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赵睿的承诺

“您慢点,慢点儿!”

见沈凡喝的急,周泰连忙劝了句。

可沈凡根本就不理他,依旧“咕嘟咕嘟”喝着,只好和丁峰忙有样学样端起酒坛喝起来。

可这酒实在是太烈了,他们只是喝了几口就热了眼眶,红了脸膛,不得已放下酒坛喘气。

正这时,掌柜的端着食盘走进来,将菜从食盘上端到桌子上道:

“这位王爷,小店的菜少,只有这熟羊肉还能拿得出手,请多担待。”

“咣当”一声,沈凡将酒坛蹲在桌子上道:“再拿一坛!”

啊……

掌柜的,周泰和丁奉同时发出一声轻呼。

周泰把那坛酒拿过来晃了晃,惊讶的看向沈凡道:“您都喝了?”

沈凡不理他,看向掌柜的道:“去拿酒。”

“哎哎。”掌柜的忙应了声,转身出去拿酒。

“王爷,您这是怎么了,面圣不顺么?”周泰问道。

“没什么不顺的,你们喝你们的。”沈凡道了句。

见掌柜的又抱了坛酒过来,便打开封盖,再次捧着喝起来。

这坛酒喝到肚里后,沈凡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旋转,放下酒坛的那一刻不由道了句:“好酒!”

“王爷,您不能再喝了。”周泰害怕了,忙劝道。

丁奉也道:“是啊,王爷,眼看天就要黑了,我们还是回去吧。”

“你们的酒还有多少?”沈凡沈道。

丁奉苦着脸道:“您是海量,小人这酒还有一半呢。”

沈凡瞥了眼目瞪口呆的掌柜的说道:“再给我拿一坛,我要陪着他们喝完。”

掌柜的从没见过这么喝酒的人,也没见过酒量这么好的人,抹了把头上的冷汗出去拿酒。

当沈凡拿起第三坛酒时,丁奉和周泰为了不让他在要第四坛,都抱着酒坛灌了起来。

此时的沈凡仿佛又看到了皇上和太子的嘴脸,看到了丹阳公主无助的眼神……

他将酒喝尽后,抱着酒坛缓缓念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与此同时安国公府,安国公的二儿子郑勇的灵堂内。

左手缠着绷带,脸上一片淤青的郑建山,跪在太子赵睿的面前道:“老臣定谨记陛下教诲!”

看着眼前这个说话都漏风的安国公,赵睿的心里很不好受。

就在刚才,他照父皇的旨意,口头训诫了其一番。

之所以心里不好受,是他知道父皇这么做并不是针对于郑建山,而是针对的自己。

因为父皇知道,自己和安国公的关系很近。

说是训诫安国公,还不如直说是在警告自己,这天下之主还是他。

对这个曾经英明神武,如今痴迷于成仙的父皇,赵睿还是非常忌惮的。

看来只有加大让他吃‘仙丹’的量,才能让其早日宾天,好在这件事黄高攀办得很顺利。

目前最大的威胁——丹阳公主也已经即将和亲。

赵睿坚信,只要再隐忍一年半载,自己就可以坐上梦寐以求的皇位。

当然,除了隐忍外,对安国公这样的勋贵之首还是要拉拢,那怕是顶着父皇的压力。

想到这,赵睿把郑建山了扶起来。

然后来到郑勇的灵前,亲手点燃一炷香,对着灵牌微微一躬,将香插进了香炉内。

身为三朝元老的郑建山,岂能看不出太子的心思。

那就是太子虽然传了皇上对自己的训斥,心还是向着他们郑家的,

忙带着郑天泽和王灵瑶跪在太子身后道:

“殿下您这是屈尊呐!小儿何德经得起殿下这一拜?”

“起来,起来。”赵睿将郑建山再次扶了起来。

郑建山抹了把泪道:“殿下,既然已经查明是突厥人烧了锦绣楼,老臣愿以这风烛残年之躯征讨突厥。”

听到这话,郑建山身后的王灵瑶也道:“太子殿下,臣也请战。”

“臣也请战。”郑天泽也跟着道。

赵睿面无表情的问道:“你们不知道和亲的事吗?”

郑建山道:“老臣知道,可如此一来,皇上定不会与其在和亲的。”

赵睿:“老国公想错了,如今国力空虚,突厥人势大力强,只有和亲才能暂避其锋芒。

这不但是皇上的意思,也是孤的意思。”

听到这话,郑建山、郑天泽和王灵瑶都惊讶地看向赵睿。

其实自从出了事后,他们就商议过。

既然这件事是突厥人所为,那皇上的和亲的旨意定会更改,他们也就有机会给郑勇报仇了。

更为关键的是要是出征,郑天泽、王灵瑶是不二人选,这样就会无形增大郑家的势力。

可没想到和亲的旨意还是没有变,更没想到太子也是这个意思。

王灵瑶道:“太子殿下,请容臣斗胆说一句。

臣以为匈奴如今虽势大,但亡我之心不死,如今竟敢在京师囤积盔甲,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试图纵火烧死众多权贵。

就算和了亲也是我朝心腹大患,晚灭不如早灭。”

赵睿没想到王灵瑶会当着自己的面提出反对,笑了笑道:“巾帼将军的想法与北凉王的想法倒是如出一辙,是不是你们商量过?”

“啊?”王灵瑶没想到沈凡和自己的想法一样,忙道:“没有,臣岂会与他商量。”

郑建山见状看向王灵瑶道:“灵瑶,这不是你该说的话,还不向太子殿下请罪?”

王灵瑶眼中现出慌乱的神情,忙跪倒在地道:“是臣说话不周。”

赵睿不理会王灵瑶,而是将跪着的郑建山扶起来道:

“老国公不要急,孤刚才说了,和亲只是权宜之计。

待几年后国力充足,孤保证会举见令孙的和王灵瑶出征。

一来给老国公的儿子报仇,二来也可举再振国公府的威望。”

听到这话的郑建山踏实了,身为家主,给二儿子报仇固然重要,可更重要的是否能借机让孙子和孙媳妇儿掌兵权,才是他最关心的事。

郑天泽自然明白爷爷的心思,既然已经得了太子的保证,他也不急了,对着赵睿拱手道:“臣与灵瑶谢太子赏识。”

说着拉了把王灵瑶的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