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明倭战争 18
轰!
轰轰轰!
明军前锋阵列猛然喷吐出数十条火舌与浓烟。
震耳欲聋的炮声连成一片,仿佛天塌地陷。
沉重的实心铁弹丸呼啸着砸向猛冲过来的倭国船队……
一艘冲在最前的关船,船首直接被一枚重炮炮弹命中……
木制船首像连同后面的大片船体如同纸糊般炸裂开来,碎木横飞,海水疯狂倒灌,船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前倾覆,船上的倭兵如下饺子般惨叫着落水……
更多的炮弹落在船队周围,掀起冲天的巨大水柱,浇得倭船甲板上的人浑身湿透,心惊胆战。
倭军的冲锋队列顿时出现了数个缺口,但后面的船只毫不减速,甚至绕过同伴的残骸,继续亡命前冲。
箭矢、铁炮开始零星还击,弹丸和箭矢叮叮当当地打在明军福船的厚实船板上。
四百步!
三百步!
明军第二轮回旋迅速的火炮再次怒吼!
同时,朝鲜舰队的中型火炮和如雨点般的火箭、火矢也加入了合唱!无数拖着火焰尾迹的箭矢、火箭弹铺天盖地地射向倭船!
不断有倭船被点燃,帆缆、船楼起火,浓烟滚滚,倭兵惊慌失措地试图灭火,阵型开始混乱。
付出了惨重代价后,残存的倭国舰船终于冲破了死亡地带,贴近了明-朝舰队的阵列!
倭国与大明朝战船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
“钩索!放!”
“焙烙火矢!瞄准敌舰帆缆!”
“跳帮!杀啊!”
最惨烈的阶段开始了!
数艘倭国关船不顾一切地撞上明军福船的侧舷,发出令人牙酸的木头挤压断裂声!
倭国武士们疯狂地抛出带着铁钩的绳索,固定住明军船舷,口衔太刀,猿猴般攀爬而上……
“砍断钩索!长枪手顶住!”
甲板上瞬间变成了血肉磨坊。
明军长枪如林,结阵向前攒刺,将刚刚冒头的倭兵刺落海中。
刀盾手奋力格挡劈来的太刀。
火铳手在极近的距离射击,铅弹轻易穿透倭兵的具足,白烟弥漫。
更有力士投出震天雷,落入倭船人群或攀爬队列中,轰然炸响,断肢横飞……
一艘龟船冲入倭国小早船群中,如同虎入羊群。
倭兵试图跳上其覆盖铁甲的龟背,却被尖钉刺穿脚板,惨叫着滚落。
而龟船则从龙首和两侧不断喷射火炮和火箭,将周围的小早船一一点燃或击碎。
九鬼嘉隆的“扶桑丸”也试图靠近“定海号”,但遭到至少三艘明舰的集中火力打击。
一枚炮弹击中其楼阁,木屑纷飞,里面的弓箭手死伤惨重。
另一枚炮弹打断了一根副桅,船速骤减。
海战彻底陷入了混乱的混战。
数百艘船只纠缠在一起,火炮在极近距离开火,甚至能听到对面敌人的惨叫。
火箭乱飞,点燃了船帆,浓烟遮天蔽日。
兵刃碰撞声、火铳射击声、爆炸声、呐喊声、哀嚎声、落水声……
到了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场大混乱,原本的阵型,统筹并不存在……
狭路相逢勇者胜,成为了这场战争最后胜利的基础。
混战中,九鬼嘉隆乘坐的“扶桑丸”厄运降临了。
一枚来自“定海号”下层炮舱的重型炮弹,精准地命中了其水线附近……
“轰隆!”一声巨响,“扶桑丸”船体剧烈震动,破开一个大洞,海水疯狂涌入!
几乎同时,又一枚炮弹击中其主桅杆基部,巨大的桅杆发出令人绝望的断裂声,带着巨大的船帆和错综复杂的缆绳,轰然砸向甲板,瞬间将数十名倭兵砸成肉泥,并引发了更大的混乱和火灾……
船体迅速倾斜。
九鬼嘉隆身子都站不稳了,脸色铁青,遥望着不远处的巨济岛,想要拔刀自刎,但却被身旁的亲卫家臣拦了下来,随后,一行人试图向下转移,被家臣拼死救上小早船逃离,生死不明。
“扶桑丸”的沉没已是时间问题。
“总大将的船!”
“扶桑丸要沉了!”
绝望的呼喊在倭国舰队中蔓延。
主帅旗舰的惨状,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本就在苦战的倭军士气彻底崩溃。
“撤退!快撤退!”
“转向!回对马!”
幸存的倭国船只开始不顾一切地试图脱离接触,有的甚至慌不择路,撞上了友军的船只。
阵型彻底瓦解,变成了单方面的逃亡。
“敌舰溃逃!全军追击!犁庭扫穴,就在今日!”李成梁下达了最终命令。
联合舰队所有还能动的船只都投入了追击。
火炮继续轰鸣,追着溃逃的倭船背影猛轰。
朝鲜的挟船和部分敏捷的板屋船如同猎豹,死死咬住受伤的猎物,用火矢、火炮和接舷跳帮,将那些失去速度或方向的倭船一一歼灭。
海面上,到处都是燃烧的船只残骸、漂浮的尸体、破碎的木板和挣扎的落水者。
鲜血染红了大片海域,景象凄惨如同阿鼻地狱。
追击持续到日落时分,夕阳的余晖将这片杀戮场映照得一片血红,更添悲壮与残酷。
与此同时,朝鲜西南地区一处僻静海湾,数十艘倭国关船悄然靠岸。三千名精锐的萨摩武士,在部将丰久的带领下,无声而迅速地登陆。
他们盔甲鲜明,武器精良,眼神中充满了嗜血的狂热和决死之意。
他知道,主力恐怕已经凶多吉少。
“我等已无退路,唯有在此朝鲜之地,杀出一片天地,方能对得起九鬼大人和逝去的英灵!”他低声吼道,声音沙哑却充满狠厉。
倭国水军主力几乎被全歼,五艘安宅船全部沉没或搁浅被俘,关船、小早船损失超过八成,人员伤亡不计其数,被俘者甚众。
仅有极少数船只侥幸逃脱……
消息传回,对马岛上的倭军陷入了彻底的绝望。
失去了海军的保护,他们彻底成了瓮中之鳖。
粮食断绝,外援无望,军心彻底崩溃。
而这场战争,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进行了一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