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准备讲话稿
十一月的北京,寒风开始肆虐。方青云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窗外飘落的枯叶,呼出的白气在玻璃上凝结成霜。桌上的台灯亮着,照着一摞厚厚的文件——《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征求意见稿)》。
"方秘书,这是第三稿了。"秘书处的小张轻轻放下文件,眼睛下面挂着两个明显的黑眼圈,"按照您上次提的意见,我们已经修改了经济建设和阶级斗争关系的表述。"
方青云点点头,翻开文件。这已经是本周他审阅的第七份重要文件了,每一份都可能影响国家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他揉了揉太阳穴,拿起红笔开始逐字逐句地审阅。
"......必须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红笔在这里顿了顿。方青云想起前世历史书上对这一转折点的记载,慎重地在一旁批注:"建议增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明确表述,与后续改革开放措施形成逻辑闭环。"
翻到下一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论述引起了他的注意。原文写道:"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方青云思考片刻,在旁边写道:"建议引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提法,与近期理论界讨论相呼应。"
墙上的挂钟指向凌晨一点,办公室外早已寂静无声。方青云倒了杯浓茶,继续埋头工作。当审阅到对外开放部分时,他特意在"试点设立经济特区"后面加了一段关于立法保障外商投资的建议。
"咚咚咚。"轻微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路。
"进来。"
老政委的警卫员小王推门而入:"方秘书,首长问您要不要吃宵夜?食堂准备了馄饨。"
方青云这才发现已经凌晨三点了:"首长还没休息?"
"没有,在看您下午送去的文件。"小王压低声音,"抽了快半包烟了,张大夫气得在医务室跳脚。"
方青云苦笑着摇摇头,拿起刚批注好的文件:"我这就过去。"
老政委的办公室烟雾缭绕,桌上的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老人正戴着老花镜,聚精会神地阅读文件,听到开门声才抬起头。
"小方啊,改完了?"
方青云将文件放在桌上:"刚批注完,您看看这样修改是否合适。"
老政委直接翻到方青云批注的部分,仔细阅读起来。房间里只有翻页的沙沙声和挂钟的滴答声。方青云站在一旁,注意到老人鬓角的白发又多了些。
"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提法很好。"老政委突然开口,"旗帜鲜明,不会产生歧义。"他指了指另一处批注,"不过这个真理标准的表述外界是什么反应?"
方青云谨慎地回答:"首长,近期理论界已经在广泛讨论这个问题,对这个提法,外界的接受程度很高。"
老政委沉思片刻,突然问道:"你在国外工作时,看到的经济发展最快的是哪些国家?"
"日本、西德,还有亚洲四小龙。"方青云回答。
老政委点点头,拿起钢笔在文件上签了字:"就按你改的来。明天...不,今天上午你亲自把文件送给陈老、华老、徐老过目。"
"是。"方青云接过文件,犹豫了一下,"首长,您该休息了。张大夫说..."
"知道了知道了。"老政委摆摆手,"再看完这份报告就睡。"他从抽屉里拿出一盒润喉糖扔给方青云,"给你小子的,省得你老盯着我抽烟。"
回到办公室,方青云将文件仔细装进公文包,设定好六点的闹钟,在沙发上和衣而卧。他似乎刚闭上眼睛,闹钟就刺耳地响了起来。
冷水洗了把脸,方青云换上备用的干净衬衫,仔细打好领带。今天要见的都是开国元老,容不得半点马虎。
清晨的第一站是陈老住处。方青云到达时,老人正在院子里打太极。
"陈老好!"方青云立正敬礼。
陈老缓缓收势,擦了擦汗:"小方啊,这么早?"
"老政委让我送来讲话稿,请您审阅。"方青云双手递上文件。
陈老接过文件,直接坐在石凳上翻阅起来。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在文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老人看得很慢,有时会停下来思考良久。
"嗯,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得好。"陈老终于合上文件,"告诉你们政委,我完全同意。"他顿了顿,"对外开放这部分,步子可以再大一点嘛。"
方青云认真记录着意见:"是,我会向首长汇报。"
离开陈老家,方青云马不停蹄地赶往华老住所。华老正在书房练字,见他来了,放下毛笔接过文件。
"坐。"华老指了指旁边的椅子,"我看看再说。"
房间里弥漫着墨香,方青云安静地坐着,看着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仔细阅读文件。华老不时用铅笔在边上做些记号,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锁。
"原则上同意。"华老最终说道,"不过要强调,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他把文件还给方青云,"告诉你们政委,我支持这个讲话精神。"
最后一站是徐老家。徐老已经八十高龄,但精神矍铄。他看完文件后,拍案叫好:"早就该这么干了!小方啊,你们政委有魄力!"
"徐老,您看还有什么需要修改的?"方青云恭敬地问。
"要我说,农村改革这部分可以更明确些。"徐老目光炯炯,"包产到户是农民的创造,应该充分肯定!"
带着三位元老的意见,方青云赶回国办时已是下午。老政委正在主持一个小型座谈会,见他回来,用眼神询问情况。方青云点点头,做了个"一切顺利"的手势。
会议结束后,方青云详细汇报了三位元老的意见。老政委听完,若有所思:"老陈说得对,对外开放可以更大胆些。"他指了指文件,"把老徐关于农村改革的意思加进去,老华提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也要强调。"
又是一轮修改、审阅。当最终定稿时,已是深夜。方青云站在老政委办公室外,看着月光下的海子,突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