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4 章 签押封神

但,汝为何这般听话?

天道说封神便封神,说西方教无关便无关?

顺应天意?

可笑!

吾等若是联合起来,亦是不惧天道,不惧鸿钧!

“大兄!”

通天看向老子。

却见老子摇了摇头,闭目不言。

好好好!

通天身上圣力翻涌,身后一柄通天巨剑浮现,眼见就要在这紫霄宫中出手。

就在此时,却见鸿钧出声道:

“既然诸圣商讨无果,不如不留名讳,各凭机缘,免得尔等圣人争执。”

说罢,鸿钧挥了挥手,平定了通天身上狂暴的气场,又将那榜上名讳尽数抹去。

“善。”

“善。”...

见道祖如此,诸圣便也认下,毕竟,此举还算公正。

不过。

“师尊,可是您亲掌封神?”

元始问寻道。

不过,元始自然知晓,鸿钧身合天道,必不可能亲掌封神,此举便是为了将封神榜纳入自己掌控,此番大劫,门下弟子便也好过些。

鸿钧缓缓摇了摇头道:

“自然不是,为了防止诸圣再起争执,这封神榜亦不会随意给予。”

“大劫当中执掌封神榜者,当身具飞熊之相,若是尔等谁先寻到那应劫之人,这封神榜,便交与谁,可还公正?”

“师尊慈悲。”

见谋划不成,却是这般结果,元始也只得应声下来。

事已有果。

诸圣定下此番大劫之规,签押后,便也纷纷散去。

......

“二位道友,可来武夷山一叙?”

红云本就在洪荒,是执念尸去的紫霄宫,待诸圣签下封神榜后,当即唤来二位好友,欲要将此事告知。

“善。”

“备好酒水,吾片刻便至。”

镇元子与玄涛自无不可,当即便起身,向武夷山而去。

......

紫霄宫外。

通天负气先行离去。

女娲、接引,对视一眼,没有言语,便各自回了。

老子与元始却是缓慢踱步,在混沌中缓缓而行。

“大兄不必于吾一道的。”

元始开口打破了二者之间的沉默。

“怎的,任你一人遭通天记恨?”

老子也缓缓开口道。

元始这心思,老子自然是知晓的。

通天以诛仙四剑镇压截教教气运,而诛仙四剑本就是凶煞之宝,哪里镇压的住。

是以通天便光收门徒,以万仙之势,聚拢气运,加上自身圣人气运镇压,才得以暂缓。

但,截教万仙之中,有太多凶煞之辈,业障无数。

通天作为截教教主,万仙之师,截教门人每犯下一份业障,都要算在通天头上一分。

时日至今,就算以通天圣人气运,也有些镇压不住,隐隐约约有几分反噬之意了。

若是继续任由通天胡来,只怕有一天通天也镇压不住,劫气业力反扑,说不得就要叫通天跌落圣人果位。

元始虽然与通天不对付,但也一直关心着这个傻弟弟,哪里会眼睁睁看着通天收截教牵连,磨损自身圣人气运根基。

先前元始也去混沌中寻过混沌钟的踪迹,若是有混沌钟镇压截教气运,通天便也无需再行此法,聚拢气运,到时候慢慢剪除业障,也是不错。

然,却是没有寻到。

故元始以言语激他,若是借此机会,将那些良莠不齐之辈送上榜去,通天也能暂缓几分,为元始寻混沌钟,争取些时机。

没想到在通天言语下,竟成了这般模样。

事到如今,便唯有一法了。

......

碧游宫。

通天归来后,便召集三大亲传弟子。

多宝、无当、金灵在下盘坐。

静静听通天言说了封神之事,待通天讲完。

“师尊,不知此番量劫,吾等该如何行事?”

多宝问寻道。

“可要去寻那飞熊之相?”

“恩,此事汝三人去寻便是。”

这飞熊之相,自是要寻的,只是,若是再让那些外门弟子去寻,如今阐教虎视眈眈,指不定又闯出什么祸事来。

“至于阐教,汝等莫要理会便是。”

“叫众弟子禁闭洞门,在道场静诵黄庭,这般,便是师兄亲临来了,吾也会保汝等安然无恙。”

“吾这般言语,若是还有不知趣者,便是封神榜上有名人。”

“师尊,吾等实力远胜阐教,为何不...”

金灵却是有些疑惑。

若是截教门人齐出,怕是要不了多久,便能将阐教门人通通送上榜,做那封神榜中有名人。

“他,终究是吾二兄。”

通天遥遥望向昆仑山处。

元始,汝当真不顾吾等三清情愿了吗?

还有大兄,为何你总是偏向元始。

......

“二位道友可算来了。”

武夷山中,三人落座。

“此番唤吾等前来,所谓何事?”

玄涛开口道,心中却是有了猜想,算算时间,应是那封神之事。

“此番师尊相召,欲要在此番大劫之中,行封神之举...”

果然。

不过,这封神榜,按照红云所言,怎的感觉像是顶配万魂幡呢?

“此事与吾等又无干系,我看啊,是你这个贪嘴货馋酒了,是也不是?”

玄涛饮下一杯,随意道。

“哈哈哈...”

“道友莫要戳破吾啊!”

......

多宝将封神之事,告知外门众弟子之后。

便于洪荒之中,寻那飞熊之相。

然,飞熊之相者,自有劫气傍身,或是还未到其出世之时,截教三大亲传寻也寻不到,算也算不出。

当真叫人苦恼。

......

而另一边。

元始天尊与大兄分离后,便回了玉虚宫,将十二金仙召来,言说了封神之事。

不过,元始自玉鼎身上却是发现了一丝异样。

玉鼎身上的杀孽劫气,竟是散去大半,顺着师徒之因果,转嫁到了杨戬之身。

叫众弟子去寻那飞熊之相后,元始天尊便借玉鼎之事,着手推演此法。

毕竟,替通天剪除业障是一回事,十二金仙杀孽缠身,却是个个都要入劫走一遭,才能脱劫而出。

若是有一妙法能将其身上杀孽转嫁,也是不错。

至于那些被转嫁之人。

能够脱离芸芸众生,就此入了阐教之门,何谈不是一番大造化,大机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