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独自终老一生

没想到张三丰的师父觉远,竟有如此奇遇。

所有少林弟子梦寐以求的绝世内功,却偏偏被一个不喜武学的僧人练成,只能说命运弄人。

再听闻《九阳神功》被从少林盗出,众人更是心头一紧。

心中已有预感,那《九阳神功》为何会散落四方的原因,恐怕马上就要揭晓。

怀着这般念头,众人的目光更加专注地落在白玉台上。

白玉台上,

苏尘轻摇折扇,不等众人议论散尽,继续说道:“再说那在昆仑山隐居的那位高人。”

“此人并非无名之辈,而是早已名震江湖的顶尖强者,江湖人称‘昆仑三圣’。”

“他不仅武功臻至武皇境界,更在琴、棋、剑三艺上皆有登峰造极之造诣,堪称一代宗师。”

“所谓昆仑三圣,是说他在琴、棋、剑三方面皆登峰造极,堪称江湖之最。”

“然而这位百年前的昆仑前辈,深知江湖能人辈出,‘圣’字岂敢轻易承受。”

“于是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何足道’,合起来便是‘昆仑三圣何足道’,以示谦逊。”

“由此可见,何足道为人低调,心性豁达。”

“因此当那西域高手在临终前托他前往少林传话时,他虽不明‘经在油中’之意,却仍应承了下来。”

“于是,何足道便踏上这千里传信之路,只为替一个素昧平生之人,传达一句晦涩难解之言。”

“临近少林之时,他偶遇一位少女,正是峨眉派创派祖师郭襄。”

“何足道年已中年,本无儿女情长之念,但见年仅十余的郭襄英姿飒爽,仍是心中一动,情根暗种。”

“恰见数名西域番僧追杀郭襄,何足道当即挺身而出,将那些番僧击退。”

“郭襄生性跳脱,顽皮好动,听闻何足道来意后,竟提出要与他一同前往少林。”

“她还建议先送上拜帖,让少林有所准备。”

“何足道觉得此言有理,便亲笔写下拜帖,托人日夜兼程送往少林。”

“谁料少林刚遭那群番僧袭击,心中尚存余悸。”

“再加上何足道信中措辞不够谨慎,少林便误会他与番僧是一伙。”

“昆仑三圣何足道名震江湖,少林上下皆不敢轻慢。”

“待何足道抵达山门时,少林各院武僧早已列阵以待,声势浩大。”

此言一出,厅中顿时响起一片惊呼。

昆仑三圣何足道!

众人虽未曾听闻这位百年前高人的事迹,却不由自主地心生敬仰。

设身处地想一想,若换作他们,未必会为一个毫无瓜葛之人,远行千里去传一句无头无尾之语。

而何足道,却做到了。

这般赤诚磊落之心,在如今尔虞我诈的江湖中,尤为难得可贵。

不少大明江湖豪杰已在心中默默记下此事。

日后与人提及昆仑派,便可自豪地说:“当年昆仑出过一位真英雄,其名曰何足道!”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位年近中年的绝世高手,竟与峨眉祖师郭襄有过交集。

他对十几岁的郭襄一见倾心,如此情节,可谓劲爆非常。

再加之与少林的误会冲突,众人皆目不转睛,急切地等待下文。

白玉台上,苏尘轻啜一口茶,目光如炬扫过全场,继续说道:

“何足道性情孤傲,见少林如临大敌,便想借机一试少林武学。”

“但比剑过于杀伐,琴音又难分高下,最终他决定以棋会友。”

“只见他拾起一块碎石,在青石板上随手勾画,纵横交错,转眼间布成十九道棋盘。”

“那棋盘经纬分明,直线如尺所划,竟无丝毫偏差。”

“最惊人的是,每一道划痕都深达三寸,毫无雕饰,全凭深厚内力一气呵成。”

“少林僧众皆震惊不已,无人敢上前对弈,只能自叹不如。”

“就在此时,挑着两大铁桶清水的觉远缓步而来。”

“他本不愿争斗,却不能眼睁睁看着少林受辱,于是运起内力,缓步上前行去。”

“脚下所经之处,青石尽数碎裂,地面塌陷,何足道画出的棋盘也被尽数抹平。”

“何足道目睹此景,心神大震,心境受损,低声道一句‘我输’,随即飘然而去。”

“而为少林挽回尊严的觉远,却被众僧视为偷学武功、心术不正,欲加严惩。”

“加之张君宝与郭襄交好,更被少林僧众视为叛徒,意图谋反。”

“此前火工头陀叛逃少林,已成禁忌,觉远此举,更被当作大忌。”

