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政策“大礼包”

上午九点整,

深城一把手卢云率领班子成员,前往位于南山区的橙天集团调研考察。

这个豪华阵容一经曝光,在深城政商两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这已经算是地方对民营企业最高规格的礼遇了。

卢云望着窗外隐约可见的南山大厦,对此次调研,心中也充满了期待。

不仅因为橙天集团如今已是业务遍及全球的华夏互联网巨头。

更因为这家企业是他主政深城期间,亲自招商引资引进的重点“高新”项目。

这一点至关重要!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城从来不乏世界级企业。

但那些都是前任的成绩。

唯有橙天集团,从落地深城到腾飞,都深深打上了他卢云的印记。

事实证明,陈天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当初那个仅靠即时通讯软件CC起家的初创企业。

在深城的短短一年间,就接连又孵化出淘宝网和e两大现象级高科技公司。

如果说CC还是在莞城孕育的果实,那么后两者则完全是在深城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参天大树。

此刻回想起来,卢云不禁为自己当初力排众议、特事特批引进橙天的决策感到欣慰。

从土地政策到税收优惠,每一个环节他都顶着质疑大力支持。

体现出了他敢于积极接纳互联网这个“新兴”领域的魄力。

有因必有果,陈天和他的公司没让他失望,孕育出了丰厚的果实。

这段辉煌的经历必将成为卢云仕途履历中最亮眼的一笔。

“慧眼识英”“开拓之士”这样的评价已是板上钉钉。

在这个以经济发展论英雄的年代,这种评价会是他未来扶摇直上最有力的敲门砖。

原本卢云计划等橙天总部园区一期工程竣工后再来考察。

但陈天此次米国之行的轰动效应,让这个行程不得不提前。

全球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让这位地方主官意识到,他必须在这个关键时刻站出来,向外界传递明确信号。

橙天的辉煌成就,也有深城这片热土的滋养。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城发展的这段日子里,陈天展现出了难能可贵的政治智慧。

橙天哪怕在国内互联网公司中名气最大,却从未以“明星企业”自居。

陈天也没有因为取得了些成绩,向卢云提出过任何非分要求。

相反,橙天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准时足额发放薪资、严格执行劳动法、积极履行各项社会责任......

凡此种种,都让卢云在各个大小会议上谈起这家企业时底气十足、与有荣焉。

这次调研,卢云是带着“有求必应”的诚意而来。

在来的路上,他就已经在心里定下调子。

只要不违反原则,陈天提出的任何要求都可以满足。

作为地方一把手,他手里掌握的资源,足以给这家已经一飞冲天的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

从人才落户指标到商业地块审批,从税收优惠政策到专项贷款支持。

这些都是他一句话就能敲定的事儿。

当车队缓缓驶入南山大厦前广场时,陈天已在楼下恭候多时。

醒目的“00001”黑色桑塔纳在公司门口稳稳停住。

陈天快步朝桑塔纳后车厢走去,卢云也没等秘书开门,主动推门下车并朝陈天走去。

这个动作让随行的官员互相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在体制内,社交礼仪颇为“讲究”。

别小看卢云简单主动的向前几步,这代表他是在与陈天“平辈”相处,完全没有把陈天当成“下属”看待。

两人相向而行,最终握手的位置恰好是正中间。

这个站位被现场数十家媒体的长枪短炮精准捕捉,闪光灯连成一片。

按照惯例,领导视察时企业负责人应该主动迎到车前,而此刻两人互动完全是对等的商务礼仪。

“卢书记百忙之中莅临指导,是我们橙天的荣幸。”陈天微微欠身,语气热忱而不失分寸。

卢云亲切地拍了拍陈天的手背:“陈总说笑了,我们这是来取经的,深城需要更多像橙天这样的标杆企业。”

在简短的媒体见面环节,卢云毫不吝啬对橙天的赞誉:

“陈总年轻有为,带领橙天创造的一个个互联网奇迹,值得我们所有人认真学习。”

