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党校学习
3月5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团结湖家属院的楼道里还静悄悄的。方青云轻轻推开卧室门,发现周晓已经起床,正在厨房里忙碌。
"怎么起这么早?"方青云走到妻子身后,看着她麻利地打包着饭盒。
周晓转过身,笑着说:"给你准备些吃的带着。党校食堂再好,也不如家里的合口味。"她指了指灶台上的铝制饭盒,"煮了些茶叶蛋,还有你爱吃的酱牛肉。"
方青云心头一热,伸手将妻子揽入怀中。周晓靠在他胸前,轻声道:"宁宁昨晚哭了好久,非要跟你一起去党校。好不容易才哄睡着。"
正说着,主卧的门悄悄开了条缝。穿着睡衣的方明远探出头来:"爸,我帮你提行李。"
看着已经快到自己胸口的儿子,方青云笑着点点头:"去换衣服吧,你不是要去上学,一会儿咱们一起出门。"
方宁终究还是醒了。小姑娘抱着她最心爱的布兔子,光着脚丫跑到客厅,一头扎进父亲怀里。
"爸爸不要走..."方宁的小脸皱成一团,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方青云蹲下身,轻轻擦去女儿的泪水:"宁宁乖,爸爸只是去学习。每个周末都回来看你,好不好?"
"骗人!"方宁抽抽搭搭地说,"之前妈妈总说你要回来,可你一直都没回来..."
这话让方青云心头一紧。他抱起女儿,走到窗前:"宁宁看,那边就是党校。"他指着西边的方向,"离咱们家可近了,坐公交车只要半小时。爸爸答应你,第一个周末就带你和妈妈去颐和园划船。"
周晓走过来,给女儿披上小外套:"来,我们一起送爸爸和哥哥。"
初春的晨风还有些刺骨。方青云一手提着行李,一手牵着方宁。周晓拎着饭盒和背包,方明远则背着书包,他今天也要开学报到。
一家人走到公交站,看着公交车缓缓进站。方青云蹲下身,最后一次拥抱女儿:"宁宁要听妈妈的话,在家乖乖的。"
周晓将饭盒塞进丈夫的行李包,轻声叮嘱:"记得按时吃饭。你的胃不好,别光顾着学习..."
"嗯,等周末了我就回来,离的又不太远!"方青云对着周晓点点头,转身上了公交车。
......
中央党校古朴的大门庄严肃穆。方青云站在中央党校庄严的大门前,仰头望着门楣上"实事求是"四个鎏金大字,深吸了一口气。他紧了紧身上的呢子大衣,拎着周晓精心准备的两个旅行包,迈步走向门卫室。
"同志,我是来报到的。"方青云从内兜掏出介绍信和入学通知书,递给值班的工作人员。
戴着眼镜的老同志仔细核对着文件,不时抬头打量方青云:"外交部来的?"得到肯定答复后,他在登记簿上工整地写下"方青云,37岁,外交部驻j国参赞",然后递过一把钥匙,"3号楼207室,这是您的宿舍钥匙。教材和课表明天统一发放。"
方青云道过谢,拎着行李穿过校园。早春的党校静谧而庄重,道路两旁的白杨树刚刚抽出嫩芽,几个学员模样的人正捧着书本在长椅上研读。远处,一栋苏式建筑上"理论联系实际"的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207宿舍的门虚掩着。方青云轻轻敲门,里面传来洪亮的声音:"请进!"
推门而入,两个中年男子正在整理床铺。靠窗的那位转过身来——他身材魁梧,浓眉大眼,脸上带着北方人特有的豪爽。
"新室友?"他大步走过来,热情地伸出手,"赵宁,山东临沂的。"
另一位戴着眼镜的清瘦男子也放下手中的书:"陈志远,广东经贸厅的。"
方青云与他们一一握手:"方青云,外交部工作,北京人。"
"外交部?"赵宁眼睛一亮,"那可是重要部门!"
正寒暄间,宿舍门又被推开。一个穿着笔挺中山装的中年男子拎着行李进来:"各位同志好!我是江苏镇江的副市长,李建国。"
收拾完行李已近中午。方青云提议道:"我是本地人,要不咱们先去吃个饭?"
"好啊!"赵宁爽快地应道,"正好熟悉熟悉。"
四人步行来到东来顺。老字号的铜锅冒着腾腾热气,新鲜的羊肉片在清汤里翻滚。方青云熟练地调配着麻酱调料,给几位新朋友示范老北京的吃法。
"方同志,"李建国夹了片羊肉,好奇地问,"你在外交部主要负责什么工作?"
"之前驻j国使馆经济参赞,刚调回来。"方青云给每人倒了杯二锅头,"这次学习完,还不知道去哪呢。"
话题很快转到各自的工作经历。赵宁讲起临沂的农田水利建设,李建国分享镇江乡镇企业的创新,陈志远则对广东的对外贸易如数家珍。方青云听着,不时插话询问细节。
"说起来,"赵宁突然压低声音,"你们听说了吗?中央可能要调整农村政策..."
方青云心头一动。在国外的这些年,他确实注意到国内风向的变化。但具体会怎么改,连他这个外交官也摸不准。
"不管怎么变,"李建国抿了口酒,"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好政策。"
回到宿舍已是下午。方青云发现书桌上多了一份课程表:《资本论》研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每周还有两次小组讨论。
"这课程安排够充实的。"陈志远翻看着材料,"听说结业还要写论文。"
赵宁躺在床上伸了个懒腰:"我这种大老粗,最怕写文章了。方同志,你文化高,到时候可得帮帮我。"
方青云笑着应下,从行李包里取出周晓准备的茶叶蛋,分给室友们:"尝尝我爱人的手艺。"
"哟,还是五香的!"赵宁咬了一口,赞不绝口,"弟妹手艺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