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四星任务完成

“数年后,莲笙自极西荒原归来,身怀悬空寺真义,谢绝西陵神殿邀请,转而投奔烂柯寺。”

“他在一位老僧面前轻抚头顶斩断青丝,正式剃度出家。”

“那位老僧,仍是岐山大师。”

“二十余年前,盂兰节大会上,魔宗高手屠尽会场中的正道修行者,唯独对烂柯寺僧众秋毫无犯。”

“这也是因为岐山大师。”

“这就是岐山大师的德行与造化,引莲笙步入佛门,被莲笙奉为师尊。”

“即便后来莲笙修为早已远超岐山大师,即便他最终踏入魔道,心中对岐山大师的敬意始终未减。”

“可惜当年那一夜挡水终究伤了岐山大师的根本。”

“哪怕此后数十年苦修重练,也只是勉勉强强踏入地仙境,再难更进一步。”

“因此综合而论,暂将其列为佛门世尊榜第十位。”

随着苏尘话音落下,厅中顿时鸦雀无声。

所有在场的江湖豪客无不动容,心中对岐山大师升起无尽敬仰。

几十年前席卷南方大地的那场恐怖天灾,无人能忘。

那是从未有过的灾难。

那是连陆地神仙都闻风色变的浩劫。

在这等天地大难面前,任你如何强大,也不过是浪中一叶,微不足道。

南方数百个王朝都因此遭受重创,许多国家被洪水吞没,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死伤的百姓更是不可计数。

谁曾想,在这天地大劫面前,岐山大师竟孤身而出。

以一人之力,挡住十万里洪水整整一夜。

这是一个多么惊天动地的秘辛。

众人光是想象那十万里洪水如怒潮般奔涌而来,就不禁头皮发麻。

而岐山大师却以血肉之躯为堤,将这天地之怒拦截整整一夜。

这种大担当、大无畏,世间几人能做到?

也许他的努力在这场浩劫中不过是杯水车薪,只是沧海一粟。

他所救的数百万人,比起洪水中丧命的亿万生灵,也只是微不足道。

但这丝毫掩盖不了他的盖世功绩!

也正因为如此,众人才解开了一个长久的疑问。

为何岐山大师这样惊世骇俗的强者,只排在佛门世尊榜第十位?

如今他们终于明白,他毕生修为早已在那一夜耗尽。

这数十年的重修,终究因根基受损再难寸进。

能重返陆地神仙之境,已是天命眷顾。

如此想来,谁又能忍住不让泪水滑落?

顷刻间,厅中众人纷纷开口讨论:“原来竟有这等隐情,难怪岐山大师只能位列第十,数十年前他竟然失去了全部修为!”

“我对当年那场南方浩劫记忆犹新,那无疑是历史上最可怕的灾难之一,没想到岐山大师也因此遭受重创。”

“岐山大师当年可是第七境以下最强的修行者,真是天妒英才,一夜之间修为尽失,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这才是真正的佛门高僧,舍己救人,拯救了数百万黎民百姓,哪怕用无上大功德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岐山大师实在太了不起了,仅凭一人之力便救下了百万生灵。”

“你说什么?我没听错吧?岐山大师居然挡住了十万里洪流?这绝对是燃烧生命潜能才做到的。”

“在那种毁天灭地的自然伟力面前,即便是人间顶尖修行者依旧太过微弱,即便是岐山大师这般人物,也只能勉强支撑片刻。”

“莲笙三十二参悟佛法,依靠的正是岐山大师的指引,称他一声‘大师’,可谓实至名归。”

“莲笙可是佛、道、魔三修的绝世奇才,连柯浩然都不放在眼里,却唯独敬重岐山大师,足见岐山大师德高望重。”

“这才是真正的以德服人,即便莲笙修为通天,对岐山大师仍是发自内心的敬仰,更不敢伤害烂柯寺一草一木。”

三楼西侧第五个雅间。

聂风低声叹息:“果然如魔主所料,岐山大师早已失去全部功力。”

主座之上,魔主已卸下斗篷面具,露出一张惊为天人的绝美容颜。

长春谷中的长春泉确实神妙无比,使她整个身体焕然一新,仿佛重回十八岁芳华。

此刻,她神色也带着几分动容,低声道:“几十年前那场天灾,即便是我这第七境的修为也无法阻止,而岐山大师竟能拦住洪水一夜,已是远超常理的极限。”

“可惜这样一位惊世佛修就此陨落。”

“否则以岐山大师的天赋,恐怕早已迈入佛门第七境。”

步惊云也不禁叹息,语气中满是惋惜。

三楼北侧第三个包间。

柳柏露出恍然神色,点头道:“原来如此,数十年前那场灾难,我南晋亦遭受重创,百姓死伤近三分之一。”

李纯罡轻抚山羊胡须,难得神情凝重地说道:“老夫一向对佛门之人兴趣不大,但这岐山大师的确值得敬重。”

“在天地之威面前,人力终究有限。”

“仅仅一场南方洪水就酿成如此大祸,连岐山大师这等绝世强者也只能阻挡片刻。”

“而苏先生所言的永夜之灾,将会席卷整个人间。”

“届时,又有谁能抵挡?”

