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贯通七十二门绝技
三楼西侧第九个包间。
扶苏诧异地说道:“没想到这段思平竟也是依靠气运存世的长生者,只要大理国尚在,天龙寺未灭,他便可永世不死。”
章邯冷笑道:“像大理这样的小国,大秦挥挥手便可覆灭。
如此微弱的国运都能供养一位长生者,那若以大秦的国运来供养一位,又该强到何种地步?”
此言一出,赵高、盖聂等人神色皆是一震。
眼下来看,这些依靠气运而存的强者,实力与所掌控的气运息息相关。
东离皇朝国势强盛,因此依附东离龙气而存的那位青年宦官战斗力足以匹敌武夫第七境。
道德宗虽为北漭道门之首,但终究是一宗之力,所供养的袁清山也只能达到地仙境后期。
段思平所依仗的大理气运更少,仅能勉强维持其长生之身。
若依此推断,以大秦龙气来供养一位长生者,其实力绝不会逊色于那年轻宦官。
嬴政神色微动,却未开口。
以大秦国运为代价,换取他一人长生,非其所愿。
白玉台上。
苏尘目光掠过全场,待众人议论渐止,他才缓缓开口:“下面,点评下一位佛门世尊。”
“佛尊榜第八位,扫地僧。”
“佛门有言,一入空门断尘缘,因此出家之人多有法号而无俗名。”
“而这扫地僧佛法更深一层,连法号都已舍去。”
“因他曾出自大宋少林派,在藏经阁前扫地六十载,故得名‘扫地僧’。”
“当然,他并非真正的扫地僧人。”
“他原是少林派中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辈分甚至比现任方丈玄慈还要高出三辈。”
“他天赋卓绝,早年以武僧身份修行,年仅三十便精通少林七十二绝技,一举踏入陆地神仙之境。”
“那时的他意气风发,自诩天下无敌,曾与藏于大宋宫廷的葵花老祖交手,也曾与姑苏慕容家的老祖慕容龙城比剑,皆大获全胜。”
“直到他遇见了剑魔独孤求败。”
“彼时的独孤求败早已游历列国归来,在武当山巅与张三丰论剑,踏入了无剑胜有剑之境。”
“因此那一战,成了扫地僧一生中的第一败。”
……
紫金楼内,寂静无声。
众人万众瞩目,终于等来佛尊榜第八位的揭晓,没想到竟是一位出自大宋少林派的高僧。
作为佛门禅宗的重要一脉,少林派建派已有千年,底蕴深厚,出一位陆地神仙并不稀奇。
令人意外的是,这位佛门世尊竟然扫了六十年的地。
一位地仙境界的大能,却在藏经阁前做了六十年的扫地僧,听来实在古怪。
尤其是大宋的江湖人士,更是震惊不已。
若非苏尘亲口点评,谁能想到那位在藏经阁前日日扫地、毫不起眼的老僧,竟是陆地神仙?
待听到苏尘后续的讲述,众人无不肃然起敬。
大宋少林派千年传承,《易筋经》名震天下,但更令人瞩目的,便是那七十二门绝技。
这七十二门涵盖拳、掌、腿、轻功、剑、杖等诸般武学,可谓包罗万象。
也因此,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说。
即便是少林派中玄字辈的高僧,最多也只掌握一门或两门绝技。
能修成三门以上的,那必是天人境以上的绝世高手。
如今的少林方丈玄慈,便因精通《大金刚掌》《般若掌》《袈裟伏魔功》三门绝技而名震江湖。
可如今苏尘却说,这位扫地僧在三十岁那年,便已贯通全部七十二门绝技!
众人怎能不惊?
玄慈仅修成三门便已达天人之境,已是江湖罕见的高手。
那精通七十二门的扫地僧,又是何等恐怖的存在?
事实也证明,他确实踏入了陆地神仙之境,而且并非佛门修士,而是真正的武夫陆地神仙,战力惊人。
再听后续讲述,众人皆露出敬服之色。
六十年前的大宋江湖,果然也是群雄并起、精彩纷呈。
有深藏宫闱的葵花老祖,也有纵横江湖的慕容世家老祖慕容龙城,更有少林寺精通七十二项绝技的扫地僧。
无论是葵花老祖,还是慕容龙城,都在扫地僧手下吃了败仗。
但扫地僧也并非真正天下无敌,他最终败在了剑道登峰造极的独孤求败手中。
一时间,众人无不感叹:
扫地僧的修为固然惊艳,但比起剑仙榜第十二位、已臻“无剑”之境的独孤求败,终究还是略逊一筹。
独孤求败仍旧未尝一败,而扫地僧却迎来了人生首败。
大厅之中,顿时响起一片议论声:
“哈哈,我就猜到少林寺底蕴不凡,定有地仙级的佛门高人坐镇。”
“这位扫地僧的辈分竟比玄慈方丈高出三辈,恐怕连少林内部都未必记得还有这样一位前辈。”
“是啊,若不是苏先生点破,谁能想到藏经阁前那个扫地的老僧,竟是陆地神仙?”
