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数据核算
方青云回到宁州后,立即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开年的第一要务便是准备1985年的经济数据核算。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从1986年开始,中国正式采用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这意味着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将有一个全新的、更加科学的评判标准。
正月初八,春节假期刚过,方青云就召集市统计局、发改委等部门负责人开会。
"同志们,"方青云开门见山,"今年是正式采用gdp核算的第一年。这对我们宁州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我们要认真做好数据核算工作,真实反映宁州的发展成果。"
统计局局长汇报:"方书记,我们已经组织专人学习gdp核算方法,正在对去年的各项经济数据进行整理核算。"
方青云强调:"数据一定要真实准确,既不能虚报,也不能漏报。要让数据真实反映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方青云经常到统计局了解工作进展。他特别嘱咐:"不仅要算总量,还要算结构。要看我们的经济增长是靠什么拉动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三月下旬,核算工作基本完成。当统计局局长拿着最终报告走进方青云办公室时,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
"方书记,结果出来了!"局长激动地说,"1985年宁州市gdp总量为166亿元,占整个汉江省的23%!"
方青云接过报告,仔细审阅。数据显示,宁州的gdp虽然还比不上几个直辖市和经济特区,但已经处于它们之下的第一梯队。更令人振奋的是,在汉江省内部,宁州与省会宁川的差距非常小——宁川的gdp为170亿元,只比宁州多4亿元。
"好!"方青云难得地露出兴奋的神色,"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啊!"
第二天,方青云召开市委常委会,正式公布这一数据。当听到166亿元这个数字时,会场顿时沸腾了。
市长李建国首先发言:"方书记,这是在您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啊!宁州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
分管经济的副书记接着说:"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经济增长质量很高。电子产业、港口物流、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都实现了快速发展。"
常委们纷纷发言,每个人都充满喜悦和自豪。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今年宁州的gdp完全有可能超过省会宁川。
方青云在总结时冷静地说:"成绩值得肯定,但不能自满。166亿元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要看到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更要看到发展的潜力。"
他接着部署新一年的工作:"招商引资要加大力度,特别是要重点引进高科技产业。城区改造要加快进度,但要确保质量。港口建设要按期完成,争取早日投入使用。"
数据公布后,宁州市上下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干部们工作的劲头更足了,老百姓对城市发展的信心也更足了。
方青云趁热打铁,召开了全市干部大会。他在会上说:"166亿元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要争取在今年超过宁川,三年内进入全国城市前十强!"
这个目标让在场的干部既感到压力,又充满动力。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把宁州建设得更好。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方青云特别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他要求招商局:"不能什么企业都要,要选择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企业。宁州要发展,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对于城区改造,他强调:"不能只追求速度,要注重品质。要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港口建设方面,他经常亲自到工地视察,督促工程进度和质量。
时间一天天过去,宁州的发展步伐越来越稳健。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一批高科技企业落户宁州;城区改造有序推进,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港口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就能投入使用。
方青云知道,gdp只是一个数字,更重要的是数字背后老百姓的真实获得感。他经常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实际问题。
在一次视察老城区改造项目时,一位老居民拉着他的手说:"方书记,谢谢您!我们住了几十年的破房子,终于要换新楼房了!"
方青云感动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改革开放的成果,就是要让老百姓共享。"
夜幕降临,方青云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宁州的万家灯火。166亿元的gdp背后,是千千万万宁州人的辛勤汗水,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活力。
他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但有了这一年的良好开局,有了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宁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