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骨头硬?
(今天的第一章在308后面,昨天卡文了只能先发309章,三两在这里抱歉了,都是没存稿惹得祸,在这里跪谢各位支持帅哥靓女们,)
圣人开始上朝了。
张九龄也走马上任,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但刚刚上任礼部侍郎的第一天,长安便出了大事情。
当他还没从礼部班房熟悉一下布置,便有一个礼部员外郎过来禀报,说让他出去看看如何解决。
他刚来到城门口还没走近,整个人便是头皮发麻。
只见皇城的大门洞开,从朱雀大街到皇城到的城门口,无数身穿白色圆领襕衫,革带束腰的学子,面对守卫刀枪剑戟,无所畏惧的乌泱泱的聚集在皇城前的大街上。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让张九龄这狗官出来!”
“想要改革科举,先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
“我老子为国有功,才上了国子监,凭什么和那些百姓在同一个起点!”
“不公!”
张九龄自然没敢过去,但从这些叫嚣的声音听来,最前面的估计是国子监学子无疑了。
国子学的入学资格是父祖官品三品以上的子孙,名额是三百人。
太学的入学资格是父祖五品以上的子孙,名额五百人。
四门学是七品以上子孙,再加上庶人才俊者,总共是八百人(含庶人一百)。
律学,书学,算学以及八品以下及庶人,一般是各50人左右。
其中也有特殊通道,
第一个是俊士生:庶民通五经者,经州县推荐也是可入四门学的
还有一个就是留学生,吐蕃,突厥,新罗,日本等等,需持本国君主荐书,也是可以入太学,国子学,四门学读书的,只是员额有限。
毕竟臣服大唐后,大唐也会对那些国主进行封王。
李牧开元三年进入军中,便是想要立功做大官,把弟弟李太白送进太学,送进国子学就读。
所以,大唐本身就是一个等级社会,张九龄这些天把科举改革发在报纸上,只需要被人稍微引导一下,自然就直接炸锅了。
而这些学子腰间佩戴的革带束腰,其中也挂有‘九品铜带銙’这已经说明,他们是‘准官员’的身份。
所以,上千黑压压的人群把皇城朱雀大门给堵住了,并疯狂叫骂张九龄,就算张九龄如今是三品大员且是宰相之身,自然也是头皮发麻,不敢向前。
此时刚刚是太阳初升,张九龄正在城内城墙之后思索对策。
此时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整个皇城内,六部九寺不少官员出来看热闹。
甚至还有几个朱紫之流.....
当然,他们自也发现了身穿紫袍张九龄站在城墙后面,有些孤立无援的样子。
自然,
也就有人前来拜见这位刚刚升官的同僚。
拜见他,也是一个身穿紫袍的李元纮,此公如今是中书侍郎,也是同平章事,算是跟张九龄平级。
让他出名的是开元前的“南山铁案”,因拒‘太平公主’侵民田,从此名声大噪。
而开元李三郎彻底掌权后,自然是步步高升。
“子寿,如今民怨沸腾,还是请去小心处理,不然酿成大祸就悔之晚矣!”
李元纮焦急道。
作为陇西李氏(非皇族)的高门,自是对出身寒门张九龄看不上,
以前为一代文宗还是讲一点情面的,
但如今想要直接拔掉他们的根,那么无疑就是敌人。
第一步自然要把张九龄搞臭,
搞成人人喊打,
明天,
不,
今天,今天你张九龄的名声就要在士林中顶风臭十里。
“大纲,你我之间矛盾,为何要带上这些学子?”
李元纮字大纲,取《礼记》“纲纮天下”之意,其为官以来也确实算是执法甚严的一面。
但挑动学子来攻击自己,搞臭自己,确实是有些想不到了。
如今不似以前,在开元时期李三郎极为仁慈,没想到刚上来就给自己弄个当头一棒。
今天确实不好收场。
一千多学子,背后代表着上千大唐高官。
一个不好直接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他回来自从决定推行,又有李牧承诺和皇帝背书,自然也是做好了心理准备。
只不过,
他真的不想变得酷烈而已。
武朝的酷吏政治与司法恐怖,
他张九龄又不是不会用,难道非要我去找个开元年间的索元礼,来俊臣吗?
“子寿兄,住手吧!”
“此例一开,大唐顿时就会如沸鼎一般,李牧一个边地武夫而已,你又何必要与我们争个你死我活?”
“你也算不易,何必呢?”
李元纮五十多岁,张九龄四十多岁,两人互相盯着对方眼睛,周围还有不少朱紫看着下场的两人。
不发一言。
气氛,顿时沉凝了下来。
许久之后,
“大纲,你可知道我这几年在天竺看到了什么?”
张九龄之所以要改变,其最初之心便是在天竺的所见所闻,
以及研究他们的政治体制和历史。
其国家之孱弱,底层民众之愚昧,婆罗门之无耻,简直是一路突破他的下限,
而如今大唐也形成了千年的婆罗门,
只不过他们还仅仅是一个雏形而已,
在陈胜吴广的一声吼,
以平民百姓游侠之身建立大汉的汉高祖,
汉末的黄巾之乱.....不,应该是黄巾起义,
让这些门阀世家根基不稳,
这也是他对生在华夏子民甚幸,身为汉人甚幸,也让从小便有大志的他胸怀天下。
要是他生在天竺,还是底层的他,那么根本没有办法轰破这些桎梏,只能是绝望到死,指望来生了!
而华夏也有华夏的桎梏,
是人口的增长速度,根本赶不上粮食的增长速度。
每到人口极大的繁盛,那么也是人地矛盾的大爆发,
只能进行自噬,或是大乱或是改朝换代,
以此来消减人口,
而如今大唐经过百年大治,也几乎到了爆发前的关键时期。
他必须要想办法,必须要突破这个桎梏!
之前对李牧提出重启《分封制》便是对面临这个问题的思考。
“子寿,不要给老朽说什么大道理,谁不知道你嘴皮子利索!”
“我只问,你真要跟我们争个你死我活?”
李元纮人老成精,自然不会落入张九龄的节奏。
他如今就想让张九龄收手。
很多人也想让他收手。
没有了张九龄,李牧就算从岭南回来也独木难支,那就好对付多了。
一个会打仗的武夫而已,
但一个冠绝天下,为大唐打下千万里国土的当代第一名将,再加上在士人中极为有号召力和政治能量的一代文宗,两人加起来一文一武,那就真的太棘手了。
非常多的斗争方法都不能用。
“哈哈!”
“大纲说笑了!”
“我们同殿为臣,如何是斗的你死我活?”
张九龄笑道。
只不过眼睛里满是寒意!
让李元纮有些发寒,此时的他才意识到,这张九龄也并非那么好惹。
听说,
他在打通身毒道的时候,死在他手上的人,不敢说百万,但几十万是绝对有的。
不过他也自不能弱了气势,脸上也是皮笑肉不笑的道:
“子寿,希望你的骨头能有你的嘴硬!”
李元纮说完,一甩袖便走向中书省。
“骨头?”
张九龄冷哼一声,自是不在意。
这才哪到哪?
接着他的目光扫向在他不远处探头探脑的萧武,向他肃然道:
“萧武,召集你手上的金吾卫,与我一起会会这些想要本官狗头的学子!”
“就先试一试.......他们的骨头有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