邓泰阿神情肃穆,话语中显出深远思虑。

此言一出,柳柏与李纯罡皆陷入沉默。

武者虽有“无距”之术,用于对敌或逃命皆为神技,但面对天地灾劫,却无能为力。

若将他们置于当年岐山大师的位置,恐怕连那片刻的阻挡都无法做到。

“因此,抗天之战势在必行!绝不能让昊天成功发动永夜之劫。”

良久之后,柳柏眯起双眼,沉声说道。

“叮!”

“人气值总数突破五百万,四星任务完成。”

“恭喜宿主获得额外奖励:白银抽奖卡三张。”

“累计获得白银抽奖卡三张,青铜抽奖卡七张。”

白玉台上,苏尘听着系统的提示音,顿时精神一震。

仅仅发布一个榜单,就暴涨五百万点人气值。

这般增长速度远超他的预料,也让他的干劲愈发高涨。

待大厅中的议论渐渐平息,苏尘当即展开下一页,朗声说道:“接下来,点评下一位佛门上榜者。”

“佛尊榜第九名,段思平!”

“对于这位佛门高人,诸位道友可能并不熟悉。”

“他并非出身于任何大王朝,而是来自大宋皇朝的附属国——大理国。”

“但他的身份却不容小觑,正是大理国的开国之君,也是大理国寺天龙寺的创立者。”

“此人天赋卓绝,融合佛经与医典,自创出一门旷世武学《一阳指》,纯阳至刚,同时具备疗伤奇效。”

“自此之后,他修为突飞猛进,年仅三十岁便踏入武皇之境,纵横沙场,以一人之力开国称帝。”

“彼时大理国力孱弱,兵卒不过数万,周边强国林立,然而却无一敢犯其境,只因段思平威名赫赫,震慑四方。”

“然段思平自幼通晓佛理,不恋权柄,登基未久便禅让皇位,入天龙寺出家修行。”

“数十年后,段思平终有所悟,以佛道证身,成就陆地神仙之境。”

“佛门乃世间四大道统之一,源远流长,派系众多。”

“而段思平正是佛门天龙寺一脉的开创者,引得大理上下崇信佛法,国风大盛。”

“此后历代大理皇族皆以段思平为楷模,纷纷修习佛理,以能入天龙寺修行视为荣耀。”

“百余年积淀,天龙寺中高僧辈出,已然成为佛门中举足轻重的一支。”

……

随着苏尘话音落下,厅中顿时哗然——第九佛尊,段思平!

除了大宋江湖中少数人,其他人对这位佛门前辈几乎毫无印象。

在苏尘开讲之前,各大王朝之间消息闭塞,互不相通。

便是大王朝中的高手,也少为外人所知,更何况大理这等小国?

直到苏尘讲起大宋逍遥派的逍遥子,众人方知世间竟有大理一国,但也仅限于听闻其名与长春不老谷。

而如今,众人对这国家有了更深认知:全民信佛,连帝王亦皆遁入空门。

而这开国之君段思平更是佛武兼修,金戈铁马之时亦能诵经渡人。

他一手打下江山,被尊为“佛皇”。

世间佛修虽多,但能踏入地仙之境者寥寥无几,何况还是一位帝王?

这也令众人对大理这个偏远小国另眼相看。

当今世上王朝林立,然能有陆地神仙坐镇的王室屈指可数。

比如大明王朝,江湖繁华,有太玄真人、张三丰等第七境高手坐镇,但朝堂之上并无陆地神仙撑腰。

相比之下,大理虽小,但有段思平坐镇,不论是江湖中人还是邻国,皆不敢轻慢,礼敬有加。

这,便是陆地神仙的分量。

一时间,厅中众人议论纷纷:“大理开国之主?这佛门世尊榜第九的佛尊,竟有如此来历!”

“我出身大宋江湖,久闻大理国民风虔诚,国寺天龙寺更是根基深厚,未曾想开国皇主段思平竟仍健在。”

“我记得当年华山论剑时的南帝段智兴,便是大理皇帝,后来也出家为僧。”

“佛门常说:一念放下,立地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