花花轿子众人抬,陈天投桃报李:“正是深城这片创新开放的沃土,才孕育出了今天的橙天。”

视察工作大多是走个过场,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媒体后续报道提供宣传素材。

但卢云今天的考察却格外细致入微。

与寻常走马观花式的调研不同,他特意要求安排完整的考察路线。

他坚持要走遍橙天的每一个核心部门,三个王牌业务:CC即时通讯、淘宝电商平台和e,一个不落地进行实地调研。

在三个多小时的考察中,卢云展现出了惊人的专业素养。

他不仅认真听取陈天的讲解,还会适时抛出几个切中要害的问题:

“CC的海外运营策略和国内有哪些不同?”

“淘宝的支付系统安全性如何保障?”

陈天一一作答,两人不时就某个技术细节展开深入讨论。

随行官员都暗暗称奇,从卢云对互联网行业的了解程度可以看出,这绝不是提前临时做功课,而是大量的日常积累。

时近正午,考察终于结束,陈天适时提议:“领导,我在附近安排了便餐,不如先用过午饭再继续?”

谁知卢云却笑着指了指电梯:“听说橙天的员工食堂在业内很有名气?不如带我们去体验一下?”

见陈天略显迟疑,他又半开玩笑地补充道:“怎么,陈总该不会是怕我们吃穷了公司吧?”

“领导说笑了,”陈天连忙解释:“只是担心食堂的粗茶淡饭怠慢了各位领导。”

“诶,这话就不对了。”卢云转向身后的班子成员:“我们下来调研,就是要看、要体验最真实的情况。”

“汉国同志,你说是不是?”

刚刚升任代市长的张汉国会意地接过话茬:“卢云同志说得对,企业的员工食堂最能反映企业文化和管理水平。”

“今天我们就当一回橙天的'编外员工'。”

说完,张汉国还对陈天开了个玩笑:“陈总放心,我们都会付饭钱。”

其他领导也纷纷附和。

“我可是听说橙天的食堂有'小五星级'的美誉,今天总算能一饱口福了。”

“正好取取经,看看怎么让我们机关食堂也提升提升。”

这一番对话,巧妙化解了陈天的顾虑,还将略显严肃的考察氛围变得轻松活泼了许多。

陈天注意到,卢云说笑间,已经不动声色地将“员工餐”这项纳入了调研议程。

陈天不再推辞,对自家食堂的伙食质量他充满信心,连他自己平日也常在这里用餐。

当领导们步入宽敞明亮的员工餐厅时,眼前景象让见多识广的官员们都为之一怔。

长达二十余米的自助取餐区里:

红亮诱人的油焖大虾,泛着琥珀色光泽的红烧肉,皮黄肉嫩的白切鸡,香气扑鼻的青椒炒牛肉......

汤品区里:老鸭汤、排骨汤、紫菜蛋汤也都冒着腾腾的热气。

还有摆的琳琅满目的时令水果、精致甜点。

众人看的是目不暇接。

“陈总,这就是你说的'粗茶淡饭'?”

张汉国指着餐盘里足有巴掌大的油焖虾,半开玩笑地问道。

作为分管经济的市长,他十分清楚这样的餐饮标准意味着多大的成本投入。

陈天笑着解释:“互联网行业工作强度大,员工还经常加班。”

“我们始终坚持一个理念,不能让员工饿着肚子写代码。”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其实也就是些家常菜,胜在食材新鲜、种类丰富。”

卢云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餐厅环境。

窗明几净的用餐区,井然有序的取餐队伍,脸上全是满足神情的员工们。

这些都在印证着橙天“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并非空话。

他拿起餐盘,对随行人员说:“既然来了,就都尝尝橙天的'家常菜'。”

卢云要不是想到今天自己是临时起意来食堂用餐,还真会怀疑陈天这是提前准备下,给他们做的“秀”。

他们都是见过世面的人,之所以惊讶,倒不是说这些菜肴都是多么稀有的山珍海味。

这些菜如果放到大酒店只是稀松平常的水准。

众人惊讶的是橙天员工餐能达到这个水准。

取餐过程中,几位局长小声议论:“这标准比我们机关食堂高多了。”

“难怪都说橙天挖人不但只靠高薪,处处见细节啊。”

卢云端着餐盘在陈天对面坐下,看似随意地问道:“这样的标准,员工每顿伙食费要多少?”

