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筹备出访
十二月的北京,寒风凛冽。方青云站在东大厅的角落,看着工作人员正在撤下"中央工作会议"的会标。为期半个月的重要会议刚刚结束,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针,中国这艘巨轮即将转向新的航向。
"方秘书,老政委找你。"一位工作人员匆匆走来。
方青云整了整领带,快步走向休息室。老政委正在和陈老以及徐老交谈,见他进来,招了招手。
"小方啊,会议总结写好了吗?"
"已经起草完毕,等您审阅。"方青云递上文件夹,"另外,按照会议要求,出访m国的筹备工作需要提上日程了。"
徐老眼睛一亮:"这次访问意义重大,一定要准备充分。"
陈老点点头:"安全问题不能马虎,m国情况复杂。"
离开大会堂,方青云直接乘车前往外交部。时隔一年再次踏入这座熟悉的苏式建筑,走廊里遇到的旧同事纷纷打招呼。
"方司长!哦不对,现在该叫方秘书了!"美洲司的王处长热情地握住他的手,"你这次来是要协调老政委访美的事?"
方青云笑着点头:"来向老单位求援了。"
伍部长的办公室还是老样子,见方青云进来,伍部长起身相迎:"方大秘回来了!"
"部长,您就别取笑我了。"方青云问了个好,"这次来是公事。"
伍部长让人沏了茶,两人坐下来详细讨论出访安排。方青云翻开笔记本:"老政委的意思是,访问要务实高效,重点放在技术合作和经济交流上。"
"时间呢?"伍部长问。
"最好在明年一月底二月初,避开他们的国会开幕季。"
伍部长沉思片刻:"农历新年怎么办?今年除夕是1月27号。"
方青云早有准备:"如果定在除夕出发,正好赶上m国的工作日。老政委说,外交工作不分节假日。"
接下来的两周,方青云几乎住在了外交部。他参与了大大小小十几场协调会,从行程安排到随行人员名单,从会谈议题到礼宾细节,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最棘手的是安全保障问题,m国枪支泛滥,安保标准与国内大不相同。
"方秘书,m方坚持老政委车队不能完全封闭道路。"安全局的同志皱着眉头说,"这不符合我们的安保规定。"
方青云思索片刻:"我在j国工作时了解过,m国他们总统出行也不是全封闭的。我们可以要求增加摩托车护卫和狙击手布控。"
技术合作是另一个重点。方青云牵头整理了一份清单,列出最急需引进的技术和设备。"半导体、航空、农业机械是重点。"他在会上强调,"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经过多轮磋商,最终行程确定:除夕当天出发,在m国停留七天,访问华盛顿、纽约、休斯敦和西雅图四个城市,参观nAsA、波音公司和几家农业机械厂,并与m国大统领、商务部长等政要会谈。
"方秘书,这是最终行程表。"外交部礼宾司的小李递上文件夹,"m方已经确认了。"
方青云仔细检查了一遍,特别关注了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会谈后的联合记者会要预留足够时间,老政委喜欢即兴发挥。"
回到国办,方青云将行程安排整理成简明扼要的汇报材料。正要去找老政委,秘书处的小张告诉他:"方秘书,老政委在北海公园散步,让你过去汇报。"
冬日的北海公园银装素裹,老政委正在湖边和陈老还有徐老散步聊天,几位警卫员远远跟着,方青云快步走了过去。
"小方来了。"老政委笑呵呵地说,"跟老同志们说说,咱们什么时候去m国吃汉堡啊?"
方青云忍住笑,正色汇报:"行程已经确定,除夕当天出发,这是详细安排。"他将文件夹递给老政委,"代表团名单还需要您最后审定。"
老政委边走边看,不时点点头。
"嗯,安排得不错。"老政委合上文件,"特别是参观nAsA和波音公司这两项,很有必要。"
徐老拍拍方青云的肩膀:"小伙子有眼光,农业机械厂也很重要。咱们农村要机械化,就得学学人家的先进技术。"
陈老突然笑道:"除夕出发,你们这是要在m国过年啊。代表团同志们有意见没有?"
方青云回答:"没有。外交工作特殊,节假日也不例外。"
老政委打趣道:"告诉同志们,回来我请大家吃饺子补过年!"他转向方青云,"对了,给代表团每人准备一份小礼物,过年嘛,总要有点仪式感。"
离开公园时,夕阳西下,湖面上的冰层泛着金色的光芒。方青云想起一年前自己还在外交部工作,如今却要参与筹备如此重要的访问,不禁感慨万千。
回到办公室,他开始着手落实老政委的指示。礼物选了景泰蓝书签和檀香扇,既有中国特色又方便携带。随行人员的家属也安排了慰问,特别是那些孩子还小的同志,专门协调了春节期间的生活照顾。
"方秘书,安全简报。"警卫组长递来一份标着"绝密"的文件,"m方提供的安保方案有些漏洞,我们做了补充。"
方青云仔细阅读,在几个关键环节做了标记:"老政委喜欢近距离与民众接触,这点要特别注意。"
夜深了,方青云还在核对随行人员名单。突然电话响起,是周晓。
"还不回家?"妻子的声音带着疲惫和关切。
方青云看了看表,已经晚上十一点:"今天不回去了。孩子们睡了吗?"
"早睡了。宁宁说想你了,问你过年能不能陪她放鞭炮。"
方青云心头一紧:"告诉她...爸爸有重要工作,回来一定补上。"
挂断电话,方青云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