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选择题

朱雄英踱步走下御阶,声音变得更加深沉而有力:“你所言的“以德服人”,孤不反对。¨微?趣-小?税, `哽·薪,醉\全*但德从何来?威从何来?一个国家,若内部早己被蛀虫蛀空,根基腐烂,百姓流离失所,国库空虚,它拿什么去施恩于外邦?它连自己的子民都护不住,又谈何去教化远人?在你与孤高谈阔论对外之“仁”时,不妨先看看,这些蛀虫,是如何在我大明的根基之上,啃噬着孤施展仁义的本钱!”

他伸出手,指向旁边那张桌案上堆积如山的卷宗,语气中的温度骤然降到了冰点。

“那些,就是锦衣卫刚刚审结的鸡鸣寺一案的全部罪证。”他的声音,不带丝毫感情,“有他们勾结官府,巧取豪夺,侵占良田万亩的田契;有他们私设公堂,放高利贷,逼得无数百姓家破人亡的账本;还有……”

他的目光,落在最上面的一份卷宗上,眼神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寒意。

“还有那位在鸡鸣寺与女儿重逢的商贾之家,泣血写下的陈情。”

朱雄英亲自走到那堆积如山的卷宗前,将那份沉重的卷宗,拿在了手中。

然后,在方克勤惊愕的目光中,他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他的面前,将那份还带着血腥与泪痕气息的卷宗,亲自放在了他的手中。

那卷宗的重量仿佛有千斤,压得方克勤的手臂微微下沉。_躌*4?墈!书\ ?蕞,芯.璋+劫^庚~鑫\筷¢

“你,打开看看。”

方克勤的手,微微颤抖着,下意识地接过了那份卷宗。

朱雄英的声音不大,却带着千钧之力,在他的耳边缓缓响起:

“一份盟约,让高丽俯首称臣,让我大明北疆未来百年无虞;让我大明国库,增收两千万两白银;让我大明万千百姓,因此而受益。在你看来,是为“不仁”。”

“而就在这天子脚下的寺庙,欺男霸女,侵吞田产,包庇罪犯,鱼肉乡里,祸害一方,无数百姓深受其苦,家破人亡。而你们这些满口“仁义”的读书人,却对此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你们的眼睛,究竟是看到了千里之外的敌人,还是看到了身边的百姓?”

朱雄英的身体,微微前倾,那双深邃的眼眸,死死地盯着方克勤那张早己毫无血色的脸。

“孤现在问你,方克勤!”

“究竟,何为“仁”?!”

“究竟,何为“义”?!”

那两句质问,如同两柄无形的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方克勤的灵魂之上,让他瞬间如遭雷击,脑中一片空白!他手中的卷宗,也“啪嗒”一声,掉落在了地上。

朱雄英首起身,负手而立,给了他片刻喘息的机会,随即,又抛出了那个让他无法回避的选择题。~纨`夲?鉮¢占` .唔+错*内′容?

“孤现在,就要清查天下寺庙!就要将这些盘踞在我大明骨血之上,吸食民脂民膏的国之巨蠹,连根拔起!让天下百姓,都能拿回本该属于他们的土地与财富!”

“孤再问你,方克勤!”

“你,是要继续站在这些败类的一边,去空谈你那虚无缥缈、不分内外、不辨是非的“仁义”?”

“还是要站在孤的身边,站在天下万民的身边,去亲手做一件,真正为国为民的实事?!”

整个书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方克勤呆呆地站在那里,浑身冰冷,如坠冰窟。

朱雄英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把烧红的刻刀,在他坚信了半生的“圣人之道”上,划下了深可见骨的裂痕。

他低头,看着那份散落在脚边字字泣血的陈情书,又抬起头,看着面前这位年轻储君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

他脑海中,圣贤的教诲与百姓的悲哭,天朝的仁德与帝国的利益,正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冲撞。

他嘴唇哆嗦着,想要反驳,想要辩解,却发现自己所有的理论,在这残酷的现实面前,都显得那么的虚伪和苍白。

而一旁的谢清言,早己被眼前这一幕,震撼得无以复加。

他原本以为,今日将是一场他与方克勤之间的唇枪舌剑,由皇太孙居中裁断。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殿下竟会亲自下场,用如此摧枯拉朽的方式,将一场关于理念的空谈,变成了一堂关于现实血淋淋之课。

“好……好厉害的手段……”他在心中暗自感叹,后背竟己渗出了一层冷汗,“先以史为剑,引汉唐前宋之败,斩其空谈仁义之根基。再以实为锤,用这鸡鸣寺血淋淋的罪证,将其立论之磐石,砸得粉碎!”

他看着朱雄英,眼神中第一次,流露出了真正的敬畏。

这位皇太孙殿下,他不仅仅是信奉霸道,他更懂得如何用最精妙的手段,去瓦解对手,去凝聚人心,去将自己的“霸道”,包装成天下最大的“仁道”!

“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术啊……”谢清言在心中默默地想道。

最终,方克勤那根名为“理想”的弦,在现实的重压之下,彻底崩断了。

他脸色煞白,浑身剧烈地颤抖着,他看着朱雄英,眼神中充满了迷茫、痛苦,以及一丝新生般的解脱。

他双膝一软,“噗通”一声,重重地跪倒在地,泣不成声:“学生……学生……知错了……”

这声“知错”,代表着一个理想主义者世界观的轰然倒塌。

谢清言见状,眼中精光一闪,立刻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毫不犹豫地也跟着跪了下来,对着朱雄英,朗声说道:“殿下圣明!一言点醒梦中人!学生愿为殿下前驱,以笔为刀,以墨为刃,笔伐口诛,为清查天下寺庙一事,扫清士林舆论之一切障碍!”

朱雄英看着下方跪着的两个年轻人,一个世界观崩塌,一个纳头便拜,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今天的这番心血,没有白费。

他缓缓走回御案之后,重新坐下,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都起来吧。既然你们一个知错,一个愿为前驱,那孤,今日便给你们指两条明路。”

两人闻言,皆是一凛,连忙起身,恭敬地垂手而立。

朱雄英看着他们,缓缓说道:“第一个选择,你们可以成为孤的选侍官。不必再回国子监,也不必参加科考。首接入职东宫,成为孤的近臣,日夜随侍左右,参赞机要。此路,可让你们一步登天,但也要记住,天子之侧,一步走错,便是万丈深渊。”

“第二个选择,”他的目光变得深邃,“你们可以继续回国子监读书,凭你们自己的本事,去考取功名。也许,你们会高中及第,名扬天下;也许,你们会名落孙山,泯然众人。能走多远,全看你们自己的造化。”

他将两个截然不同的命运,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现在,你们如何选择,今日就在这里,给孤一个回答。”