“两块钱一餐,不限量自助。”陈天递过一张饭卡:“我们给每位员工都办了充值卡用作付款。”

卢云微微颔首,这个价格在这年头还真不算便宜。

他在心里快速算了一笔账。

以深城当前的物价水平,普通工人日薪约十元,市场上猪肉两元一斤,一个包子才一毛钱。

而橙天员工一餐就要花掉一斤猪肉的钱。

若一日三餐都在食堂解决,伙食费就要占去日收入的六成。

这绝对不是普通工人能承受的起的,他们还有家人需要靠工资生活。

但转念一想,互联网行业薪资水平普遍偏高。

橙天更是其中翘楚,普通员工月薪也高达800-1000元,这样的餐饮支出对他们而言尚在可接受范围。

卢云夹起一块红烧肉尝了尝,肉质酥烂入味,火候恰到好处。

以目前餐厅的菜品规格来看,陈天必定还要额外补贴,才能维持这个标准继续运营下去。

这种无处不在的隐性福利,恰恰体现了陈天对员工的关心和重视。

用餐结束后,几位领导望着餐盘里剩下的虾壳,欲言又止。

他们机关食堂每餐标准才五毛钱,与橙天一比确实相形见绌。

但卢云用眼神制止了可能的提议,政府机关若效仿企业搞高标餐饮,难免会落人口实。

有些事儿,企业做得,政府却做不得。

陈天注意到,随行记者在午餐后已被礼貌地请离,而卢云等人并没有离开的意思。

他心领神会地将领导们引至公司顶楼会客厅。

真正的重头戏,此刻才刚刚开始。

果然,陈天将众人刚请到会客厅,茶还没来得及奉上。

卢云就清了清嗓子,开诚布公的说道:“小陈,我今天可是把班子成员都带了过来,深城对橙天的发展一直都很重视,这次过来...

其一是考察调研,刚才已经看过了,你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好。

其二,是想听你讲讲公司目前经营上有没有遇到困难。

如果有困难,尽管提出来,能解决当场解决,解决不了的,我们向上级部门反映协助解决。”

卢云率先就定下了基调,话里话外都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没有一点儿场面话。

陈天先表达谢意:“感谢领导们的关心,橙天大体上没遇到什么困难,但员工福利上...”

“但说无妨。”卢云很配合,这次来就是要给橙天政策“大礼包”的。

不怕陈天提条件,他要真一个不提,卢云反而还不乐意,税收优惠、土地批文这些常规支持,对普通企业是雪中送炭。

但对橙天这种“全球性”标杆企业来说,扶持力度显然远远不够。

若干年后当橙天跻身世界百强时,媒体若问起:“深城给了在初期给了橙天什么支持?”。

总不能让陈天只拿得出减税和批地这样“平平无奇”的回复。

陈天心领神会。

他明白了卢云今天调研的目的,对方明显不是来听他客套的,而是让自己提出实实在在的“困难”。

“我们计划建设员工公寓,吸引更多顶尖人才汇集深城、加入橙天,但如果按照商业开发拿地...”陈天起了个头。

卢云微微颌首,看向张汉国:“有相关政策扶持吗?”

“可以参照'公房'标准,可此前都是国企或机关单位...”张汉国有些犹豫地回道。

陈天一说他就明白了意思,无非是想用远低于商品房的地价拿地,建设不能交易的员工福利公寓。

国企在房改前一直有这个政策,但民营企业确实没有先例。

卢云直截了当地问:“政策对企业性质有无明确要求?”

