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方明远毕业
一九八六年六月,清华园里洋溢着毕业季的喜悦与不舍。方青云特意从宁州赶回北京,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尽管工作繁忙,他还是抽出了一天时间回京,并提前让秘书陈明用他的工资给方明远买了块上海牌手表作为毕业礼物。
毕业典礼这天,方青云开着方青山的二手桑塔纳,和周晓一起来到清华大学。校园里到处都是穿着学位服的毕业生和前来祝贺的家长,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离别的愁绪。
在校门口,方明远正在和室友们告别。大学四年,六个年轻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实习单位都在京城,但和前几届的学长学姐不同,他们中除了方明远,其他五人都要回到各自的省份工作——这是新时期的人才分配政策,鼓励优秀毕业生回到地方支持建设。
"明远,保重啊!"老大王志强拍拍方明远的肩,"以后到广东记得找我!"
老二李伟有些伤感:"这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了。"
老三赵刚倒是很乐观:"现在交通越来越方便,想见面还不容易?"
老四孙涛推推眼镜:"明远,你在国办好好干,将来我们都指望你关照呢!"
老五周斌是汉江省人,父亲在宁川市委工作。他拉着方明远的手:"明远,说好了啊,以后常联系!"
就在这时,周斌无意中瞥见不远处从车上下来向方明远招手的方青云。他愣了一下,觉得这个人很面熟,随即想起好像在省里的电视新闻上见过。
"明远,"周斌压低声音,指着方青云的方向,"那位...是不是你父亲?现在在汉江省工作?"
方明远有些诧异,但很快明白过来。周斌是汉江人,马上就要到省委工作,关注省领导是很自然的事。尤其是宁州去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作为市委书记的方青云经常出现在省新闻里。
"嗯,"方明远点点头,"我爸去年初调到汉江省工作。"
周斌顿时激动起来:"真的是方书记啊!我在电视上见过他!宁州去年发展得真好,gdp都快赶上宁川了!"
其他几个室友也好奇地看过来。王志强惊讶地问:"明远,你爸是宁州市委书记?从来没听你说过啊!"
方明远不好意思地笑笑:"就是个普通工作,没什么好说的。"
这时,方青云和周晓走了过来。方明远连忙介绍:"爸、妈,这些都是我室友。"
方青云笑着和几个年轻人握手:"你们好!经常听明远提起你们。这几年谢谢你们对明远的照顾。"
周斌激动地握住方青云的手:"方书记您好!我是汉江人,马上就要回省工作了。宁州的发展真是令人钦佩!"
方青云有些意外:"哦?要回汉江工作?欢迎啊!年轻人回地方工作很好,现在改革开放,地方大有可为。"
其他几个室友也纷纷和方青云打招呼,眼神中带着敬佩和好奇。他们这才明白,为什么方明远能去国办实习,原来有个当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的父亲。
告别室友后,一家三口上车回家。车上,方明远忍不住问:"爸,您怎么亲自来了?工作那么忙..."
方青云从后视镜里看着儿子:"再忙也要来。大学毕业是人生大事,爸爸怎么能缺席?"
周晓接过话:"你爸特意请了一天假。宁州那边正在搞招商引资洽谈会,他都推给市长了。"
方明远感动地说:"谢谢爸!"
回到家,方铁和林茹已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方青云拿出准备好的手表:"明远,这是爸爸送你的毕业礼物。希望你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珍惜时间,创造价值。"
方明远郑重地接过手表:"谢谢爸!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
晚饭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方铁关心地问起孙子的工作安排:"明远啊,毕业后就去国办工作?"
方明远点点头:"嗯,已经报到过了。下周一正式上班。"
林茹有些担心:"国办工作压力大吧?听说经常要加班?"
方青云接过话:"年轻人多吃点苦是好事。国办平台好,能学到很多东西。"
方明远认真地说:"爷爷奶奶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饭后,方青云和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夜色中,父子二人难得地促膝长谈。
"明远啊,"方青云语重心长地说,"国办工作重要,但更要记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管将来走到哪一步,都不能忘了这个根本。"
方明远郑重地点头:"爸,我记住了。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方青云欣慰地看着儿子:"你比爸爸强。清华毕业,起点高,平台好。但要记住,学历只是敲门砖,真正的能力要在实践中锻炼。"
第二天,方青云就要返回宁州。临行前,他特意嘱咐儿子:"在国办工作要谦虚谨慎,多看多学少说话。那里藏龙卧虎,都是精英人才。"
方明远送父亲到机场,在安检口前,方青云最后拍拍儿子的肩:"好好干!爸爸相信你一定会有出息!"
回宁州的飞机上,方青云望着窗外的云海,心中充满欣慰。儿子长大了,成才了,这是为人父母最大的骄傲。而他自己,也要在宁州继续努力,为改革开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两代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力前行。方青云在地方主政一方,推动改革发展;方明远在中央机关学习锻炼,积累经验。
飞机降落时,方青云仿佛看到宁州港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这里还有太多工作等着他,太多梦想等着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