“我听闻过慕容龙城的大名,据说他是慕容家有史以来最强之人,没想到当年也败在他手下。”
“这扫地僧竟能融会贯通七十二门绝技,战力之强可想而知,可惜遇上了剑道圆满的独孤求败。”
“可以预见,此事传开之后,整个大宋武林都将掀起滔天波澜。”
“他既出身武僧,又曾名震江湖,为何如今却甘愿做个扫地之人?”
“莫非是败于独孤求败后,心灰意冷,才退隐于此?”
三楼北侧第五间雅室。
花满楼轻轻点头:“少林果然千年传承,底蕴深厚,果真藏了一位陆地神仙。”
“七十二门绝技尽数掌握,没想到少林竟真有人能做到。”
“虽只是陆地神仙,但放眼天下佛门,能达此境界者也不过十人而已。”
陆小凤也忍不住感叹。
西门吹雪对扫地僧亦是敬重不已。
在佛门气运早已被那位绝顶高手所独占的情况下,还能突破至陆地神仙之境,足见扫地僧天赋卓绝。
一番议论过后,三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白玉台。
关于扫地僧的讲述显然还未结束。
他们都想弄清楚,这位高僧为何会在藏经阁前扫了六十年的地。
白玉台上。
苏尘也不卖关子,未等众人议论停歇,便缓缓开口:
“扫地僧与独孤求败一战,以惨败告终。”
“这一战让他看清了自己的局限,也让他看出了七十二门绝技的根本问题。”
“这七十二门绝技,并非寻常武学,而是融合佛理、蕴含佛法的武学。”
“每一门绝技背后,皆有一部对应佛经,佛经为本,绝技为用,内外相合,才能发挥最大威力。”
“若不修佛理,一味练技,绝技练得越多,体内潜藏的隐患也越多。”
“他之所以能练成七十二门绝技,靠的是天生强韧的体魄,压制了那些隐患。”
“若不及时化解,随着年岁增长、气血衰退,那些暗伤终将爆发。”
“比如少林曾有一位高僧,名叫玄澄,练成二十三门绝技,威震武皇境。”
“但因不通佛经,体内戾气无法化解,最终走火入魔,一夜之间经脉尽断,武功尽失。”
“玄澄自此弃武修佛,反倒成了一代高僧,临终前留下一句:‘强中自有强中手,神功散尽映佛门。
’”
“当年扫地僧对此句并不理解,如今才真正明白,那说的正是七十二绝技必须与佛理相辅相成。”
“所幸扫地僧正值壮年,醒悟尚不算晚,仍有挽回的余地。”
“自此,他顿悟佛理,放下所有绝技,隐于藏经阁前,做了个扫地僧。”
“六十年过去,他一边扫地,一边诵经,多年积疾在潜移默化中尽皆化解。”
“更凭借这份坚忍毅力,成就佛门陆地神仙,步入黄裳那般佛武双修的至高境界。”
“如今的扫地僧,已将七十二绝技与佛理融会贯通,武学造诣更上一层楼。”
“因此综合评定,暂列其为佛门世尊榜第八名。”
随着苏尘话音落下,大厅中顿时响起一阵惊呼。
真相竟然是这般!
少林七十二绝技名震天下,少林武僧亦是天下闻名。
然而直到今日,众人才惊觉这七十二绝技之中,竟还藏着如此玄机。
唯有将绝技与佛理融会贯通,方能真正将七十二绝技练至登峰造极之境。
不少江湖人士暗自思忖,恐怕就连少林派诸多高僧都不曾参透此理。
若他们早知此道,少林弟子也不会尽皆投身武道修炼。
尤其是听到苏尘对玄澄大师的点评,众人皆不由自主地露出惊异神色。
这玄澄精通二十三门绝技,虽说比不得扫地僧,但在少林一脉中,已是数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
可如此人物,最终竟落得经脉尽碎、功力尽失的下场。
这也更加让人体会到,只修武技而不修佛心的悲凉后果。
从这点看,扫地僧无疑是幸运的。
在他武道最盛时,遇上了独孤求败,以一败之痛换得顿悟佛门真谛。
此后六十年潜心修行,洗净铅华,终成佛门陆地神仙,并将七十二绝技练至真正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