“觉远不怕死,唯恐牵连张君宝,遂以两铁桶将张君宝与郭襄分别装入,一路疾奔逃亡。”

“而少林则派出无色禅师等高僧紧追不舍,逼得觉远不敢稍作喘息。”

觉远这般一口气狂奔万里之遥,终因力竭而倒下,再未起身。

临终之际,他神志已模糊,嘴里却仍断断续续地背诵着《九阳神功》的全部内容。

而有幸听到这段真言的,除却张君宝与郭襄外,还有随后赶来的少林派无色禅师。

三人各自记下了《九阳神功》的一部分,由此演化出了三派不同的九阳功法。

此后,郭襄与张君宝并肩行走江湖,双双凭所记残篇,踏入陆地神仙之境。

彼时,张君宝早已对郭襄心生情意,但郭襄心中却念着另一个人。

郎有情,妹无意,最终两人还是各奔东西。

郭襄前往峨嵋山,创立峨嵋一脉,独自终老一生。

张君宝则改名张三丰,重返武当山,成功恢复仙人体魄,修为自此节节攀升。

至今,他的境界已达道门第七境巅峰,实力足以与未突破佛门第八境前的达摩祖师比肩。

因此综合来看,暂将张三丰列为道仙榜第三位。

随着苏尘话音落下,厅中顿时炸开了锅。

原来如此!

所有的疑惑,此刻皆被解开。

《九阳神功》为何被分成三份,张君宝为何离开少林,皆因当年之事。

不少大明江湖人士纷纷露出恍然神色。

难怪百年来少林弟子从未主动提及张三丰曾出身少林,原来当年是少林负了他。

再听后面几段,众人更是震惊不已。

继昆仑三圣何足道之后,张三丰也对郭襄情根深种,这郭襄到底是怎样的绝代风华?

当时两人皆已踏入陆地神仙境,若成双成对,必为一代传奇眷侣。

可惜天意弄人,如此惊才绝艳的郭襄,终究选择独自一生。

这让不少江湖豪客暗自好奇,那能让郭襄始终念念不忘的男子,究竟又是何等人物?

一时之间,大厅内众人议论纷纷:

“原来张真人离开少林是因为此事,难怪他当年一去不返,少林确实太过无情。”

“少林那时刚经历火工头陀的背叛,自然警惕,只能说时运不济。”

“若不是当年少林这般冷酷,今日的张真人恐怕也难以成就。”

“没想到张真人曾与郭襄一同行走江湖,两人若真结合,真是一对神仙伴侣。”

“世间真情最难求,张三丰也好,郭襄也罢,终究都选择了孤独一生。”

“道门第七境巅峰?难怪张真人能位列道仙榜第三,这实力几乎堪比达摩祖师了。”

“看来天界还有不少强者未现身,如今张真人的实力恐怕还未达前世最巅峰。”

“张真人这般修为都能排第三,真不知前两位该有多恐怖!”

“依此推断,道门中恐怕已有第八境的存在了。”

三楼东侧第六个包厢。

灭绝师太轻叹一声,道:“原来如此,难怪张真人当年知晓我峨嵋有《九阳神功》残篇。”

苏尘的一番讲解,让她终于理解了诸多往事。

周芷若轻声问道:“师父,您曾与我说起,郭襄祖师留有一封未署名的书信,莫非就是写给张真人的?”

其他峨嵋弟子纷纷露出好奇神情,望向灭绝师太。

灭绝师太微微点头:“那信虽未署名,但言明是写给一位故交,想必正是张真人。”

孙秀青柔声道:“张真人当年倾心祖师,终生未娶,若得知这封信,定会感慨万千。”

灭绝师太缓缓道:“或许这也是祖师的心愿,你们谁愿将这封信送至武当山?”

周芷若当即答道:“我年少时曾得张真人相助,愿往武当山送信,以表感恩之情。”

“好,待今日说书结束,你便启程回大明江湖,将此事办妥。”灭绝师太淡淡地说道。

白玉台上。

苏尘感受到一道道炽热的目光投来,嘴角微微上扬。

这道仙榜果然越往下越精彩。

单单是第三名的张三丰,就为他带来将近两千万的人气值。

可想而知,接下来的榜单人物,将带来怎样的轰动与收获。

想到此处,苏尘也不迟疑,目光一扫全场,朗声说道:“接下来,点评下一位上榜道仙。”

“道仙榜第二名,陈某。”

“陈某就是陈某,陈是姓,某是名,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名字。”

“可他的修行天赋却绝不普通,不仅不普通,更是当世最为顶尖,甚至可以说是万古以来最为卓绝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