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回门宴

正屋里,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方青云、方铁、方青山和陈志明围坐在八仙桌旁,茶香袅袅。屋外隐约传来厨房里女眷们的说笑声和锅铲碰撞的声响。

"志明啊,在首钢工作还适应吗?"方铁给女婿添了杯茶,随口问道。

陈志明双手接过茶杯:"挺好的爸,车间主任很照顾我。"小伙子顿了顿,"就是住得远了点,从厂里到我们家得骑一个多小时自行车。"

方青云闻言,想起刚才讨论的买房计划:"说到住处,志明,你在北京知道哪有合适的四合院出售吗?"

陈志明眼睛一亮,放下茶杯:"巧了,我还真知道一处。"他向前倾了倾身子,"是我们车间王师傅的老朋友,在什刹海边上有个三进的院子。听说那家人要出国,正打算卖掉。"

"什刹海?"方青云坐直了身子,"具体在哪个位置?"

"银锭桥附近,临着前海。"陈志明回忆道,"王师傅说那院子保存得很好,以前被当作街道办使用,没遭什么破坏。"

方青山插话问道:"多大面积?要价多少?"

陈志明摇摇头:"这我就不清楚了。不过王师傅说那家人急着出手,价格应该好商量。"

方青云手指轻轻敲击桌面,陷入思考。什刹海周边的四合院位置绝佳,离北海、景山都不远,以后升值空间大。更重要的是,那里环境清幽,适合老人居住,离几个重点中小学也近,方便孩子们上学。

"志明,"方青云做出决定,"麻烦你联系一下王师傅,约个时间带我和青山去看看房子。"

陈志明连忙点头:"没问题,我明天一上班就去找王师傅。"

方铁捋了捋花白的胡子,若有所思:"出国的人...怕是不一定要人民币吧?"

方青云苦笑一声:"爸您说到点子上了。我写书的外汇稿费都按规定上交了,手头没有外币。"他看向父亲,"不过我记得家里还有些'硬通货'?"

方青山一脸茫然:"什么硬通货?"

方铁和方青云对视一眼,呵呵一笑,起身走向里屋。片刻后,他捧出一个小巧的红木匣子,放在桌上轻轻打开。里面整齐地排列着五根黄澄澄的金条,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泽。

方青山倒吸一口冷气:"这...这是..."

"大黄鱼,"方铁轻描淡写地说,"五两一根,一共二十五两。"

陈志明瞪大眼睛,手指不自觉地摸了摸金条:"爸,您这家底..."

方铁看向大儿子,眼中带着骄傲:"这都是青云挣的。54年那会儿,他才14岁,就能从图书馆接翻译资料的活儿,俄文、英文都行。"老人回忆道,"那时候翻译费给得高,这小子攒了不少钱,一部分让我换成金条存着。"

陈志明掰着手指算了算,震惊地看向方青云:"54年您才14岁?就能靠翻译挣钱了?"他摇摇头,"我14岁还在掏鸟窝呢..."

一屋子人都笑起来。方青云有些不好意思:"那时候刚解放,懂外语的人少,我也是运气好。"

方铁合上匣子,郑重地说:"这些金条本来就是青云的钱,现在用来买房子正合适。"

正说着,方宁和方文静两个小姑娘跑进来,一人手里举着个糖人。"爸爸看!爷爷买的!"方宁扑到方青云腿上,把糖人往他嘴边送。

方青云假装咬了一口:"真甜!宁宁乖,去找妈妈,爸爸在谈事情。"

两个小姑娘又蹦蹦跳跳地跑出去了。方青山望着女儿的背影,突然说:"哥,要是真买了那院子,文静上学就方便了。现在这胡同小学条件太差..."

方青云点点头:"所以得抓紧。志明,你尽快联系,最好这两天就能看房。"

陈志明刚要答应,门外传来林茹的声音:"吃饭啦!都出来帮忙端菜!"

男人们纷纷起身。方青云从随身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精致的锦盒,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

"今天高兴,喝点好的。"他神秘地说。

方铁好奇地凑过来:"什么好酒?"

方青云打开锦盒,里面是一瓶看起来有些年头的茅台酒,乳白色的瓷瓶上系着红绸带,标签已经泛黄,但保存完好。

"这是..."方铁眯起眼睛看标签,"55年的?"

