华夏也有很多企业,还有逐年增加的对华出口额。

这些都不允许日韩政客们,使用过于粗暴的行政手段针对陈天和他的公司。

这完全是伤敌八百自送一千五。

但不靠行政干预,正常市场竞争,现在又没人能干的过橙天系产品。

东京首相官邸的会议室里,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松本参事官率先打破沉默:

“诸君,我们不妨参考华夏的做法,出台《外资互联网企业管理条例》,要求所有外国互联网企业必须与日企合资才能运营。”

外务省的山田立即附和:“这个提议很有建设性,事实上,华夏在汽车、金融等多个领域都实施了类似政策,我们完全有先例可循。”

“这个方案行不通。”国际商务课的佐藤课长突然出声,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继续道:

“诸位是不是忘了,谷歌、亚马逊、facebook这些美国巨头在我们市场的占有率?真要实施合营制度,第一个跳脚的会是华盛顿。”

会议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官员们这才反应过来,日本互联网市场早已被美国企业垄断,彻底成为了他们的后花园。

微软掌控着办公软件,谷歌把持搜索引擎,亚马逊统治电商领域。

这些米国互联网巨头,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那...如果只针对华夏企业呢?”松本不死心地小声提议。

“八嘎!”首相猛地拍案而起,茶杯都震得叮当作响:

“你是要让日本在国际社会沦为笑柄吗?专门针对某个国家的歧视性立法,这算什么法治国家!”

在场的官员们都低下了头。

这就是当代日本的困境,既渴望展现大国威严,又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既想维护所谓的国际形象,又难以摆脱骨子里的自卑情结。

一部法律若要对不同国家区别对待,那这个国家的司法尊严将荡然无存。

这会成为人类走入法治后最大的世纪笑话。

此时日本也很注意自己的国际形象,至少不能给外界留下一个欺软怕硬的国际形象。

......

陈天此时还在国际航班上。

完全不知道,自己被国内媒体渲染成肩负华夏互联网兴起大任的民族英雄。

陈天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将座椅调直。

长达十几个小时的飞行让他身心俱疲。

空乘送来的餐盘也几乎原封未动,那块干硬的面包像是放了三天,勉强啃了一口味同嚼蜡。

牛奶的腥味也让他这个从小喝豆浆长大的人直皱眉头。

向来不讲究饮食的他,此刻也觉得这些食物难以下咽。

在饥肠辘辘、度日如年的时候,他想到的不是什么山珍海味,竟格外想念“久远”的家乡味道。

此刻他不是媒体笔下的“华夏互联网企业领袖”,只是个在云端漂泊的游子。

只想快点回家。

“先生,需要再加热一下餐食吗?”空乘轻声询问。

陈天摆摆手,目光不自觉地飘向窗外。

高空下,地球另一端的家乡此刻应该正是清晨。

他突然记起小时候上学路上,巷口那家早点铺子飘来的芝麻酱香气。

两毛钱一碗的热干面,老板总会给熟客多舀一勺萝卜丁。

“这是想家了啊...两年多了...”他自嘲地笑了笑。

可转念一想,那个被称为“家”的地方,除了斑驳的老墙和并不美好的童年回忆,

还剩下什么呢?

飞机轻微颠簸了一下,让陈天收回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