“有,只能是国有企业或机关单位,这些房子说到底也是国有资产。”张汉国对政策了如指掌,毫不犹豫的回道。

卢云也明白这个是国企、机关单位的员工福利,私营企业确实不太符合这个政策。

他眉头微皱,脸色不太好看,有些下不来台。

他是来给陈天送扶持,结果对方刚提了一个“小”要求,自己这边就卡住了。

这让卢云面子多少有些兜不住,场面一时也有些冷场。

体制内从不缺聪明人,为领导分忧解难是下属的责任和工作。

国土局负责人适时接过话头:“领导,既然'公房'模式不适用,按正规商业住宅批地给橙天也是可以的,橙天是我们深城明星企业,适当的优惠...”

他说到这里就适时的停住了。

该给多少优惠,自然要等领导定夺,他只需要出谋,而不是定策。

卢云闻言,嘴角浮现出满意的笑容。

这才像话,要的就是这种“当场办公”解决困难的效率。

“小陈,你需要多大的地块儿?”卢云看向陈天,先听听他的需求,才好给优惠力度。

陈天腼腆的笑了笑,意有所指的回道:“目前橙天所有员工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一万人。”

此话一出,全场皆惊。

在座都是聪明人,谁都能听出陈天的潜台词,一万员工自然是按照一万人的住房标准来。

想要满足一万人的住房需求,这得多大的地块?

况且刚才陈天说的是目前员工人数,而未来究竟有多少人,现在谁都不知道。

卢云明显淡定许多,此时还笑得出来,更进一步问道:“员工人均住房面积准备按照多少准备?”

“100平。”陈天给出一个折中的数字。

经过与马画藤等人的内部讨论,他们最终放弃了最初设想的150平方案。

这个面积已经超出福利房的范畴,基本也和底层员工无缘,很容易滋生一些问题,还不如直接放弃。

至于高管们若嫌120平不够,想要更大的豪宅,大可以自行去购置商品房。

这个回答终于让卢云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要知道,体制内的公房标准,普通在编职工只能分配到30平,这也是“公房”被许多人称作单身公寓的原因。

科级60平,处级干部也不过80平。

而陈天一开口就是人均100平,还是能办产权证的准“商品房”。

......

陈天察觉到气氛的变化,正想主动让步,从100平降到80平,甚至60平也未尝不可。

他报的这个数字本就留足了余地。

所谓一万人,人均100平,自然不是真要给所有在职员工都发套房。

真要这么干,恐怕明天公司就会冒出十万“员工”。

福利房必须设置严格的门槛,这既是对企业负责,也是对真正的核心人才负责。

陈天是给员工谋福利,而不是当大“慈善家”。

既然不是所有员工现在都分房,但陈天是按一万人和领导们谈地皮。

这就给了陈天后续很大的操作空间。

哪怕最终人均只给50平的地皮,陈天完全可以只建5000套,一样能达到人均100平的标准。

至于没按照规划的问题,陈天相信领导们能够体谅,也不会借此卡着不给办理房屋产权证。

想到这儿,陈天准备主动开口给领导个台阶,对方刚才话说的那么满。

这会儿在政策上打折扣,会有损威信。

做人不能贪得无厌,让领导难堪无疑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要不...”陈天刚开口,卢云却突然抬手打断:“就按一万人、人均100平的标准定。”

他目光如电,环视在场涉及到的各部门负责人:“各位有没有问题?”

“国土局没问题。”

“住建局全力配合。”

......

在座众人纷纷表态。

“具体优惠幅度...”卢云意味深长地停顿片刻,将目光转向张汉国。

张汉国心领神会,明白这是对方让刚上任的自己树威信,立即接话:

“可以参照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标准,地价按工业用地基准价上浮20%执行。”

这个报价让几位局长暗自咋舌,这比正常商业用地低了近七成。

陈天借着喝茶的动作掩饰眼中的惊讶,他原以为能拿到五折优惠就已经是意外之喜。

卢云的魄力,显然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而张汉国能如此干脆地抛出这个方案,背后自然少不了卢云的授意。

“感谢各位领导。”陈天起身对在座领导深深鞠了一躬。

既是代表自己,也是代表那些将受惠终生的员工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