方青云点点头,手指轻轻抚过瓶身:"老政委昨天给的。说是...55年授衔时的国宴用酒。"

一屋子人顿时安静下来。陈志明咽了口唾沫,小声问:"这...这得值多少钱啊?"

"无价。"方青云简短地说,眼神黏在酒瓶上,既骄傲又不舍,"全国可能都没几瓶了..."

方铁看着儿子那副模样,突然哈哈大笑:"行了,别肉疼了,收起来吧。"他转身从柜子里取出两瓶汾酒,"喝这个,十五年陈酿,也是好东西。"

方青云如释重负,赶紧把茅台重新包好,但还是解释了一句:"不是舍不得,是这酒太珍贵,得留着..."

方青山揶揄道:"哥,我还是第一次见你这样。之前你同事来家里,你开的那瓶茅台可没见你心疼。"

"那能一样吗?"方青云瞪了弟弟一眼,"这是历史文物级别的..."

说笑间,众人来到院子里。两张八仙桌已经拼在一起,摆满了菜肴:红烧肉、清蒸鱼、白切鸡、四喜丸子...方婉和周晓正忙着摆放碗筷,刘芳端着最后一盘炒时蔬从厨房出来。

"哟,这么丰盛!"方青云帮忙接过菜盘,"辛苦你们了。"

林茹擦了擦手:"小婉回门,当然得做好吃的。"她看了眼方青云手中的汾酒,"今天喝这个?"

方铁解释道:"青云带了瓶老茅台,舍不得开。"

方婉好奇地问:"什么茅台这么金贵?"

方青云把锦盒递给她看:"老政委给的,55年国宴用酒。"

方婉接过锦盒,小心翼翼地打开,惊叹道:"天啊,这酒比安安还大十岁呢!"她促狭地看了哥哥一眼,"哥,你真舍得给我们看啊?不怕我们偷偷喝了?"

一家人哄堂大笑。方青云无奈地摇摇头,把酒收回包里:"你这丫头,嫁人了还这么皮。"

众人落座,方铁作为一家之主,先举杯致辞:"今天小婉回门,咱们一家人团聚,高兴!"他看向女儿女婿,"祝你们小两口和和美美,早点让我们抱上外孙!"

方婉红着脸低下头,陈志明则傻笑着连连点头。

酒过三巡,话题又回到买房的事上。周晓听说什刹海的院子,也很感兴趣:"那边环境好,离北海近,周末可以带孩子们去划船。"

刘芳小声说:"就是不知道价格..."

方青云摆摆手:"钱的事不用担心。"他看了眼父亲,"爸已经把家底拿出来了。"

方婉惊讶地问:"什么家底?我怎么不知道?"

方铁笑而不语,方青山解释道:"哥年轻时翻译挣的钱,爸给换成金条存着了。"

方婉瞪大眼睛看向哥哥:"哥,你还有多少事是我不知道的?"

方青云夹了块鱼肉放在妹妹碗里:"吃你的饭吧。"

说说笑笑间,午饭吃了近两个小时。方宁早就在周晓怀里睡着了,方文静也靠在母亲肩上打哈欠。林茹见状,起身收拾碗筷:"孩子们都困了,让他们去里屋睡会儿吧。"

女眷们忙着收拾,男人们移步到正屋继续喝茶聊天。陈志明保证明天一早就去找王师傅,尽快安排看房。方青云则详细询问了什刹海周边的情况,越听越觉得那院子合适。

"要是真能成,"方青云对方铁说,"您和妈冬天可以住那边,暖气肯定比这老院子强。"

方铁抽着烟袋,悠悠地说:"我住哪儿都行,主要是你们年轻人方便。"

方青山突然想起什么:"哥,你调去国办后,工作是不是更忙了?"

方青云点点头:"肯定比在外交部忙。接下来这几年,老政委要处理的事情很多。"

陈志明敬佩地看着大舅哥:"您这升迁速度,怕是咱们胡同里头一份了。"

方青云摆摆手:"什么升不升的,都是为人民服务。"他看了眼窗外,"不过以后陪家人的时间确实会更少,所以想先把住处安排好,让周晓和孩子们过得舒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