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宁州的发展

另一边,汉江省宁州市。

在安排好老城区改造的初步工作后,方青云立即将重心转向了招商引资。他召集市发改委、招商局等部门负责人开会,明确了下一步的招商方向。

"宁州要发展,不能走老路。"方青云在会议上指出,"我们要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业。电子产业是首选,特别是芯片和电脑制造业。这些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招商局局长提出疑问:"方书记,这些高科技产业对基础设施要求很高,我们现在的条件能吸引到他们吗?"

方青云自信地回答:"所以我们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宁州有港口优势,物流成本低,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他接着部署:"除了电子产业,机械加工制造业和生活相关的轻工业也要重视。这些产业能带动就业,满足民生需求。"

会议结束后,方青云又有了新想法。他让秘书陈明请来财政局局长和几位经济专家。

"我考虑成立一个宁州市城市投资集团。"方青云阐述他的构想,"用这个平台来筹集城市改造和市政养护等项目的资金。现在光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创新投融资方式。"

财政局局长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可以发行市政债券,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

一位经济专家补充道:"还可以与银行合作,开展项目融资。现在改革开放,金融创新有很多空间。"

在方青云的推动下,宁州市城市投资集团很快成立。这个新平台为城市建设注入了活力,各种项目纷纷上马。很快,宁州到处都可以看到施工的工地,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建设现场。

然而,在这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浪潮中,方青云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在一次区县长会议上特别强调:"城市建设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我要求你们拆一片建一片,不要盲目地将所有旧城区一次性拆除。"

一位区长提出异议:"方书记,这样会不会太慢了?群众都盼着早点住上新房呢。"

方青云耐心解释:"欲速则不达。一次性拆除太多,安置压力大,也容易引发社会矛盾。我们要用四到五年时间,稳步完成改造工作。"

他指着规划图说:"首先确保主要道路网覆盖,然后分批推进旧城改造。这样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能控制风险。"

为了落实这个方针,方青云经常深入工地视察。在一个拆迁现场,他看到工人们正在小心翼翼地拆除一栋老建筑。

"这栋楼有上百年历史了,"方青云对随行的干部说,"虽然要拆,但有些有价值的构件要保留下来,以后可以用在新建的仿古建筑上。"

在另一个安置房建设工地,方青云特别嘱咐:"安置房质量一定要过关。这是民生工程,不能亏待了拆迁群众。"

招商引资方面,方青云亲自带队赴外地考察。在一家大型电子企业,他详细介绍了宁州的优势:"我们不仅有港口,还在规划电子产业园,配套政策也很优惠。希望贵公司认真考虑来宁州投资。"

企业负责人对方青云的务实作风印象深刻:"方书记,您这么亲力亲为,让我们看到了宁州市政府的诚意。我们会认真考虑您的建议。"

回到宁州,方青云又马不停蹄地召开项目协调会。会议室里,各部门负责人汇报工作进展。

"芯片产业园规划已经完成,正在征地拆迁..."

"港口改造二期工程进度超前..."

"老城区首批安置房下个月可以交付..."

方青云认真听着,不时提出问题:"安置房配套设施跟上了吗?学校、医院这些都要同步建设。"

"方书记放心,"分管城建的副市长回答,"所有安置区都规划了完善的配套设施。"

夜幕降临,方青云还在办公室批阅文件。陈明端来一杯热茶:"方书记,您休息会儿吧。今天已经工作十六个小时了。"

方青云接过茶,笑了笑:"时间不等人啊。改革开放的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必须抓紧。"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小陈,你看。每盏灯后面都是一个家庭。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这些家庭过得更好。"

陈明感动地说:"方书记,您真是为人民服务的好书记。"

方青云摇摇头:"这只是本职工作。改革开放给了我们机会,就要好好把握。"

在方青云的带领下,宁州的发展步入快车道。但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宁州的快速发展始终保持着稳健的节奏。既大胆推进改革开放,又注意控制风险;既追求经济发展,又关注民生改善。

这种科学发展理念,让宁州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瞩目的发展典范。而方青云,也以他的务实作风和远见卓识,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